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作家辞海》诗作欣赏
枫林赞
七绝二首
(一)
遥望枫林似火烧,朔风处处卷红涛。
夕阳无限谁言老?一片霞光万山娇。
(二)
一片晚霞送雁归,寒霜万里镀银辉。
秋风欲掠千山翠,惹恼枫林怒火飞。
赏析:这是两首叙事抒情诗,描绘了两幅“人老不服老”的画面。第一首开头两句写道:“遥望枫林似火烧,朔风处处卷红涛”。这里采用比兴的手法,描绘了盛世老人犹如枫林,越老越红火的形象、这种形象如火那么灿烂,如红涛那么汹涌澎湃,呈现着青春的活力、就像第三、四句所写“夕阳无限谁言老?一片霞光万山娇”。这就是老年人的壮志,老年人像晚霞中的“一片霞光”,涂得万山娇美,这不是人逢盛世,年老返童的象征吗?
第二首“人老不服老”的画面,体现了老年人的骨气。你看“一片晚霞送雁归,寒霜万里镀银辉”。这不是晚秋季节嘛,人到老年,就像这晚秋的树叶,随时都会把晚秋的树叶吹落,老年人能甘心吗?第三。四句写道“秋风欲掠千山翠,惹恼枫林怒火飞”。这里一个“怒火飞”,采用借物喻人的比兴手法,写出了人老不服的青春活力和老年人的硬骨头精神。能不为老年人点赞吗?
1995年10月3日
梅颂
七绝
寒风逼尽众芳华,万类霜天鸟入崖。
独有腊梅藏暖意,一方春色满枝花。
赏析: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描绘了一幅“腊梅不畏严寒”的画面。开头两句写道:“寒风逼尽众芳华,万类霜天鸟入崖”。这里道出了一个寒冷的环境,就是这个寒冷的环境,逼得花草败落,群鸟入崖,万类进入霜天,谁也经受不住这寒冷的折磨!独有腊梅,不畏严寒,一花独放,呈现着一片春色,这就是腊梅的气节!人有这种气节吗?可见愈是冷酷的环境,愈考验人的气节。
1995年12月30日
春风赞
七绝
千山吐翠鸟腾空,万里江河映日红。
芳草也知春意好,频频点头赞春风。
赏析: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描绘了一幅“春风”的画面。春风是温暖的象征,暖透了山,暖透了水,暖透了万物,就像诗中所写“千山吐翠鸟腾空,万里江河映日红”,这就是春风暖透的景色,千山吐翠,群鸟腾空,江河破冰,映照红日,一片春意盎然,能不感谢春风暖透万物吗?春风送暖的功劳,连小草也拍手称赞,诗中写道“芳草也知春意好,频频点头赞春风”,之所以春风受到众家称赞,还不是因为春风温暖了万物,温暖了人间吗?
1996年3月1日
春雨赞
七绝
春雨绵绵细若丝,滴滴点点润新姿。
无边春色关不住,一夜桃花挂满枝。
赏析;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描绘了一幅“春雨”的画面。“润物细无声”是春雨特有的气质,这种气质凸显了默默无闻的精神,就像诗中所写“春雨绵绵细若丝,滴滴点点润新姿”。这细若丝的春雨,从不张扬自己的威力,也不夸大自己的作用,只是点点滴滴,默默无闻地滋润着万物,孕育着万物,使万物出现蓬勃生机,呈现无边春色,犹如诗中所写:“无边春色关不住,一夜桃花挂满枝”。这就是春雨的威力!春雨催发的春色,势不可挡,谁也关不住,你看那“一夜桃花挂满枝”就是见证,能不为春雨点赞吗?
1995年3月2日
拍照
七绝
春江花月镜头留,处处山庄披锦绸。
取景开机拍玉照,春光四溢有新楼。
赏析: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描绘了一幅“山庄变化”的画面。几十年的改革,给农民带来了幸福,给山庄带来了变化,你看“春江花月镜头留,处处山庄披锦绸”。这里一个“春江花月”道出了美好时光,一个“披锦绸”道出了山庄的变化,那么美,那么迷人,都像披上了锦绸一样。为了留下这段美好时光,诗中写道:“取景开机拍玉照,春光四溢有新楼”。开机拍下的这张玉照,留下的是“春光四溢”。留下的是“有新楼”,哪里还见到茅屋土墙的影子,哪里还能见到山庄原来的面貌?能不让人欣喜吗?
