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父母,在为孩子决定什么要优先做、什么不能做或者不必做时,我们其实是基于某些目标与信念。然而,这些目标和信念是否真正对孩子有帮助,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扪心自问,假如我现在要决定,是让孩子上一个预定好了的网课,还是让孩子和朋友出去玩一整天?选择前者的理由之一,很可能是金钱和成本——我已经为那门课付了钱,所以孩子最好去上课。
这是个很充分的理由。但估计很多家长不会同意,他们会反驳说,坚持让孩子上课而不是去玩,不是因为心疼钱,而是为了孩子好。
“为孩子好”是个常见理由。我从家长那里得到的答案里,最多的就是“为了孩子好”,以及“为了孩子学到知识”——意思是孩子可以习得新知、新技能、并练习集中注意力。
但从科学和实践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这两个回答。到底什么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去上很多课程,真能带来最好的学习效果吗?“上很多课”这件事,会不会也有缺点或是代价?
当我们为孩子报名课程时,无论是英语课、音乐课、体育课还是计算机课,我们都是在希望孩子能获得某种特定的技能或知识——比如编写计算机软件或弹钢琴。
但在考虑对孩子的培养时,千万不要忘了一些通用的“软技能”,比如自我时间管理,和他人合作等。事实上,教育学研究显示,各方面表现最好的小学生,是在学龄前就掌握了诸多通用软技能的小学生,而不是那些追求某些特定技能的小学生。通用软技能带来的优势是长期存在的,不但延续到小学毕业,而且与长大后的成功也密切相关。统计学告诉我们,要培养学龄前儿童,相比具体科目的特定技能,培养通用技能是更好的选择。
通用技能到底是什么?就是那些帮助我们在这个复杂世界里生存并茁壮成长的技能。它们包括知道如何吐出樱桃核,以免吞下去噎住;调节自己的欲望和情绪,比如克制自己不去抢别人的冰淇淋;以及日常的社交技巧,比如与朋友分享玩具——如果你认为这只是小事,想想成年人在工作中与同事分享资源是容易还是困难。


这是个很充分的理由。但估计很多家长不会同意,他们会反驳说,坚持让孩子上课而不是去玩,不是因为心疼钱,而是为了孩子好。
“为孩子好”是个常见理由。我从家长那里得到的答案里,最多的就是“为了孩子好”,以及“为了孩子学到知识”——意思是孩子可以习得新知、新技能、并练习集中注意力。
但从科学和实践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这两个回答。到底什么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去上很多课程,真能带来最好的学习效果吗?“上很多课”这件事,会不会也有缺点或是代价?
当我们为孩子报名课程时,无论是英语课、音乐课、体育课还是计算机课,我们都是在希望孩子能获得某种特定的技能或知识——比如编写计算机软件或弹钢琴。
但在考虑对孩子的培养时,千万不要忘了一些通用的“软技能”,比如自我时间管理,和他人合作等。事实上,教育学研究显示,各方面表现最好的小学生,是在学龄前就掌握了诸多通用软技能的小学生,而不是那些追求某些特定技能的小学生。通用软技能带来的优势是长期存在的,不但延续到小学毕业,而且与长大后的成功也密切相关。统计学告诉我们,要培养学龄前儿童,相比具体科目的特定技能,培养通用技能是更好的选择。
通用技能到底是什么?就是那些帮助我们在这个复杂世界里生存并茁壮成长的技能。它们包括知道如何吐出樱桃核,以免吞下去噎住;调节自己的欲望和情绪,比如克制自己不去抢别人的冰淇淋;以及日常的社交技巧,比如与朋友分享玩具——如果你认为这只是小事,想想成年人在工作中与同事分享资源是容易还是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