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石灰窑改造公园设计(同济大学·真题)
一、现状情况
用地位于江南某小城市近郊,离城市中心仅10 分钟车程,基地三面环山,东侧向高速公路开口,总面积约2.3 公顷。基地分为上下两层台地,四座窑体贴着山崖耸立。下层台地有3 座现状建筑,两个池塘。上层为工作场坪,有机动车道从南侧上山衔接。
生产流程是卡车拉来石灰石送到上层平台。将一层石灰石、一层煤,间隔着从顶部加入窑内。之后从窑底点火鼓风,让间隔在石灰石之间的煤层燃烧,最终石灰石爆裂成石灰粉,从窑底运出。目前该石灰窑已经被政府关停,改造为免费的、开放型的公园。
二、设计要求
该公园主要满足市民近郊户外休闲,以游赏观景为主,适当辅以其他休闲功能。建筑、道路、水体、绿地的布局和指标没有具体限制,但绿地率应较高。原有建筑均可以拆除,窑体保留。宜在上下层台地各设置1 座小型服务建筑(面积30~50 平方米),各配备5 个小型车车位。下层台地还应考虑从二级公路进入的入口景观效果,并设置1 座厕所(面积40 平方米)以及自行车停车场等。应策划并规划使用功能、生态绿化、视觉景观、历史文化等方面内容,设计方案应实用、美观、大方。
三、成果要求
A1 图纸1 张
包括: 1. 总平面图1∶ 500
2. 分析图 1∶ 1000(内容自定,至少1 张)
3. 文字说明(字数不限)
4. 其他平、立、剖面图、小透视图(数量不限,
能表达设计意图即可)
四、设计时间
3 小时。
考题浅析:
此题考查的重点是在石灰窑遗址上如何创造一个个性鲜明、视觉与体验独特的景观空间。试题的难度之一是如何保护与利用现有的石灰窑生产遗址,转化为提供休闲与娱乐的公园。难度之二是地形不规则,且存在巨大高差,如何处理高差地形上的游玩路径也是设计的关键点。难度之三是石灰窑基地转化成休闲的公园后如何创造新的景观游乐空间,如何配套新的公园设施。
首先我们分析基地遗址现状,石灰窑的窑体代表过去生产石灰的文化,是被保护的主角,提供给民众参观、游玩。简易车间也是生产石灰的主要产所,代表过去的历史与文明,需要保护,还可以使其功能转型,例如改造成石灰窑文化展览馆、博物馆。简易仓库可以保护,使其功能转化,也可以部分拆除设置其他景观空间。
简易工棚,可以拆除,进行场地景观转化。现有的两个水塘,也可以称得上石灰窑遗址的一部分,可以改造成能亲水的景观湖,设置景观步道、栈道、茶室等。其次,基地存在20 多米的巨大高差,设计如果要解决游玩路径必须使用阶梯或者电梯来联系上下人流。游玩路径或者阶梯最好充满趣味感和体验感。石灰窑转化为休闲公园,还需要配套主次入口广场,停车位,服务建筑(管理用房、服务用房、茶室、厕所等),活动广场,休闲步道、大草地等等。
点评:
本方案规划结构清晰,主入口与中心广场运用空间轴,加强了功能上的联系,营造了空间的层次与视线上的呼应。路网布置明确,步行路径生动有趣。绿化丰富,植被设计注重了疏密的对比。但是方案中没有对石灰窑体与遗留建筑作重点处理,没有考虑窑体的地形高差,没有考虑游人的观赏需求。遗留建筑全部拆除,与公园的改造主题不相符合。设计中对现有水池的改动太大,没有尊重遗址现状与地形要求。平面图表现生动,色彩协调,马克笔运用熟练。鸟瞰图空间关系较好,但是缺乏重点部位的刻画,图面表现深度不够。
点评:
方案设计简洁、大气,对公园的现状作了较好的分析,一方面对部分现有建筑作了保护与改造,对建筑功能做了转变。另一方面针对窑体地形的高差作了功能上的呼应,对场地中游人的路径作了垂直空间的联系。此外,对水体的改造尊重了现状,转变了功能,具有亲水性与趣味性。但是整个场地规划缺乏主次,没有对窑体与保留建筑作重点的设计。规划的道路不生动,绿化设计不丰富。平面图表达轻松,色彩运用大胆,马克笔技法熟练。鸟瞰图的透视角度选择生动,但是绿化表现不充分。
点评:
方案对窑体和遗留建筑均作了保护,道路设计考虑了地形高差,使窑体的上下空间有较好的联系,同时,游览路径因地制宜,富有趣味。规划方案对现状水面作了功能上的处理,滨水形态灵活、有趣。但是整体规划中设计内容繁琐,影响窑体景观的主体性。道路、广场、绿化、配套设施的设置欠缺主次,空间组合显得杂乱。平面图表现清晰,景观细部表现较好,鸟瞰图简洁、生动,但是场景表达欠完整。
