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0月,标准F. 7/30发布,空军部招标一款新的战斗机以取代老旧的布里斯托斗犬,其中有一项要求: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应满足夜间作战的消音和消焰要求。
1935年1月,根据新的标准F. 37/34,超级马林300型战斗机签订合同,采用R-R PV XII发动机(后命名为Merlin梅林/灰背隼),化油器进气口在翼根,滑油冷却器进气口在桨毂下方,出口在发动机排气管后方的四个百叶窗处,液冷系统采用蒸发式散热,并且还有一个可以升降的辅助散热器在座舱后方。发动机排气由一个集合管导至机身底侧排出,该种设计是为了夜间作战,防止排气尾焰对着机舱太亮过于刺眼。(注意看图里那根管子)
设计在不断改变,至1936年3月,首架喷火原型机K5054首飞前,它的设计已经变成了这个样子:
可以看出已经很接近现代化,原先一些奇特的非常规设计已经没有了。
1936年3月5日,喷火原型机K5054首飞。这是首飞后不久的照片:
可以看出当时的设计,直接在整流罩侧面一边开了6个孔,发动机废气直接排出。
这两张摄于1936.11.3,在排气管处加装了集合管罩,目的是为了在夜间飞行时减轻发动机排气尾焰刺眼的问题。
1937年9月,该原型机首次安装了喷射式排气管进行试飞。据计算,满功率时排气的速度可达1300mph,将排气管向后倾斜后,可以得到70lb的推力,相当于300mph时增加70hp的功率。这一改进将速度从348mph提升至360mph。
上图为改装了喷射式排气管的原型机
1938年1月,Jeffrey Quill初次驾驶该原型机夜间试飞,他表示排气尾焰太过于刺眼,需要遮蔽否则这根本不是合格的夜间战斗机。同年3月14日Lieutenant Hyde初次驾驶这架飞机进行夜间试飞,但是他表示没发现这个问题,可能原因是当天月光充足。
3月23日,该原型机改装了水泡状的排气管来解决尾焰刺眼的问题,但是当天晚上该机着陆时发生事故严重受损,并且测试表明该装置并没有什么实质提升,所以之后就再也没用过。
1935年1月,根据新的标准F. 37/34,超级马林300型战斗机签订合同,采用R-R PV XII发动机(后命名为Merlin梅林/灰背隼),化油器进气口在翼根,滑油冷却器进气口在桨毂下方,出口在发动机排气管后方的四个百叶窗处,液冷系统采用蒸发式散热,并且还有一个可以升降的辅助散热器在座舱后方。发动机排气由一个集合管导至机身底侧排出,该种设计是为了夜间作战,防止排气尾焰对着机舱太亮过于刺眼。(注意看图里那根管子)
设计在不断改变,至1936年3月,首架喷火原型机K5054首飞前,它的设计已经变成了这个样子:
可以看出已经很接近现代化,原先一些奇特的非常规设计已经没有了。
1936年3月5日,喷火原型机K5054首飞。这是首飞后不久的照片:
可以看出当时的设计,直接在整流罩侧面一边开了6个孔,发动机废气直接排出。
这两张摄于1936.11.3,在排气管处加装了集合管罩,目的是为了在夜间飞行时减轻发动机排气尾焰刺眼的问题。
1937年9月,该原型机首次安装了喷射式排气管进行试飞。据计算,满功率时排气的速度可达1300mph,将排气管向后倾斜后,可以得到70lb的推力,相当于300mph时增加70hp的功率。这一改进将速度从348mph提升至360mph。
上图为改装了喷射式排气管的原型机
1938年1月,Jeffrey Quill初次驾驶该原型机夜间试飞,他表示排气尾焰太过于刺眼,需要遮蔽否则这根本不是合格的夜间战斗机。同年3月14日Lieutenant Hyde初次驾驶这架飞机进行夜间试飞,但是他表示没发现这个问题,可能原因是当天月光充足。
3月23日,该原型机改装了水泡状的排气管来解决尾焰刺眼的问题,但是当天晚上该机着陆时发生事故严重受损,并且测试表明该装置并没有什么实质提升,所以之后就再也没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