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需面对的学习压力、上班族需面对的职场压力、父母需面对的教育压力和经济压力……压力随处不在,尤其在快节奏的当代生活下,“鸭梨山大”已经成为“新常态”。
很多人遇到压力时会暗自鼓劲:“我要化压力为动力!”可以看出,大部分人认为压力是负性的、不良的,是需要转化的,这是普遍的认知基础。
而在这个基础上,又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懂得积极应对压力,又或者说人们不是每一次都能顺利化解压力,他们便容易进一步陷入负性的思维模式中,进而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冒汗等生理反应。
这些生理反应令他们更加不适、焦虑,强化了他们“压力正在压垮我、危害我的身体健康”的认知。所以,长期的“压力”往往被认为是危害人体心身健康的最大元凶之一,导致精神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就连很多临床医生也是这么说的。
但著名健康心理学家、斯坦福大学的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Kelly McGonigal,《自控力》一书的作者)告诉我们,其实“压力”对我们的益处多多,我们甚至可以与它成为“好朋友”。
如凯利教授所说,真正危害我们心身健康的并非是压力本身,而是我们对压力的认知。
当压力事件出现,我们的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起来,导致我们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手心冒汗。这些反应确实让人不适,所以我们通常解释为“紧张”、“慌张”、“六神无主”。
可如果你把这些不适反应理解为:“我的神经系统活跃起来了,我的潜能被调动起来了,这是我的身体已经预备好应对这个挑战的信号”,那么我们的心态肯定会淡定、积极得多。
而且,这个理解绝不是自欺欺人。我们遇到危险时,这些生理反应会令我们做好随时逃跑、随机应变的准备;我们进行体育锻炼时,这些生理反应也会出现,令我们的身体更好地适应运动状态,保护身体免受伤害。这是人类亿万年来进化得来的宝贵本领!
相反,如果我们缺乏对压力的正确认知,陷入灾难化思维中时不及时察觉,“压力事件”就真的会变成精神创伤,也就是心理创伤。
当创伤不断累积,量变到达质变、形成叠加性的心理创伤时,便可表现为抑郁障碍、双相障碍等精神心理障碍,又或者是心脑血管疾病、躯体疼痛等顽固的躯体化症状。这就是所谓的“长期压力危害心身健康”。
所以,凯利教授建议我们,不要一味地想去摆脱压力、逃避压力,而要理解压力的积极意义,要驾驭压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说起来,这有点像我在以前文章里不断提及的“越挫越勇的性格”和“高逆商”。这种能力不但可以让人在困境中避免形成心理创伤,还可以“坏事变好事”,抓住危机迅速地改善自身的短板,提升综合能力。
很多人遇到压力时会暗自鼓劲:“我要化压力为动力!”可以看出,大部分人认为压力是负性的、不良的,是需要转化的,这是普遍的认知基础。
而在这个基础上,又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懂得积极应对压力,又或者说人们不是每一次都能顺利化解压力,他们便容易进一步陷入负性的思维模式中,进而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冒汗等生理反应。
这些生理反应令他们更加不适、焦虑,强化了他们“压力正在压垮我、危害我的身体健康”的认知。所以,长期的“压力”往往被认为是危害人体心身健康的最大元凶之一,导致精神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就连很多临床医生也是这么说的。
但著名健康心理学家、斯坦福大学的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Kelly McGonigal,《自控力》一书的作者)告诉我们,其实“压力”对我们的益处多多,我们甚至可以与它成为“好朋友”。
如凯利教授所说,真正危害我们心身健康的并非是压力本身,而是我们对压力的认知。
当压力事件出现,我们的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起来,导致我们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手心冒汗。这些反应确实让人不适,所以我们通常解释为“紧张”、“慌张”、“六神无主”。
可如果你把这些不适反应理解为:“我的神经系统活跃起来了,我的潜能被调动起来了,这是我的身体已经预备好应对这个挑战的信号”,那么我们的心态肯定会淡定、积极得多。
而且,这个理解绝不是自欺欺人。我们遇到危险时,这些生理反应会令我们做好随时逃跑、随机应变的准备;我们进行体育锻炼时,这些生理反应也会出现,令我们的身体更好地适应运动状态,保护身体免受伤害。这是人类亿万年来进化得来的宝贵本领!
相反,如果我们缺乏对压力的正确认知,陷入灾难化思维中时不及时察觉,“压力事件”就真的会变成精神创伤,也就是心理创伤。
当创伤不断累积,量变到达质变、形成叠加性的心理创伤时,便可表现为抑郁障碍、双相障碍等精神心理障碍,又或者是心脑血管疾病、躯体疼痛等顽固的躯体化症状。这就是所谓的“长期压力危害心身健康”。
所以,凯利教授建议我们,不要一味地想去摆脱压力、逃避压力,而要理解压力的积极意义,要驾驭压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说起来,这有点像我在以前文章里不断提及的“越挫越勇的性格”和“高逆商”。这种能力不但可以让人在困境中避免形成心理创伤,还可以“坏事变好事”,抓住危机迅速地改善自身的短板,提升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