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在贴吧这么认真的写下一点东西了,或者说,我自己其实从来没有在贴吧里这么认真的写东西。
记得那个时候,贴吧的发帖需要一个由一组中文括号和两个汉字组成的格式,以及最少15字的回复。最少15字的回复,初衷是减少社区的无效信息,提高贴吧的内容质量的,但是也挡不住复制粘贴回复帖子刷经验的热情,于是也有了“消灭十五字”这样的说法。发帖格式却并不是百度规定的,而是很多贴吧约定俗成的东西,也是为了让贴吧看起来更加的整洁一致。偶尔会有几个人违反这样的规定,他们或者被删帖后关进小黑屋,在一定期限内不能再在这个贴吧发言;或者主动投案,报备吧主删除错误的帖子,再按照格式重新将原来的内容重新发一遍。
那个时候,是十年前,2011年。
我记得十年前,微信也刚刚萌芽,用的最多的还是QQ。QQ的功能比现在还要复杂,它集成了聊天、浏览器、音乐等等功能,在一个几兆不到的JAVA文件里。手机屏幕大多数也只是比现在的智能手表大一些,一些新潮的同学可能已经用上了触摸屏手机。只是那个时候的触摸屏幕还是电阻屏,每一次操作都需要稍稍用力的按压一下,打字因此也比较费力。而至于上千块的iphone 4s,对于一个每个月零花钱不到一百块的初中生来说,只有看着展台流口水的份。
尽管如此,我们并不会在乎谁用的是什么样的设备进行交流,依旧乐此不疲的在贴吧里发消息,讨论关于各种同学的感情经历,亦或是对老师评头论足一番。我们知道,很少有老师会来这里闲逛,即使有,也变成了你知我知的秘密,不了了之了。
这两天回到新天学校的贴吧,看到了2012年的帖子还在比较靠前的位置。这种感觉就像是在河边漫步时突然捡到了自己小时候的漂流瓶,兜兜转转竟然回到了原地。
其实在我所在的那一级毕业之后,这个贴吧就很少有人上了。以至于前吧主小小东冬,因为长期不对贴吧管理而被剥夺了吧主职位,这个做了十来年的吧主也因此成为了历史。至于帖子,很少再能见到有关同学关系或者老师的讨论了,我记得在我毕业之后一两年还有一些零星的声音,而现在却是几乎荒草丛生的地方了。无人问津。
物是人非。我还能记得那个时候的老校门口外总是会有一群买小吃的摊位等待着孩子们上学和放学。尤其是门口樱花树下的阿婆,卖的糯米鸡里并没有鸡,只是糯米包裹着酸豇豆的炸物,一块钱一个,沾上辣椒粉,回家的饭量也因此少了一半,但也是被老师留校晚归的学生的一点慰藉。一排小平房组成的小卖部,贩卖着各种文具和小玩具,里边二十块钱不到的小礼物,是一次次生日聚会上维系友谊的绳子。到现在我的橱窗里还有一两个当时朋友送的摆件,怪可爱的。更早的时候,在我在小卖部买了一点东西之后,有几个同龄的学生合伙把我在路上围了起来,找我借走了我身上的所有钱,一共八块。当时的我并不会指望这八个炸蟹柳的钱能够要回来,但是现在,我却有些好奇,那个当初借我钱的人现在又会是怎样。还有原来舞台后的跑到上栽了一排梧桐,只是那梧桐长得太快,长得太高,把地基压塌了。不得已,为了校园的安全,连忙锯掉了那一排翠绿,至今塑胶跑道都显得光秃秃的。
以上,就是我在新天学校读书时,学校的样子了。
前年路过学校的时候,发现很多熟悉的景观也都改变了,曾经教过我的老师有一些也另求高就,留下来的老师有些退休了。有一个带过我一节培优课的老师,杨幸安,很遗憾的在他退休的一年后因病去世了。我还能记得这个不高的老先生,装作学生们喜欢的日本人的样子,兢兢业业的站在三尺讲台上教授英语的样子。
十年的时间足够改变很多东西。陈奕迅说,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只是那种温柔。
