一、引言
1904年2月至1905年9月,在遥远的东方,异军突起的日本帝国与飘摇欲坠的俄罗斯帝国爆发了激烈的冲突,作为这场战争的一部分,日俄双方的海上攻防战为前无畏时代的落幕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抛却硝烟弥漫的炮战和勾心斗角的谋略,战争中对于水雷战的运用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海军的发展。
水雷(mine)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武器,至少可以追溯至公元1549年中国明朝发明的“水底雷”,时至20世纪初,水雷已经发展出了多种用途、威力不尽相同的型号。而鱼雷(torpedo)的历史较短,最早于1866年由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怀特海德研制成功,至日俄战争爆发时,也不过约莫40年光景。
在战争中,水雷依旧发挥出了惊人的威力,载着马卡洛夫司令的彼得罗巴浦洛夫斯克号战列舰在被一枚水雷命中的情况下即当场沉没(疑似被诱爆弹药库),日方的初濑、八岛号战列舰也被一两枚水雷的攻击送入海底。鱼雷的表现则并不尽如人意,在对旅顺港的鱼雷突袭中,列特维尊号战列舰在水线以下被炸出一个洞、策萨列维奇号战列舰的舵机室被击毁、帕鲁达拉号巡洋舰主机舱被毁,都没有当场沉没;对马海峡之战中日军驱逐舰的夜间突袭,面对混乱不堪的、没有组织起有效反击的俄军舰队,也仅仅取得了87发中4的结果。俄方的鱼雷战表现更是疲态百出,被留里克号驱逐舰发射的鱼雷命中的佐渡丸号和被莱西泰利诺伊号驱逐舰命中的米山丸号都没有沉没,任其航行到了预定的沉船点。
究其内因,除却双方水兵对鱼雷的运用不够成熟,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鱼雷技术的落后。俄方装备的主要型号是15寸的1895年型和1897年型英式白头鱼雷,装药100磅(约45.5千克),射程为1000码/25节;日方主要装备德制的14寸白头鱼雷和装药220磅(约100千克)、射程1000码/26节的18寸白头鱼雷。显然,鱼雷的装药量对于动辄上百千克的水雷来说微不足道,即使面对没有防护的客货轮也难以达到一击即沉的效果;压缩空气作为动力的结构特点,也决定了鱼雷的射程和航速并不足以使其达到较高的命中率。战后,鱼雷技术仍在发展,但面对更高、更快、更强的无畏时代,鱼雷似乎卡在了十字路口的树桩上,等待着变成时代的弃子。
1904年2月至1905年9月,在遥远的东方,异军突起的日本帝国与飘摇欲坠的俄罗斯帝国爆发了激烈的冲突,作为这场战争的一部分,日俄双方的海上攻防战为前无畏时代的落幕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抛却硝烟弥漫的炮战和勾心斗角的谋略,战争中对于水雷战的运用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海军的发展。
水雷(mine)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武器,至少可以追溯至公元1549年中国明朝发明的“水底雷”,时至20世纪初,水雷已经发展出了多种用途、威力不尽相同的型号。而鱼雷(torpedo)的历史较短,最早于1866年由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怀特海德研制成功,至日俄战争爆发时,也不过约莫40年光景。
在战争中,水雷依旧发挥出了惊人的威力,载着马卡洛夫司令的彼得罗巴浦洛夫斯克号战列舰在被一枚水雷命中的情况下即当场沉没(疑似被诱爆弹药库),日方的初濑、八岛号战列舰也被一两枚水雷的攻击送入海底。鱼雷的表现则并不尽如人意,在对旅顺港的鱼雷突袭中,列特维尊号战列舰在水线以下被炸出一个洞、策萨列维奇号战列舰的舵机室被击毁、帕鲁达拉号巡洋舰主机舱被毁,都没有当场沉没;对马海峡之战中日军驱逐舰的夜间突袭,面对混乱不堪的、没有组织起有效反击的俄军舰队,也仅仅取得了87发中4的结果。俄方的鱼雷战表现更是疲态百出,被留里克号驱逐舰发射的鱼雷命中的佐渡丸号和被莱西泰利诺伊号驱逐舰命中的米山丸号都没有沉没,任其航行到了预定的沉船点。
究其内因,除却双方水兵对鱼雷的运用不够成熟,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鱼雷技术的落后。俄方装备的主要型号是15寸的1895年型和1897年型英式白头鱼雷,装药100磅(约45.5千克),射程为1000码/25节;日方主要装备德制的14寸白头鱼雷和装药220磅(约100千克)、射程1000码/26节的18寸白头鱼雷。显然,鱼雷的装药量对于动辄上百千克的水雷来说微不足道,即使面对没有防护的客货轮也难以达到一击即沉的效果;压缩空气作为动力的结构特点,也决定了鱼雷的射程和航速并不足以使其达到较高的命中率。战后,鱼雷技术仍在发展,但面对更高、更快、更强的无畏时代,鱼雷似乎卡在了十字路口的树桩上,等待着变成时代的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