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在鹿寨县图书馆借了山齐编著的《挑着刺儿读历史》一书,书里提到《胡笳十八拍》可能不是蔡文姬的作品。“胡笳”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形似笛子。
蔡文姬是东汉末年大名士蔡邕的女儿,她自幼就聪颖过人,博学多才,是东汉末年公认的才女。早期嫁给河东卫仲道,卫仲道早亡,二人又没有子嗣,于是蔡文姬回到自己家里。195年,中原先后有董卓、李傕等作乱关中,属国南匈奴趁机叛乱劫掠,蔡文姬被匈奴左贤王掳走,成了左贤王的夫人。左贤王很宠爱蔡文姬,夫妻感情很好。蔡文姬在南匈奴一住就是12年,生有两个孩子,但是仍然十分思念故乡。她靠着自己的音乐天赋创作了《胡笳十八拍》。
207年,曹操向来喜爱文学、书法,常与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有文学、书法上的交流。曹操见蔡邕没有子嗣,用金璧从南匈奴那里将蔡文姬赎回来,并将蔡文姬嫁给董祀。
而后董祀犯了死罪,蔡文姬去找曹操给董祀求情。曹操被蔡文姬感动,赦免了董祀。蔡文姬为丈夫董祀求情时,天气非常寒冷,曹操见蔡文姬没有穿鞋又披散着头发,于是赠给蔡文姬头巾鞋子袜子。
曹操又问蔡文姬:“听说你家原来有很多古籍,现在还能想起来吗?”蔡文姬说:“当初父亲留给我的书籍有四千余卷,但因为战乱流离失所,保存下来的很少,现在我能记下的,只有四百余篇。”曹操说:“我派十个人陪夫人写下来,可以吗?”蔡文姬说:“男女授受不亲,给我纸笔,我一个人写给你就是。”于是蔡文姬将自己所记下的古籍内容写下来送给曹操,没有一点错误。
对于《胡笳十八拍》的作者是谁,中国文学史上历来有争议。有的学者认为是当年曹操迎回汉家的蔡文姬,有的学者却持相反的观点,更有学者认为是唐朝董庭兰所作。认为《胡笳十八拍》不是蔡文姬所作的理由是:
第一,《胡笳十八拍》的描写不合历史事实。首先,我国现代著名文史学家刘大杰等指出,在那时根本没有诗中所叙“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那种汉兵与匈奴的争战不休。说明作者并不了解当时南匈奴和东汉王朝的关系。南匈奴已于东汉末年内附东汉王朝,在蔡文姬生活的时代已不复存在。其次,有人认为“烽火”、“征战”是指乌桓的情况,可是乌桓活动范围只是在上谷、代郡以东,距离文姬所居的南庭匈奴河套地区尚远。再次在203年蔡文姬归汉,而曹操则在207年平定三郡、乌桓,在时间上也不对头。这与诗中“两国交欢兮罢兵戈”也不符。
第二,《胡笳十八拍》的描写地理环境。刘大杰等指出,汉末南匈奴分为二支,文姬是被居河东平阳即今山西临汾的於扶罗、呼厨泉一支虏去。而诗中“夜间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塞上黄蒿兮枝枯叶干”不合地理环境,因为山西临汾没有长城。
第三,汉《后汉书》、《文选》和《玉台新咏》以及晋《乐志》和宋《乐志》均无《胡笳十八拍》的记载,六朝论诗的人也没有称述,《蔡文姬别传》也没有引用它的诗句。由此断定,它是唐人伪造。
其三,关于风格、体裁问题。首先,从语言结构、音律对偶及修辞炼句上看,此诗具有和东汉诗不同的特征。诗中“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两句,东汉诗中不曾有过修辞如此精巧、平仄如此谐调、对仗如此工整的,在东汉诗赋中也没有“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这种错综句法。其次,在用语方面,诗中“泪阑干”是唐时始有的词汇。再次,语句方面,“夜闻陇水声呜咽”是袭用北朝民歌《陇头歌辞》。用韵方面,《胡笳十八拍》和曹植《名都篇》、《美女篇》的通押有别。先韵和寒韵不通押,也是唐人用韵方法。