1996年3月5日
喜蛛
七绝
明月一轮透碧纱,喜蛛又在网窗花。
门前岸柳新芽吐,春日来临暖几家?
赏析: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描绘了一幅“喜蛛网窗花”的画面。喜蛛网窗花,标志着由冷变暖,冬眠动物已出蛰,进入初春季节。就像诗中所写:“明月一轮透碧纱,喜蛛又在网窗花”,这就是气候转暖的征兆,月也明,天也暖,喜蛛又在网窗花,多么美好的时光!在这转暖的季节,你看“门前岸柳新芽吐”,又给春天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这道风景,报送着严寒已过去,春日已经来临,人们将享受春日的温暖。而这种温暖,诗的结尾写道:“春日来临暖几家”呢?这里来了个反诘,意在让读者不要置疑,一轮红日,普照天下,能不暖透全人类吗?
1996年2月10日
虫声
七绝
一夜春风送暖流,虫声阵阵不知休。
万般思绪成新景,心里禾田又入秋
赏析;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描绘了一幅“虫声报春”的画面。首句写道:“一夜春风送暖流”,这里一个“春风送暖流”,道出了由冷变暖的季节,这个季节,各种冬眠动物,都要出蛰了,“虫声阵阵不知休”就是出蛰动物的呼唤,呼唤着春春季已经来临,广大农民朋友,要备好农具,备好种子,备好化肥······就像第三、四句所写:“万般思绪成新景,心里禾田又入秋”,农民的万般思绪,构成了一道道秋季丰收的新景,尽管是初春,还在备耕备种,但秋收的景象,已融入心里,成了无限美好的希望,给农民增添了无限动力,起早贪黑,拼命劳作,一天也不休息,犹如不知休的虫声名叫一样,为的就是秋季能有一个好收成。
1996年2月10日
山村晚景
七绝
油路楼房柳树新,管笛阵阵醉山村。
月光皎皎如银镀,曾照山村草舍人。
赏析: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描绘了一幅“山村晚景”的画面。山村是怎么样的晚景呢?你看“油路楼房柳树新,管笛阵阵醉山村”,这就是山村晚景,那条条油漆马路,那片片楼房,那新吐芽的路旁柳树,呈现着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你听那管乐阵阵,歌舞声声,那么悦耳,那么悠扬,让人陶醉!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山村晚景!而在过去有这样的晚景吗?诗的第三、四句写道;“月光皎皎如银镀,曾照山村草舍人”那时的月光,和现在的月光一样,都是如银镀,那么明亮,可现在照射的是片片楼房,过去照射的草房土墙,多大的差别!这不是山村变化吗?
1996年3月6日
秋在山沟
七律
笑语欢歌遍地流,红涛绿浪孕金秋。
山农巧剪千幅画,渠水浇开一片绸。
块块梯田播美梦,莹莹汗水砌丰收。
震山号子一声响,惊落朝霞涨满沟。
赏析: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描绘了一幅“山村秋景”的画面。山村的秋景是怎样的呢?请看首联:“笑语欢歌遍地流,红涛绿浪孕金秋”这就是山村秋景的景象,到处是笑语欢歌,到处是红涛绿浪,能不为丰收在望的这些景象喜悦吗?颔联写道:“山农巧剪千幅画,渠水浇开一片绸”。那片片庄稼,是山农巧剪的千幅画,那丝绸一样的禾苗,是渠水润染的结果,这些丰收在望的景象,能离开山农的希望与汗水吗?就像颈联所写:“块块梯田播美梦,莹莹汗水砌丰收”是山农在梯田里播种希望,在汗水中寻找丰收,起早贪黑,披星戴月,才获得这样的丰收景象。这种景象,山农能不自豪吗?能不大声呐喊吗?就像尾联所写“震山号子一声响,惊落朝霞涨满沟”,“朝霞”这里指红红绿绿的山果,远远看去犹如片片朝霞,这不,更增添了山村丰收秋景的色彩吗?能不为之喜悦,为之庆贺吗?