一、现状情况
用地位于江南某小城市近郊,离城市中心仅10 分钟车程,基地三面环山,东侧向高速公路开口,总面积约2.3 公顷。基地分为上下两层台地,四座窑体贴着山崖耸立。下层台地有3 座现状建筑,两个池塘。上层为工作场坪,有机动车道从南侧上山衔接。
生产流程是卡车拉来石灰石送到上层平台。将一层石灰石、一层煤,间隔着从顶部加入窑内。之后从窑底点火鼓风,让间隔在石灰石之间的煤层燃烧,最终石灰石爆裂成石灰粉,从窑底运出。目前该石灰窑已经被政府关停,改造为免费的、开放型的公园。
二、设计要求
该公园主要满足市民近郊户外休闲,以游赏观景为主,适当辅以其他休闲功能。建筑、道路、水体、绿地的布局和指标没有具体限制,但绿地率应较高。原有建筑均可以拆除,窑体保留。宜在上下层台地各设置1 座小型服务建筑(面积30~50 平方米),各配备5 个小型车车位。下层台地还应考虑从二级公路进入的入口景观效果,并设置1 座厕所(面积40 平方米)以及自行车停车场等。应策划并规划使用功能、生态绿化、视觉景观、历史文化等方面内容,设计方案应实用、美观、大方。
三、成果要求
A1 图纸1 张
包括: 1. 总平面图1∶ 500
2. 分析图 1∶ 1000(内容自定,至少1 张)
3. 文字说明(字数不限)
4. 其他平、立、剖面图、小透视图(数量不限,
能表达设计意图即可)
四、设计时间
3 小时。
考题浅析:
此题考查的重点是在石灰窑遗址上如何创造一个个性鲜明、视觉与体验独特的景观空间。试题的难度之一是如何保护与利用现有的石灰窑生产遗址,转化为提供休闲与娱乐的公园。难度之二是地形不规则,且存在巨大高差,如何处理高差地形上的游玩路径也是设计的关键点。难度之三是石灰窑基地转化成休闲的公园后如何创造新的景观游乐空间,如何配套新的公园设施。
首先我们分析基地遗址现状,石灰窑的窑体代表过去生产石灰的文化,是被保护的主角,提供给民众参观、游玩。简易车间也是生产石灰的主要产所,代表过去的历史与文明,需要保护,还可以使其功能转型,例如改造成石灰窑文化展览馆、博物馆。简易仓库可以保护,使其功能转化,也可以部分拆除设置其他景观空间。
简易工棚,可以拆除,进行场地景观转化。现有的两个水塘,也可以称得上石灰窑遗址的一部分,可以改造成能亲水的景观湖,设置景观步道、栈道、茶室等。其次,基地存在20 多米的巨大高差,设计如果要解决游玩路径必须使用阶梯或者电梯来联系上下人流。游玩路径或者阶梯最好充满趣味感和体验感。石灰窑转化为休闲公园,还需要配套主次入口广场,停车位,服务建筑(管理用房、服务用房、茶室、厕所等),活动广场,休闲步道、大草地等等。
点评:
本方案规划结构清晰,主入口与中心广场运用空间轴,加强了功能上的联系,营造了空间的层次与视线上的呼应。路网布置明确,步行路径生动有趣。绿化丰富,植被设计注重了疏密的对比。但是方案中没有对石灰窑体与遗留建筑作重点处理,没有考虑窑体的地形高差,没有考虑游人的观赏需求。遗留建筑全部拆除,与公园的改造主题不相符合。设计中对现有水池的改动太大,没有尊重遗址现状与地形要求。平面图表现生动,色彩协调,马克笔运用熟练。鸟瞰图空间关系较好,但是缺乏重点部位的刻画,图面表现深度不够。
点评:
方案设计简洁、大气,对公园的现状作了较好的分析,一方面对部分现有建筑作了保护与改造,对建筑功能做了转变。另一方面针对窑体地形的高差作了功能上的呼应,对场地中游人的路径作了垂直空间的联系。此外,对水体的改造尊重了现状,转变了功能,具有亲水性与趣味性。但是整个场地规划缺乏主次,没有对窑体与保留建筑作重点的设计。规划的道路不生动,绿化设计不丰富。平面图表达轻松,色彩运用大胆,马克笔技法熟练。鸟瞰图的透视角度选择生动,但是绿化表现不充分。
点评:
方案对窑体和遗留建筑均作了保护,道路设计考虑了地形高差,使窑体的上下空间有较好的联系,同时,游览路径因地制宜,富有趣味。规划方案对现状水面作了功能上的处理,滨水形态灵活、有趣。但是整体规划中设计内容繁琐,影响窑体景观的主体性。道路、广场、绿化、配套设施的设置欠缺主次,空间组合显得杂乱。平面图表现清晰,景观细部表现较好,鸟瞰图简洁、生动,但是场景表达欠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