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939年9月1日,波兰遭到纳粹德国入侵后,英国、法国与之签订协议,抵抗纳粹德国。然而英法两国实则宣而不战,并不派兵行动,形成了假战的局面。英国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主战,而首相内维尔·张伯伦主战静观其变。[1]英法双方都希望德国在法国一侧开辟新的一条战线,以避免在波兰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堑壕战。[1] 二战开始后,挪威动员了部分挪威皇家陆军和两艘挪威皇家海军舰艇。挪威皇家陆军航空兵(英语:Norwegian Army Air Service)和挪威皇家海军航空兵(英语:Royal Norwegian Navy Air Service)应召保卫国家的中立。然而,德军的潜艇先是在挪威水域击沉了英军舰艇,随后双方的飞行器开始不断侵犯挪威领空。[2]此外,开战后,英国施压挪威提供海军雇佣舰艇,因为英国自身极度需要海军舰艇。9月25日-11月20日期间的谈判中,挪威最终同意提供150艘液货船以及总计吨位450,000 吨的船只。挪威政府担心如果不向英国妥协,挪威的海上运输补给线可能被切断。[3]
尾声 今天,居民还是一万多人的纳尔维克港每天仍然在繁忙的将来自瑞典的铁矿砂装船运走,有意思的是到现在为止纳尔维克还是只有铁路和瑞典相连,却没有铁路和任何一个挪威主要城市相连。 纳尔维克战役中双方有五十五艘/架的水面舰艇、潜艇、飞机在港口周围被击沉/击落。沿着纳尔维克港外的航线,有很多露出海面三英尺高的重金属浮标,标出了那些在战争年代被击沉的船只所在的位置。沉在纳尔维克港外的峡湾中的十艘德国驱逐舰,已经有三艘被打捞起来并移走,还有几艘允许游客潜水参观。“乔治·蒂勒”号——他的舰艏距离海面十五米〔五十英尺〕,现在时刻提醒人们记住残酷的战争。 1940年5月28日,在一场战斗中,两架德军的多尼尔〔Dornier〕水上飞机被英军击落,是“海鹰”号和“海鸥”号。一九九一年发现的 DO 26 VI “海鹰”号残骸上还清晰可见德军的白黑相间的铁十字标记。“海鹰”的头部扎在二十六米深的水底,机翼在距离水面十三米的地方。 “海鹰”号的大部分:座舱仪表盘,一个发动机,一个螺旋桨推进器,都已经被拆下来运到纳尔维克的战争博物馆供大家参观。另一个螺旋桨推进器在 Bodo 地区的飞行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