2005年7月2日
以上诗作摘自《国学作家辞海》第542页徐振洲先生的作品
枫林赞
七绝二首
(一)
遥望枫林似火烧,朔风处处卷红涛。
夕阳无限谁言老?一片霞光万山娇。
(二)
一片晚霞送雁归,寒霜万里镀银辉。
秋风欲掠千山翠,惹恼枫林怒火飞。
赏析:这是两首叙事抒情诗,描绘了两幅“人老不服老”的画面。第一首开头两句写道:“遥望枫林似火烧,朔风处处卷红涛”。这里采用比兴的手法,描绘了盛世老人犹如枫林,越老越红火的形象、这种形象如火那么灿烂,如红涛那么汹涌澎湃,呈现着青春的活力、就像第三、四句所写“夕阳无限谁言老?一片霞光万山娇”。这就是老年人的壮志,老年人像晚霞中的“一片霞光”,涂得万山娇美,这不是人逢盛世,年老返童的象征吗?
第二首“人老不服老”的画面,体现了老年人的骨气。你看“一片晚霞送雁归,寒霜万里镀银辉”。这不是晚秋季节嘛,人到老年,就像这晚秋的树叶,随时都会把晚秋的树叶吹落,老年人能甘心吗?第三。四句写道“秋风欲掠千山翠,惹恼枫林怒火飞”。这里一个“怒火飞”,采用借物喻人的比兴手法,写出了人老不服的青春活力和老年人的硬骨头精神。能不为老年人点赞吗?
1995年10月3日
梅颂
七绝
寒风逼尽众芳华,万类霜天鸟入崖。
独有腊梅藏暖意,一方春色满枝花。
赏析: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描绘了一幅“腊梅不畏严寒”的画面。开头两句写道:“寒风逼尽众芳华,万类霜天鸟入崖”。这里道出了一个寒冷的环境,就是这个寒冷的环境,逼得花草败落,群鸟入崖,万类进入霜天,谁也经受不住这寒冷的折磨!独有腊梅,不畏严寒,一花独放,呈现着一片春色,这就是腊梅的气节!人有这种气节吗?可见愈是冷酷的环境,愈考验人的气节。
1995年12月30日
春风赞
七绝
千山吐翠鸟腾空,万里江河映日红。
芳草也知春意好,频频点头赞春风。
赏析: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描绘了一幅“春风”的画面。春风是温暖的象征,暖透了山,暖透了水,暖透了万物,就像诗中所写“千山吐翠鸟腾空,万里江河映日红”,这就是春风暖透的景色,千山吐翠,群鸟腾空,江河破冰,映照红日,一片春意盎然,能不感谢春风暖透万物吗?春风送暖的功劳,连小草也拍手称赞,诗中写道“芳草也知春意好,频频点头赞春风”,之所以春风受到众家称赞,还不是因为春风温暖了万物,温暖了人间吗?
1996年3月1日
春雨赞
七绝
春雨绵绵细若丝,滴滴点点润新姿。
无边春色关不住,一夜桃花挂满枝。
赏析;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描绘了一幅“春雨”的画面。“润物细无声”是春雨特有的气质,这种气质凸显了默默无闻的精神,就像诗中所写“春雨绵绵细若丝,滴滴点点润新姿”。这细若丝的春雨,从不张扬自己的威力,也不夸大自己的作用,只是点点滴滴,默默无闻地滋润着万物,孕育着万物,使万物出现蓬勃生机,呈现无边春色,犹如诗中所写:“无边春色关不住,一夜桃花挂满枝”。这就是春雨的威力!春雨催发的春色,势不可挡,谁也关不住,你看那“一夜桃花挂满枝”就是见证,能不为春雨点赞吗?
1995年3月2日
拍照
七绝
春江花月镜头留,处处山庄披锦绸。
取景开机拍玉照,春光四溢有新楼。
赏析: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描绘了一幅“山庄变化”的画面。几十年的改革,给农民带来了幸福,给山庄带来了变化,你看“春江花月镜头留,处处山庄披锦绸”。这里一个“春江花月”道出了美好时光,一个“披锦绸”道出了山庄的变化,那么美,那么迷人,都像披上了锦绸一样。为了留下这段美好时光,诗中写道:“取景开机拍玉照,春光四溢有新楼”。开机拍下的这张玉照,留下的是“春光四溢”。留下的是“有新楼”,哪里还见到茅屋土墙的影子,哪里还能见到山庄原来的面貌?能不让人欣喜吗?
