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研究生吧 关注:393贴子:290
  • 1回复贴,共1

2020年上外汉硕第四上岸,超全的经验分享,欢迎大家留言咨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本人情况
二、考研契机
三、院校选择
四、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
五、情绪管理
六、上外参考书
七、上外题型
八、专业课学习
九、公共课学习
十、关于集训
一、本人情况
本科二本,日语专业,18年毕业,一战跨考上海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初试成绩:政治64,日语77,专一135,专二113,总分389,技术分363.9,排名第四
(技术分=业务 1+业务2+外语+总分*10%)
复试成绩:笔试85.2,面试85.6,外语90,总分258.6
初复试最终成绩:541.63(最终成绩=初试技术分*7/9+复试总成绩)
二、考研契机
刚开始决定考研,是因为工作半年遇到瓶颈,又看到很多高中同学保研,心里很难受,明明当时是一个起跑线,为什么会相差这么大?连续几天整夜失眠,不知道该怎么办。自己本科是二本,日语也学得不扎实,是不是不适合读书,是不是只能原地踏步。纠结了好久,在一个深夜决定,我要考研。刚开始没想到要跨专业,想着选日语最好的学校,拿手机搜了搜北外、北大的情况,非常向往,但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考上,找了很多机构咨询,看了一些经验贴。一天在一个日语教资备考群里,偶然跟一个小伙伴聊到她也是本科日语,然后跨专业考川大汉硕。简单询问了情况后,我开始在网上找汉硕的相关情况。机缘巧合加了勤思的老师,解决了我很多疑惑,正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老师给我说,开始学习就不会迷茫了。于是在老师的帮助下挑选了中传这个学校。
三、院校选择
都说考研的选择大于努力,我是深深地体会到了。我认为择校的优先顺序是外语-地区-学校-合作孔院。首先我一定要用日语203考,这也是我唯一的优势了,这下就排除了一大部分学校,用英语考的可以忽略这一步。其次我把地区定在了北京,因为这个专业在一线城市更有发展潜力,有更多的机会。接着学校,跨考不敢选985,但是想改变二本的学历,于是一定要选211院校。最后孔院,只要有合作的学校,自己还能接受地区,就可以。每个人需求不一,有的人还把学校题型、难度列为参考,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即可。因为我是跨专业,都是从零开始学习,难不难其实我也感觉不太出来。
北京地区的院校一定都是大佬打架,我选择了中传这个学校,因为英语和小语种一起排名,我能发挥一定的外语优势。虽然中传都是主观题,难度比较大,但是既然选择了,就背水一战。
被迫换校 从18年11月开始以中传为目标学习,到19年9月出招生简章,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中传不招小语种的学生了,就像专门针对我一样,我没有报考中传的资格了。记得傍晚,我背完书休息的时候,一个考中传的小伙伴给我说日语不能报了,我以为自己在做梦,赶紧上官网查询,联系黄老师换学校的事情。一晚上没睡,又把能报日语的学校全部列在一张纸上写上招生人数、地区、参考书目一些信息,排除掉偏远城市、非211、参考书目差别大于5本的学校,第二天早上一个个询问黄老师,老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帮我排除了对本科有歧视、推免人数多的学校,最后在南昌大学、上外里面选择,如果保守一点,就选南昌,如果对地区执着,就选上外。我问了好多朋友的意见,各参一半。想了一天,我还是决定拼一把,就考上外。勤思老师也迅速给我更换课程和辅导教师,新增的教参资料第一时间邮寄给我。让我能够安心学习。
晨曦中的上海外国语大学
四、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
