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阅读:《中国的文化与文人》
蔡元培:"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众所周知,北大的"大",不是校舍恢宏,而是学术气度广大。魏晋哲学家王弼:"物无妄然,必由其理"。
古人说"鸳鸯綉出凭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各人有各人的看家本领。
我囯上一代文化人,差不多不自觉地承受了一种传统,文史哲三方面不要求过早地分科,几乎是综合训练的。
研究历史,首先要尊重历史,不能恣意挦扯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故意忽略对自己观点不合的资料,更不能任个人的偏好,混淆客观是非。当历史事实与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不一致的时候,耍毫不顾惜地修正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而不能修正历史事实,因为历史事实客观地摆在那里,是不能修正的。对于文化的发展,我们不是预言家,不过过去的事往往可以作为将来的借鉴。
有种人,别人也许认为他不会安排生活,他却过得很幸福、坦然。他也像普通人一样,有时为一点小事发脾气,过后,却深自谴责,好像雷雨过后,蓝天白云分外清新,他胸中不留纤毫芥蒂,如古人所言,如风光霁月。这种人,他不善于为个人的利益打小算盘。是个骨子里有使人趋向高洁,免于庸俗,但高标傲世,往往不见容于庸鄙的浪漫主义者。这种人,应该就是我们心目中的襟怀坦荡的真正的知识分子吧!做学问,要经常保持批判的精神。
金岳霖曾说胡适写的《中国哲学史》,好像是一个外国人谈中国的哲学。胡适认为中国只有思想,没有哲学。冯友兰认为中国有哲学,也有内在的哲学体系。秦汉以后,政权统一、政教合一的格局越来越完备,很多哲学家"以述为作",借古代经典为招牌,装进新的内容,从而形成经学时代的特点。冯友兰称之"旧瓶装新酒"历史是已存在的事实!是不断前进的!真正爱国者要对人类负责,对历史负责,有魄力吸收全人类一切有价值的文化。一个文化人,要能遨游于文学、史学、哲学、以及兵学、医学、艺术等诸多领域。
学术的传播途径一般是讲学授徒;著书立说;学侣交游。
纵览古今,发现世界本来不是完美无缺地按照人们的愿望发展的。人的命运不能不受时代、社会大环境的制约。一个人的成功,既要主观努力,也要有适当发展的客观环境。有时环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个比较完整的哲学体系,从酝酿到成型,总要经历长期反复思考的过程,如果经过不同学派的攻击辩论,其系统会更臻完善,立于不败之地。古今历史人物,其功业足以不朽者,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代表旧时代的结束者,一种是代表新阶段的开拓者。文学的价值,在于能够通过形象思维,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要求作家不但有语言技巧,更要看作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及理解的深度。
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它善于继承和创新。经常以继承的方式来创新,即古人所说的"以述为作"。正是由于中国古人以述为作的表达方式的特殊性,在介绍阶段已孕育着融会的成分,融合阶段也孕育着创造的成分。真正理解中国学术发展规律的研究者,恰恰这些地方探骊得珠,从中寻出学术文化发展的脉络所在。对外来文化有鉴别、择取能力。
在没有文字以前,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也都带有人类实践活动的痕迹。从人类认识的起源来说,的确是从实践开始的。中国文化的这个传统,一直延续下来。从实践出发的中国传统文化,一个基本的、核心的观念,就是敬天法祖。凡是研究历史和哲学的都很清楚,文化现象的研究是认识社会的一个切入点。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文化的特色体现民族的特色。包括生活文化和观念文化两个层面。中华民族的文化的持续性,使得多民族、多体系的文化在一统的政权下数千年不断前进;中华民族的文化的融合性,使得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其内容,持续发展。(配图:张大千亲笔签名版画)
蔡元培:"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众所周知,北大的"大",不是校舍恢宏,而是学术气度广大。魏晋哲学家王弼:"物无妄然,必由其理"。
古人说"鸳鸯綉出凭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各人有各人的看家本领。
我囯上一代文化人,差不多不自觉地承受了一种传统,文史哲三方面不要求过早地分科,几乎是综合训练的。
研究历史,首先要尊重历史,不能恣意挦扯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故意忽略对自己观点不合的资料,更不能任个人的偏好,混淆客观是非。当历史事实与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不一致的时候,耍毫不顾惜地修正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而不能修正历史事实,因为历史事实客观地摆在那里,是不能修正的。对于文化的发展,我们不是预言家,不过过去的事往往可以作为将来的借鉴。
有种人,别人也许认为他不会安排生活,他却过得很幸福、坦然。他也像普通人一样,有时为一点小事发脾气,过后,却深自谴责,好像雷雨过后,蓝天白云分外清新,他胸中不留纤毫芥蒂,如古人所言,如风光霁月。这种人,他不善于为个人的利益打小算盘。是个骨子里有使人趋向高洁,免于庸俗,但高标傲世,往往不见容于庸鄙的浪漫主义者。这种人,应该就是我们心目中的襟怀坦荡的真正的知识分子吧!做学问,要经常保持批判的精神。
金岳霖曾说胡适写的《中国哲学史》,好像是一个外国人谈中国的哲学。胡适认为中国只有思想,没有哲学。冯友兰认为中国有哲学,也有内在的哲学体系。秦汉以后,政权统一、政教合一的格局越来越完备,很多哲学家"以述为作",借古代经典为招牌,装进新的内容,从而形成经学时代的特点。冯友兰称之"旧瓶装新酒"历史是已存在的事实!是不断前进的!真正爱国者要对人类负责,对历史负责,有魄力吸收全人类一切有价值的文化。一个文化人,要能遨游于文学、史学、哲学、以及兵学、医学、艺术等诸多领域。
学术的传播途径一般是讲学授徒;著书立说;学侣交游。
纵览古今,发现世界本来不是完美无缺地按照人们的愿望发展的。人的命运不能不受时代、社会大环境的制约。一个人的成功,既要主观努力,也要有适当发展的客观环境。有时环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个比较完整的哲学体系,从酝酿到成型,总要经历长期反复思考的过程,如果经过不同学派的攻击辩论,其系统会更臻完善,立于不败之地。古今历史人物,其功业足以不朽者,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代表旧时代的结束者,一种是代表新阶段的开拓者。文学的价值,在于能够通过形象思维,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要求作家不但有语言技巧,更要看作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及理解的深度。
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它善于继承和创新。经常以继承的方式来创新,即古人所说的"以述为作"。正是由于中国古人以述为作的表达方式的特殊性,在介绍阶段已孕育着融会的成分,融合阶段也孕育着创造的成分。真正理解中国学术发展规律的研究者,恰恰这些地方探骊得珠,从中寻出学术文化发展的脉络所在。对外来文化有鉴别、择取能力。
在没有文字以前,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也都带有人类实践活动的痕迹。从人类认识的起源来说,的确是从实践开始的。中国文化的这个传统,一直延续下来。从实践出发的中国传统文化,一个基本的、核心的观念,就是敬天法祖。凡是研究历史和哲学的都很清楚,文化现象的研究是认识社会的一个切入点。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文化的特色体现民族的特色。包括生活文化和观念文化两个层面。中华民族的文化的持续性,使得多民族、多体系的文化在一统的政权下数千年不断前进;中华民族的文化的融合性,使得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其内容,持续发展。(配图:张大千亲笔签名版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