我作为一个已经毕业九年的老人,现在回来,再问一句,你们还好吗。
记得那个时候,贴吧的发帖需要一个由一组中文括号和两个汉字组成的格式,以及最少15字的回复。最少15字的回复,初衷是减少社区的无效信息,提高贴吧的内容质量的,但是也挡不住复制粘贴回复帖子刷经验的热情,于是也有了“消灭十五字”这样的说法。发帖格式却并不是百度规定的,而是很多贴吧约定俗成的东西,也是为了让贴吧看起来更加的整洁一致。偶尔会有几个人违反这样的规定,他们或者被删帖后关进小黑屋,在一定期限内不能再在这个贴吧发言;或者主动投案,报备吧主删除错误的帖子,再按照格式重新将原来的内容重新发一遍。
那个时候,是十年前,2011年。
我记得十年前,微信也刚刚萌芽,用的最多的还是QQ。QQ的功能比现在还要复杂,它集成了聊天、浏览器、音乐等等功能,在一个几兆不到的JAVA文件里。手机屏幕大多数也只是比现在的智能手表大一些,一些新潮的同学可能已经用上了触摸屏手机。只是那个时候的触摸屏幕还是电阻屏,每一次操作都需要稍稍用力的按压一下,打字因此也比较费力。而至于上千块的iphone 4s,对于一个每个月零花钱不到一百块的初中生来说,只有看着展台流口水的份。
尽管如此,我们并不会在乎谁用的是什么样的设备进行交流,依旧乐此不疲的在贴吧里发消息,讨论关于各种同学的感情经历,亦或是对老师评头论足一番。我们知道,很少有老师会来这里闲逛,即使有,也变成了你知我知的秘密,不了了之了。
这两天回到新天学校的贴吧,看到了2012年的帖子还在比较靠前的位置。这种感觉就像是在河边漫步时突然捡到了自己小时候的漂流瓶,兜兜转转竟然回到了原地。
其实在我所在的那一级毕业之后,这个贴吧就很少有人上了。以至于前吧主小小东冬,因为长期不对贴吧管理而被剥夺了吧主职位,这个做了十来年的吧主也因此成为了历史。至于帖子,很少再能见到有关同学关系或者老师的讨论了,我记得在我毕业之后一两年还有一些零星的声音,而现在却是几乎荒草丛生的地方了。无人问津。
物是人非。我还能记得那个时候的老校门口外总是会有一群买小吃的摊位等待着孩子们上学和放学。尤其是门口樱花树下的阿婆,卖的糯米鸡里并没有鸡,只是糯米包裹着酸豇豆的炸物,一块钱一个,沾上辣椒粉,回家的饭量也因此少了一半,但也是被老师留校晚归的学生的一点慰藉。一排小平房组成的小卖部,贩卖着各种文具和小玩具,里边二十块钱不到的小礼物,是一次次生日聚会上维系友谊的绳子。到现在我的橱窗里还有一两个当时朋友送的摆件,怪可爱的。更早的时候,在我在小卖部买了一点东西之后,有几个同龄的学生合伙把我在路上围了起来,找我借走了我身上的所有钱,一共八块。当时的我并不会指望这八个炸蟹柳的钱能够要回来,但是现在,我却有些好奇,那个当初借我钱的人现在又会是怎样。还有原来舞台后的跑到上栽了一排梧桐,只是那梧桐长得太快,长得太高,把地基压塌了。不得已,为了校园的安全,连忙锯掉了那一排翠绿,至今塑胶跑道都显得光秃秃的。
以上,就是我在新天学校读书时,学校的样子了。
前年路过学校的时候,发现很多熟悉的景观也都改变了,曾经教过我的老师有一些也另求高就,留下来的老师有些退休了。有一个带过我一节培优课的老师,杨幸安,很遗憾的在他退休的一年后因病去世了。我还能记得这个不高的老先生,装作学生们喜欢的日本人的样子,兢兢业业的站在三尺讲台上教授英语的样子。
十年的时间足够改变很多东西。陈奕迅说,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只是那种温柔。
我作为一个已经毕业九年的老人,现在回来,再问一句,你们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