不管考哪个学校,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都能事半功倍的效果。勤思会给学员一个参考的时间规划,我试着列了自己的复习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一目了然。当然,计划要随时变化,没有按时完成任务的话,要及时反思是什么原因,然后动态调整。
现汉、文化这两本书是从一开始就要认真学习背诵,重复越多次越好。其他的书根据自己学校的分数比例,慢慢拉入复习计划中即可。没有满分的计划安排,就像我后期被迫换学校,打乱了整个学习计划,但是只要扎扎实实,学习过的内容都不会白费。
另外对于日计划,我很推荐读一本书,番茄工作法,很薄很薄,30min就能对日计划的安排有一个清晰地了解,实践中遇到问题也可以再翻一下这本书,整个考研期间写了四五个计划本,对提高效率有很大帮助。就像书上讲的,前一天晚上将第二天的内容列出来,标出预计完成时间,第二天严格执行,最好计时,与计划时间相比较,有助于了解学习时间,对于之后计划的细化有很大帮助。而且每完成一项,画一个对勾,也很有成就感,算一个小小的仪式吧。还有25min倒计时学习法,对于刚开始无法集中学习是非常有效的,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但是后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的情况动态调整。还有把难完成的不想完成的任务放在早上刚醒的时候完成,有助于提高自信心。所有方法《番茄工作法》里面都写得很清楚,会遇到的问题也都有解决办法,非常建议初期仔细研读。
还有一天到底学多久的问题,也是要准确记录自己的作息时间,然后评估出最有利于学习效率的作息。比如第一天我学了5h,感觉很轻松,第二天我学到8h,刚刚好,第三天我挑战了11h,感觉身体被掏空,第四天只想躺着,这就得不偿失了。试验两个星期后,就可以找到自己的节奏了。切忌跟别人盲目攀比,但也要多跟别人交流。
汉硕的记忆量很大,背来背去,既枯燥又记不住,我推荐艾宾浩斯记忆法,网上能搜到很多。最开始我是按照新东方给的表来记的,缺点在于得自己算日子,每天做数学题,工程量太大了。然后在一个经验贴里发现,有类似的软件anki,下载后,感觉捡到了宝。它好像有电脑版,可以用正反面记录问题和答案,然后软件提醒复习时间。我还是觉得工程量太大,因为我的201例和文化点都有自己写的笔记,我习惯看自己的笔记,于是我用软件记录我今天复习了201例的第几例到第几例,文化的第几页到第几页,后期换了学校后,又要背文化大题,我也是在最后一个月用这个软件背诵了所有文化大题,他可以自动提醒复习内容,只管复习就好。也可以在软件商城里搜索艾宾浩斯记忆,有很多类似软件,可以试用几个后,选择适合自己的。
一个人复习非常考验自我管理的能力。我建了打卡群,每天跟研友在群里问早,晚上发当日总结。如果三天没打卡就会被踢出去。自己作为群主,会努力成为第一个打卡的人。其实刚开始几天可能需要闹钟叫醒,坚持一个礼拜,基本就可以自然醒了。
找研友也至关重要。如果是在学校,就很简单。我在家里,只好在网上找了。有问题相互讨论,相互启发,进步会很大。也非常感谢网友叶同学,总是能第一时间回答我的疑问,讨论问题也毫无保留,我整个备考过程都不离开她的帮助,有机会一定要见面。
做题时把答案写在纸上,考试时候也是这样写的,可以提前练习。原题目保持整洁,可以反复多次练习。我的通关宝典做了不止4遍,最后看见题就能下意识写出答案。我觉得记忆答案的过程也是提炼课本重点的过程,题目再灵活也能够随机应变。
学习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起初我也采取了写笔记的办法,但感觉在抄书,对我没有什么意义,我认为最有效的是背书,在一次一次记忆复述过程中,理解内化知识点。
还有整理框架的软件xmind非常好用,有错了可以及时纠正,上手非常容易。对于引论这种知识点零散的内容可以列好框架,一点点把内容套进去。
网易云音乐上面也有一些罗扎夫记忆音乐,不知道有没有用,但是就像干大事儿的人一定要有专属BGM一样,有点音乐更能使大招吧,自己找一找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累了听听歌,放松放松心情。