1996年3月5日
喜蛛
七绝
明月一轮透碧纱,喜蛛又在网窗花。
门前岸柳新芽吐,春日来临暖几家?
赏析: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描绘了一幅“喜蛛网窗花”的画面。喜蛛网窗花,标志着由冷变暖,冬眠动物已出蛰,进入初春季节。就像诗中所写:“明月一轮透碧纱,喜蛛又在网窗花”,这就是气候转暖的征兆,月也明,天也暖,喜蛛又在网窗花,多么美好的时光!在这转暖的季节,你看“门前岸柳新芽吐”,又给春天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这道风景,报送着严寒已过去,春日已经来临,人们将享受春日的温暖。而这种温暖,诗的结尾写道:“春日来临暖几家”呢?这里来了个反诘,意在让读者不要置疑,一轮红日,普照天下,能不暖透全人类吗?
1996年2月10日
虫声
七绝
一夜春风送暖流,虫声阵阵不知休。
万般思绪成新景,心里禾田又入秋
赏析;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描绘了一幅“虫声报春”的画面。首句写道:“一夜春风送暖流”,这里一个“春风送暖流”,道出了由冷变暖的季节,这个季节,各种冬眠动物,都要出蛰了,“虫声阵阵不知休”就是出蛰动物的呼唤,呼唤着春春季已经来临,广大农民朋友,要备好农具,备好种子,备好化肥······就像第三、四句所写:“万般思绪成新景,心里禾田又入秋”,农民的万般思绪,构成了一道道秋季丰收的新景,尽管是初春,还在备耕备种,但秋收的景象,已融入心里,成了无限美好的希望,给农民增添了无限动力,起早贪黑,拼命劳作,一天也不休息,犹如不知休的虫声名叫一样,为的就是秋季能有一个好收成。
1996年2月10日
山村晚景
七绝
油路楼房柳树新,管笛阵阵醉山村。
月光皎皎如银镀,曾照山村草舍人。
赏析: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描绘了一幅“山村晚景”的画面。山村是怎么样的晚景呢?你看“油路楼房柳树新,管笛阵阵醉山村”,这就是山村晚景,那条条油漆马路,那片片楼房,那新吐芽的路旁柳树,呈现着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你听那管乐阵阵,歌舞声声,那么悦耳,那么悠扬,让人陶醉!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山村晚景!而在过去有这样的晚景吗?诗的第三、四句写道;“月光皎皎如银镀,曾照山村草舍人”那时的月光,和现在的月光一样,都是如银镀,那么明亮,可现在照射的是片片楼房,过去照射的草房土墙,多大的差别!这不是山村变化吗?
1996年3月6日
秋在山沟
七律
笑语欢歌遍地流,红涛绿浪孕金秋。
山农巧剪千幅画,渠水浇开一片绸。
块块梯田播美梦,莹莹汗水砌丰收。
震山号子一声响,惊落朝霞涨满沟。
赏析: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描绘了一幅“山村秋景”的画面。山村的秋景是怎样的呢?请看首联:“笑语欢歌遍地流,红涛绿浪孕金秋”这就是山村秋景的景象,到处是笑语欢歌,到处是红涛绿浪,能不为丰收在望的这些景象喜悦吗?颔联写道:“山农巧剪千幅画,渠水浇开一片绸”。那片片庄稼,是山农巧剪的千幅画,那丝绸一样的禾苗,是渠水润染的结果,这些丰收在望的景象,能离开山农的希望与汗水吗?就像颈联所写:“块块梯田播美梦,莹莹汗水砌丰收”是山农在梯田里播种希望,在汗水中寻找丰收,起早贪黑,披星戴月,才获得这样的丰收景象。这种景象,山农能不自豪吗?能不大声呐喊吗?就像尾联所写“震山号子一声响,惊落朝霞涨满沟”,“朝霞”这里指红红绿绿的山果,远远看去犹如片片朝霞,这不,更增添了山村丰收秋景的色彩吗?能不为之喜悦,为之庆贺吗?
2005年7月2日
以上诗作摘自《国学作家辞海》第542页徐振洲先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