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于某人的认识,其实是包括了三部分:
第一,样貌;第二,品行;第三,思想。
比如说你认识某人,首先是直观的认识,此人长相如何?是胖是瘦?是高是矮?是美是丑?
进一步交流后,通过言谈举止,大概得知他的性格、教养、善恶、秉性,乃至习性习惯。
当进入深层交流后,通过思想意识的交融,你了解到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至于精神内涵的深度与广度。
至此,你可以说,对于他这个人,你已经很了解了。
他适不适合作为你的朋友,你能否与他舒适愉快地交往,在你内心已经做出了基本判断。
修行者的一生,就是不间断地,与内在神灵交往的过程。
既然要与神灵做朋友,我们就要对祂们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了解神灵,熟悉神灵,接近神灵,同化神灵,最终以神灵之纯,融入诸佛庄严。
神灵在三界之中,具有与三界众生一样的躯体样貌。
但是因为修行圆满者,心不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心无挂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故而心不生见闻觉知等六识。
在觉者的身心内,纯明清澈的觉知,在每一粒身体细胞内充满,渗透在每一丝体验觉受中。
细胞内如烈日当空般极明极耀,纯明清澈自内而外普照身心意识。
犹如烈日下无法留住阴影,纯澈觉知中,也无法留住意识思维。
于是,他是“祂”的载体,行住坐卧间,透出“祂”的纯净、朴实,且庄严。
如虚空本身无法留住云彩,透明清晰中,欲望感受也无法驻足。
于是,他是“祂”的躯壳,情感体验中,呈现“祂”的安宁、宽恕,与温暖。
心灵与意识依旧存在,身体各种器官功能健全,感受体验的“经验”尚在。
但是,眼耳鼻舌身意,却不再扰乱心中纯明,明澈觉知直接“普照”世界。
但是,心愿与头脑意识,却无法牵引身内觉知,故而“祂”的纯真就成为了“他”的思想。
不断一念,不舍一念,却于念念相续中,无取无舍,无来无去。
但是,情感欲望与体验,却无法沾染蒙蔽灵耀,故而“祂”的无限就成为了“他”的体验。
不离感受,不弃体验,却于情欲感受中,了了清净,无生无灭。
如是,“祂”在他之内,落落清净圆明十方;如是,他是“祂”表现,清净随顺肃穆庄严。
我们认识诸佛,认识了“祂”的表现,也将认识“祂”的思想,祂的思想就是佛法。
在佛经佛法中日夜熏习之人,犹如与诸佛每日交流。
文字背后的深奥法义,真实不虚即十方护法神灵,会全力护佑我们的法身慧命。
因为众生的身心,皆由无始劫习业因果聚合而成,身心深处是众生未曾改变的如来佛性。
常随佛法聆听佛义者,随着身心净化,佛性逐渐清醒,如日出东方摧灭无明。
信受佛义者,福虽未至祸已远离。
我们认识诸佛,认识了“祂”的思想,也将认识“祂”的品行,“祂”的品行就是持戒与宽恕。
在时刻律己恕他的内心中,慈悲安详就会与诸佛心心相印。
宽恕携载的清净庄严,是三世无量金刚菩萨,会本能地净化我们身心罪业。
因为福祸无根皆由心造,勤苦持戒者,情欲体验的净化中,也将戒断心愿的贪婪。
心愿熄灭,则意识停摆,意识停摆则眼耳鼻舌身尽皆停摆,六根清净则六尘清净。
身心蕴含的觉知,则不受色声香味触法熏染,如污水澄清之时则皎月透影而出。
心识体验,不再被自私恐惧所凝固,融化的体验就释放了无始劫来,伤害的无量冤亲债主。
无尽无量的冤亲债主,融入身心纯明温暖中,在觉性的浩瀚清澈中被净化,被慈悲超度,被宽恕升华。
温暖度化了生生世世因缘相聚的众生,也就熄灭了无始劫以来的一切妄念。
知觉乃众生,觉知乃众生命本。
觉知纯澈无杂,则众生缘起缘灭皆归于此。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
觉知纯澈,即“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不辨真实中,无了知“融化”在当下。
犹如海浪熄灭于大海,犹如光芒消失在明晰。
唯色与空,是色边际;唯触及离,是受边际;唯记与忘,是想边际。
唯灭与生,是行边际;唯湛入合湛,归识边际。
无了知,在“当下”融化,即是“合湛”,刹那间刹那熄灭,虚空粉碎,大地平沉,如梦苏醒。
三千大千世界,虚空苍穹世界,如太空中飘浮的灰尘,过去与未来,恰如指尖流过沙尘。
光明熄灭于明性,觉知熄灭在觉照,虚空在空性中消融。
明空觉性,无生无灭,庄严周遍,
——清净充满。
当下圆融,寂照十方,离幻即觉,非幻不动。#修行#
第一,样貌;第二,品行;第三,思想。
比如说你认识某人,首先是直观的认识,此人长相如何?是胖是瘦?是高是矮?是美是丑?
