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陵县志记载,于家集在顺治年间有出了一位进士,名叫于可讬,但查阅历史资料,说于可讬为山东文登大水泊村人。根据陵县县志记载和网络记载,这两个于可讬都是顺治十二年进士,应该是同一人,是否为于可讬后人从文登迁移至于家集的呢?
下面是此人的相关记述。
父亲于性笃,诸生,赠通议大夫户部左侍郎。可讬生而颖异,早岁入县学,顺治五年 (1648) 举人,该科文登取举人4名,于可讬、于涟、丛仪凤、常天祚。顺治六年 (1649) 、九年 (1652) 会试未中,更加刻意攻读,顺治十二年(1652)文登一榜中七进士,于可讬三甲四十五名。新进士披红挂花,拜考官均以师礼。文登进士7人,所到之处,人人啧舌,均盛赞文登学,琼林宴,文登七进士敬酒的场面可以推知。于可讬中进士后,初授抚州府推官,到任即延访州之贤大夫,德高望重之士,听取他们的意见,视百姓最痛苦者除之,百姓感其功德,为其刻“清风碑”,颂扬其为官清正。因政绩卓异行取工科给事中,周历六科,多所谏言,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访查到的有弊端、不利国家百姓的人和事,引经据典,陈说利弊。每奏事,世祖顺治皇帝均目送之,叹为“真谏议”。所言恤民力、裕国计、惩贪酷、严甄别,像那逃人之诛连,讼狱之系逮,纵兵敲榨百姓及剥民肥已者,奏章数十本,皇帝阅后,多次批示允行。康熙十一年(1672),晋顺天府府丞,迁太仆寺卿、宗人府府丞、左副都御史,提升户部右侍郎,转左侍郎。康熙十八年(1679),因受事受审。后康熙帝下旨户部,革去左侍郎职还乡。康熙二十六年(1687)卒,祀乡贤祠。著有《龙河奏稿》《龙河诗稿》等,诗采入《山左诗钞》。清顺治进士、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魏裔介为其奏稿作
下面是陵县县志记载内容。
序。
下面是此人的相关记述。
父亲于性笃,诸生,赠通议大夫户部左侍郎。可讬生而颖异,早岁入县学,顺治五年 (1648) 举人,该科文登取举人4名,于可讬、于涟、丛仪凤、常天祚。顺治六年 (1649) 、九年 (1652) 会试未中,更加刻意攻读,顺治十二年(1652)文登一榜中七进士,于可讬三甲四十五名。新进士披红挂花,拜考官均以师礼。文登进士7人,所到之处,人人啧舌,均盛赞文登学,琼林宴,文登七进士敬酒的场面可以推知。于可讬中进士后,初授抚州府推官,到任即延访州之贤大夫,德高望重之士,听取他们的意见,视百姓最痛苦者除之,百姓感其功德,为其刻“清风碑”,颂扬其为官清正。因政绩卓异行取工科给事中,周历六科,多所谏言,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访查到的有弊端、不利国家百姓的人和事,引经据典,陈说利弊。每奏事,世祖顺治皇帝均目送之,叹为“真谏议”。所言恤民力、裕国计、惩贪酷、严甄别,像那逃人之诛连,讼狱之系逮,纵兵敲榨百姓及剥民肥已者,奏章数十本,皇帝阅后,多次批示允行。康熙十一年(1672),晋顺天府府丞,迁太仆寺卿、宗人府府丞、左副都御史,提升户部右侍郎,转左侍郎。康熙十八年(1679),因受事受审。后康熙帝下旨户部,革去左侍郎职还乡。康熙二十六年(1687)卒,祀乡贤祠。著有《龙河奏稿》《龙河诗稿》等,诗采入《山左诗钞》。清顺治进士、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魏裔介为其奏稿作
下面是陵县县志记载内容。
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