有很多公众号都有免费资料,自己一定要学会鉴别,首先太老的不行,书可能改版好几次了,内容都删掉了,你还拿着资料背,就太浪费时间了。更别说学姐自己总结的内容,错误一定有,年份也不可考,还是要慎重。可以参考别人资料,制定属于自己的资料。例如,文化小点列填空题的办法,自己完全可以做出来,也是熟悉课本的过程。
还有笔记到底是电子版还是手写,也是因人而异吧,201例我就是自己手写整理的,但是语纲名词解释我就是电子版整理,看怎么样最高效,最适合自己快速掌握。
其实有很多学习方法,我建议学不进去的时候就看看B站学习直播,或者找找经验贴,多尝试,多反思。

五、情绪管理
我是全程在家备考的,起初是在阳台开辟了一个角落。爸妈白天上班,我就坐在阳台学习,累了可以看看风景发发呆。一个人非常容易焦虑自闭,有时候做题错很多,我就开始哭,怀疑自己是不是在浪费时间,怀疑自己是不是读书的料。偶然发现b站有up主直播学习,很佩服他们,学不下去了就去看看,感觉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时候也搜一搜备考院校的相关视频,想象自己置身其中,就会充满力量。晚上失眠的时候,就只能哭一哭了,把压力释放出来,第二天继续学习。
还有女生变胖这个事情,只能尽力不去想它了吧,学习已经够苦了,还不能吃好吃的,不会更抑郁吗?运动当然要有,但是把学习放在第一总归是没错的。
玩手机的问题也备受关注,我是直接把手机关机,放在卧室里面,中午吃饭的时候看看消息,但说实话朋友都知道我考研,没有什么人给我发消息。把学习的软件都装在了平板上,其他娱乐聊天软件一概卸载,从源头上掐断玩手机的机会。还有很多自习软件,大家也可以适用,我用过一天,感觉我不适合,就放弃了。
六、上外参考书:
初试
官方:《现代汉语》黄廖版 上下册
《古代汉语》王力版 上下册
《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赵金铭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王建勤
《教育心理学》冯忠良
补充:《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彭小川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
《现代汉语语法答问》杨玉玲 上下册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陆俭明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刘珣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周小兵
复试:
官方:无
补充:《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语法答问》
《语言学纲要》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
七、上外题型
专一:
填空选择等客观题型与往年一样,知识点也较为基础,只要把现汉课本学透,多做题练一练就没有太大的问题。今年多了5个名词解释题,都是现汉上面有的基础概念,也是看平常的积累。从这里看出题型不是固定不变的,出题老师的心思不要猜,踏踏实实背了就不怕变题型。
大题有一定难度,出到了《语言学纲要》的概念,因为我之前备考中传,这本书有总结过知识点,所以还记得一点。例如尖团合流的概念。19年真题里出现了《语法研究教程》里配价分析的应用,可见上外老师也想考察学生的知识面,不仅仅是参考书的内容。补充的参考书不一定要看,是在现汉基础知识非常扎实,时间还很充足的基础上看一些补充书目,否则容易舍本逐末。
《语纲》的学习注意与现汉相结合,例如语流音变,语纲的概念与分类可以与现汉相结合,就是一个比较完整的阐述了。《语法研究教程》也是把重点放在各种分析法的理解上面,自己会应用即可。词语辨析也比较基础,以201的记忆为主,做题时补充一些课外的就没有问题。主观题难免遇到不熟悉的,可以按照定义-分类-作用-例句的一些固定模式回答,还是看自己平时的积累,能不能举一反三,即使没见过,也可以写到一些相关内容。
20年的古汉题非常简单,是高中学过的,所以古汉无所谓基础,多练一练通关宝典上的加标点和字词翻译,也可以上网找古汉课本的无标点版本,加强练习,培养语感。
专二:
80分的文化不容小觑,跟现汉一样,少量多次复习,今年出了几个没见过的,有人说是第三版上的,这个也不必纠结,只是少数,扎扎实实按照第四版学习没有错的。
30分的那三本书,我也很纠结,20年刚换了这三本书,以为会出很多上面的题,可实际上也没出,我在冲刺关头才从头开始看这三本书,参考资料也很少,只能背了点重点,感觉考试也没用上多少。还是建议在复习之初就开始学习,反复多次,考试应该不是问题。
案例分析也还算计划内的内容,不是太难,但是更加灵活多变。在10月份开始准备完全没问题,可以参考周勇的案例分析学习,我参加集训的时候遇到一个北师大的刘老师,讲得非常透彻,把所有情况都列举出来,对应知识点,后期我在这个基础上,补充了一些,反复背诵,直到进考场之前。
还要格外说一下,我犹豫太紧张,专二卷子中间空了两面,比如第4面第5面折进去了,我写完第3面直接写到了第6面,我也想着要不要换个答题纸,但又怕时间不够,战战兢兢往后写。考完后赶紧给研招办老师打了电话,他说没事没事,只要写了答案。我也不知道这是不是我专二分数低的原因,老师内心OS可能是:这学生咋这么笨,写个卷子都粗心。

八、专业课学习
作为跨专业考生,两门专业课学习非常关键。专一的现代汉语是重中之重。
现汉
看书:第一遍看不懂也不要害怕,看一些视频跟着老师过课本,力求理解书上内容。第二遍就开始背,按照视频里老师说的方法记忆很有效,背的时候可以通过默写检查背诵情况,或者有小伙伴的可以互相提问。至于背多少遍说法不一,书背百遍,其义自见,尤其现汉,每一次看都有新的发现。到后期如果时间紧张,根据学校真题寻找重点章节,比如从来不考国际音标,确保自己会基础的就行了,把时间花在重点章节上。切忌不考我就不看,最基础的要知道,毕竟出卷子的老师不会因为以前不考,这次就不考。
现汉的语法部分课本内容很零散,自己要学会总结,借鉴勤思的讲义。例如名词的词性,就可以从语法功能、形态、意义三方面总结,名词作谓语的条件也很特殊,可以标个页码在这一页,这样就可以把前后内容连接起来,形成自己的内在框架。看书的时候多问几个为什么,书上的任何一个例子都不能放过,有必要的时候需要背诵例子。例如连谓句书上就用例句做了分类,光背分类很难记忆准确,结合例子记得更牢。上外的现汉虽然主要考小题,但是我认为我专一比别人高很多的原因在于,我把内容都当做大题来背了,因为中传完全没有客观题,我在现汉背诵上花了很大的工夫。
做题:看完一章节就可以做勤思宝典对应的题,第一遍做的时候我几乎没对的,老师安慰我刚开始不要急。大多数错误原因是没有准确记忆概念,乖乖记住就好了,宝典上的题都是真题,先把这些题背过,就算把握住考试重点了。勤思还有在线题库,每天做一点,不断重复,节约很多对答案时间。夏耕版的现代汉语习题辅导里有现汉课后题答案,可以参考,但是明显与现汉课本相悖的地方,也不要过于纠结,相信自己的答案就行了。勤思还有答疑的老师,就像叮当猫一样,有问必答,真的省心不少。通关宝典彻底弄懂了,就可以做全国真题了,时间点在9月以后。做的时候也不要挑肥拣瘦,每一份真题都来之不易,都要认真思考,查漏补缺,不管主观客观,都要认真对待。再重复一遍,我的学校从来不考这种题,我就不看,这真的太愚蠢了,真题里面怎么会出不重要的题呢,当然明显在参考书之外的就不要纠结,例如一些985很看重古汉,分值大,题难,你的学校只考标点和翻译,你在那研究很多难懂的古语,那就说不过去了。我说的每个题都弄懂限于现代汉语的部分。我也一直觉得,题的难度在10分,你学到了12分,你才能灵活运用,你觉得学到6分就能考上了,那离二战就不远了。
题很多,但是答案参差不齐,我是深受其害。勤思给的答案还比较有可信度,我后期买了某网站(汉硕考研网)的上外真题,那个答案把我折磨得不成人样,每天在怀疑自己还能考上吗?我去淘宝店给差评,人家给我赠送了小打卡的程序,让我取消差评。幸亏勤思有上外学姐耐心给我讲解我有疑问的题目,但是答案的正确度提高一点点,我都能节约时间背一点其他内容。
201例
全部背过就成,之前上外还会出一点原题,现在趋于课外了。但是只要把201例背过,词语辨析就会多很多思路,例如特意和特别,联想到忽然和突然,举几个例句,词性意义方面的差别就会一目了然。背的时候也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我是总结成笔记,严格按照考试时候的相同点:不同点:的格式书写,然后通过艾宾浩斯每天记2例。可能有人觉得2例太少了,自己一次性能记10个,完全没必要,因为越往后记忆,艾宾浩斯提醒复习的数目也越多,到第四天有几十个等着你复习,如果太多导致无法按时完成任务,对心情和以后学习都有很大影响。扎扎实实地记忆与复习,让背过的真正成为自己的。