以上说法各有道理,到底《胡笳十八拍》为何人所作这个问题,学术界至今仍未给世人一个满意的答案。
蔡文姬是东汉末年大名士蔡邕的女儿,她自幼就聪颖过人,博学多才,是东汉末年公认的才女。早期嫁给河东卫仲道,卫仲道早亡,二人又没有子嗣,于是蔡文姬回到自己家里。195年,中原先后有董卓、李傕等作乱关中,属国南匈奴趁机叛乱劫掠,蔡文姬被匈奴左贤王掳走,成了左贤王的夫人。左贤王很宠爱蔡文姬,夫妻感情很好。蔡文姬在南匈奴一住就是12年,生有两个孩子,但是仍然十分思念故乡。她靠着自己的音乐天赋创作了《胡笳十八拍》。
207年,曹操向来喜爱文学、书法,常与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有文学、书法上的交流。曹操见蔡邕没有子嗣,用金璧从南匈奴那里将蔡文姬赎回来,并将蔡文姬嫁给董祀。
而后董祀犯了死罪,蔡文姬去找曹操给董祀求情。曹操被蔡文姬感动,赦免了董祀。蔡文姬为丈夫董祀求情时,天气非常寒冷,曹操见蔡文姬没有穿鞋又披散着头发,于是赠给蔡文姬头巾鞋子袜子。
曹操又问蔡文姬:“听说你家原来有很多古籍,现在还能想起来吗?”蔡文姬说:“当初父亲留给我的书籍有四千余卷,但因为战乱流离失所,保存下来的很少,现在我能记下的,只有四百余篇。”曹操说:“我派十个人陪夫人写下来,可以吗?”蔡文姬说:“男女授受不亲,给我纸笔,我一个人写给你就是。”于是蔡文姬将自己所记下的古籍内容写下来送给曹操,没有一点错误。
对于《胡笳十八拍》的作者是谁,中国文学史上历来有争议。有的学者认为是当年曹操迎回汉家的蔡文姬,有的学者却持相反的观点,更有学者认为是唐朝董庭兰所作。认为《胡笳十八拍》不是蔡文姬所作的理由是:
第一,《胡笳十八拍》的描写不合历史事实。首先,我国现代著名文史学家刘大杰等指出,在那时根本没有诗中所叙“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那种汉兵与匈奴的争战不休。说明作者并不了解当时南匈奴和东汉王朝的关系。南匈奴已于东汉末年内附东汉王朝,在蔡文姬生活的时代已不复存在。其次,有人认为“烽火”、“征战”是指乌桓的情况,可是乌桓活动范围只是在上谷、代郡以东,距离文姬所居的南庭匈奴河套地区尚远。再次在203年蔡文姬归汉,而曹操则在207年平定三郡、乌桓,在时间上也不对头。这与诗中“两国交欢兮罢兵戈”也不符。
第二,《胡笳十八拍》的描写地理环境。刘大杰等指出,汉末南匈奴分为二支,文姬是被居河东平阳即今山西临汾的於扶罗、呼厨泉一支虏去。而诗中“夜间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塞上黄蒿兮枝枯叶干”不合地理环境,因为山西临汾没有长城。
第三,汉《后汉书》、《文选》和《玉台新咏》以及晋《乐志》和宋《乐志》均无《胡笳十八拍》的记载,六朝论诗的人也没有称述,《蔡文姬别传》也没有引用它的诗句。由此断定,它是唐人伪造。
其三,关于风格、体裁问题。首先,从语言结构、音律对偶及修辞炼句上看,此诗具有和东汉诗不同的特征。诗中“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两句,东汉诗中不曾有过修辞如此精巧、平仄如此谐调、对仗如此工整的,在东汉诗赋中也没有“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这种错综句法。其次,在用语方面,诗中“泪阑干”是唐时始有的词汇。再次,语句方面,“夜闻陇水声呜咽”是袭用北朝民歌《陇头歌辞》。用韵方面,《胡笳十八拍》和曹植《名都篇》、《美女篇》的通押有别。先韵和寒韵不通押,也是唐人用韵方法。
以上说法各有道理,到底《胡笳十八拍》为何人所作这个问题,学术界至今仍未给世人一个满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