进一步交流后,通过言谈举止,大概得知他的性格、教养、善恶、秉性,乃至习性习惯。
当进入深层交流后,通过思想意识的交融,你了解到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至于精神内涵的深度与广度。
至此,你可以说,对于他这个人,你已经很了解了。
他适不适合作为你的朋友,你能否与他舒适愉快地交往,在你内心已经做出了基本判断。
修行者的一生,就是不间断地,与内在神灵交往的过程。
既然要与神灵做朋友,我们就要对祂们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了解神灵,熟悉神灵,接近神灵,同化神灵,最终以神灵之纯,融入诸佛庄严。
神灵在三界之中,具有与三界众生一样的躯体样貌。
但是因为修行圆满者,心不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心无挂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故而心不生见闻觉知等六识。
在觉者的身心内,纯明清澈的觉知,在每一粒身体细胞内充满,渗透在每一丝体验觉受中。
细胞内如烈日当空般极明极耀,纯明清澈自内而外普照身心意识。
犹如烈日下无法留住阴影,纯澈觉知中,也无法留住意识思维。
于是,他是“祂”的载体,行住坐卧间,透出“祂”的纯净、朴实,且庄严。
如虚空本身无法留住云彩,透明清晰中,欲望感受也无法驻足。
于是,他是“祂”的躯壳,情感体验中,呈现“祂”的安宁、宽恕,与温暖。
心灵与意识依旧存在,身体各种器官功能健全,感受体验的“经验”尚在。
但是,眼耳鼻舌身意,却不再扰乱心中纯明,明澈觉知直接“普照”世界。
但是,心愿与头脑意识,却无法牵引身内觉知,故而“祂”的纯真就成为了“他”的思想。
不断一念,不舍一念,却于念念相续中,无取无舍,无来无去。
但是,情感欲望与体验,却无法沾染蒙蔽灵耀,故而“祂”的无限就成为了“他”的体验。
不离感受,不弃体验,却于情欲感受中,了了清净,无生无灭。
如是,“祂”在他之内,落落清净圆明十方;如是,他是“祂”表现,清净随顺肃穆庄严。
我们认识诸佛,认识了“祂”的表现,也将认识“祂”的思想,祂的思想就是佛法。
在佛经佛法中日夜熏习之人,犹如与诸佛每日交流。
文字背后的深奥法义,真实不虚即十方护法神灵,会全力护佑我们的法身慧命。
因为众生的身心,皆由无始劫习业因果聚合而成,身心深处是众生未曾改变的如来佛性。
常随佛法聆听佛义者,随着身心净化,佛性逐渐清醒,如日出东方摧灭无明。
信受佛义者,福虽未至祸已远离。
我们认识诸佛,认识了“祂”的思想,也将认识“祂”的品行,“祂”的品行就是持戒与宽恕。
在时刻律己恕他的内心中,慈悲安详就会与诸佛心心相印。
宽恕携载的清净庄严,是三世无量金刚菩萨,会本能地净化我们身心罪业。
因为福祸无根皆由心造,勤苦持戒者,情欲体验的净化中,也将戒断心愿的贪婪。
心愿熄灭,则意识停摆,意识停摆则眼耳鼻舌身尽皆停摆,六根清净则六尘清净。
身心蕴含的觉知,则不受色声香味触法熏染,如污水澄清之时则皎月透影而出。
心识体验,不再被自私恐惧所凝固,融化的体验就释放了无始劫来,伤害的无量冤亲债主。
无尽无量的冤亲债主,融入身心纯明温暖中,在觉性的浩瀚清澈中被净化,被慈悲超度,被宽恕升华。
温暖度化了生生世世因缘相聚的众生,也就熄灭了无始劫以来的一切妄念。
知觉乃众生,觉知乃众生命本。
觉知纯澈无杂,则众生缘起缘灭皆归于此。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
觉知纯澈,即“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不辨真实中,无了知“融化”在当下。
犹如海浪熄灭于大海,犹如光芒消失在明晰。
唯色与空,是色边际;唯触及离,是受边际;唯记与忘,是想边际。
唯灭与生,是行边际;唯湛入合湛,归识边际。
无了知,在“当下”融化,即是“合湛”,刹那间刹那熄灭,虚空粉碎,大地平沉,如梦苏醒。
三千大千世界,虚空苍穹世界,如太空中飘浮的灰尘,过去与未来,恰如指尖流过沙尘。
光明熄灭于明性,觉知熄灭在觉照,虚空在空性中消融。
明空觉性,无生无灭,庄严周遍,
——清净充满。
当下圆融,寂照十方,离幻即觉,非幻不动。#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