古汉
前期我在网上找到了南京师范大学老师讲的古汉,当做课间休息看一看,对提高整体古文阅读能力有很大帮助,然后挑了几篇感兴趣的,像高中一样,背诵全文及翻译,找找感觉。后期只做了标点练习。
中国文化要略:小点非常多,而且零碎。我是总结成填空题,答案写在本子最右侧,背的时候当做填空题来背。缺点在于有的文化点不止有一个知识点要记,那就分开多写几个填空题。按照201例的记忆方法,每天记忆复习。大题可以后期再开始背,有了小点的积累,大题不过是把小的点组合在一起。当然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是先背大题再背小题还是从小到大,可以先试一礼拜,再决定自己采取哪一种方法。
我从中传换到了上外,变化最大的就是专二这几本书了,虽然中传也有概论,但是只考大题,我前期跟着学姐画出重点后,就打算9月以后开始背诵,没想到一切都白费了。我的专二虽然不是很高,但也达到了平均水平,主要还是文化背的扎实,其他概论、教心、二语习得这几本书也是以小题为主,我觉得还是要前期画出重点,反复背诵就行了,在做题中不断强化。另外我发现往年真题里好像有出到《对外汉语教学入门》这本书的内容,我是在准备复试过程中才发现的,如果初试时间充足,也有必要背诵这本书的知识点。
九、公共课学习
政治
如果一开始就选定上外,就不必太着急,技术分的计算方法明显不重视政治,考70分和60也只差一分的区别,可以到9月开始跟着肖老或徐涛复习,只求过国家线即可。因为我前期备考中传,所以在4月份就开始拿着肖老的书配套徐涛的视频食用,肖老的书内容清晰重点突出,徐涛的讲解幽默风趣,也可当放松时的调味料。换了上外后,我就不太看政治了,最后背诵肖四肖八,肖四的大题倒背如流,但是今年好像有点翻车,预测大题出了小题。但是考试时候大题尽量写准没错,我实在不会写就把材料换个说法写,最后考了64,我很满意,看大家的分数,也没有压分的情况。
日语
因为本专业,所以开始有点大意,只买了真题来做,最后预测作文,背了几篇范文,考的刚好是我排除掉的题材,可见没事不要瞎预测,老老实实准备才是王道。我本身过了N1,基础还行,可是分数也不是太高,中国人和日本人出题思路不太一样,只能说日语没有给我拖后腿。态度真的很重要,不管考英语还是日语,不要想着偷懒,踏踏实实查漏补缺。
到现在我都不知道辞职考研是不是最好的选择,但这一年的学习,我发现了很多新的学习方法,对自身能力有了更深的了解,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东西,不再随波逐流,也不再在意别人的目光,认识了很多优秀的朋友,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思考,这就够了吧。
享受学习的过程,收获学习的成果,这一路就不亏。
最后,还是想感谢研友叶同学,勤思顾问老师,讲现汉的岳老师,讲案例分析的刘老师,中传学姐,上外孙学姐,勤思的答疑老师,以及视频课里各位优秀的老师,还有复试时候跟我模拟的各位小伙伴,在我的专业学习上给予的所有帮助,我都牢记在心。此外就是我学不下去的时候听我发牢骚的朋友们,这一路没有你们,我不知道我怎么走过来。
希望所有付出努力的人都能如愿以偿!
上外录取通知书
十、关于集训:
10月下旬我去北京参加集训,认识了很多优秀的老师和研友。现汉的岳老师是博士,非常厉害,深入浅出地讲解课本知识,提出了很多我之前没有想到的问题,让人恍然大悟。讲文化的学姐非常认真,讲了答题方法和记忆方法,让我把零散的知识点串了起来。讲案例的刘老师也很优秀,两天的课让人醍醐灌顶,以前是凑字数,回来后是怕写太多了。还有考中传和社科院的很多小伙伴,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备注:上外从今年开始不再算技术分,政治也一样重要了~~
更多备考问题可留言评论


1楼2020-10-06 17:08回复
    可以一对一辅导嘛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12-15 10: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