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门有希的水瓶吧 关注:10,830贴子:119,173

我的2021读书贴,或许也会有些随笔随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说是读书贴,其实主要还是想记录一下自己读书过程发现的一些讹误,读书见地是没多少的。
一本本地罗列出来,也可以发现,自己读书原来不多,也寄希多少能起一些督促作用。
我读书向来散漫,无论是功利还是学识,都没有太大的追求,纯当兴趣爱好。
书单有好有坏,我自己的内容自然也可能会有错漏疏忽,欢迎指出不足之处,希望不要见笑,可以多多探讨。
一楼猛兽镇楼。


IP属地:广东1楼2021-03-02 22:52回复
    二楼预留


    IP属地:广东2楼2021-03-02 22:52
    回复
      第一本应该留个这本书。
      https://tieba.baidu.com/p/7234593590


      IP属地:广东3楼2021-03-02 22:53
      回复
        《中国刑法史研究》西田太一郎 著,段秋关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85年一版一印。
        译者的话Ⅰ页:著有《汉文法要说》(东门书店,1953年)、《汉文入门》(与小川环树合著,岩波书店,1957年初版,1972年再版)以及《明夷待访录》(平凡社,1964年)等。
        ——表述有误,《明夷待访录》的著者是黄宗羲,西田太一郎是译者,《明夷待访录:中国近代思想の萌芽》。
        3页:势位齐而欲恶同,物不能谵则必争,争则必乱,乱则穷矣。
        ——“物不能澹”。
        5页:……故明主急得其人,而闇主急得其势。
        ——本书简体横排刊印,“闇”同“暗”。
        30页:于是由丞相肖何“攈摭秦法,取其宜于时者”,作汉律“九章”。
        ——“萧何”,书中皆作“肖何”。
        37页:后任赵王张敖(公元前202—前199年)的郎中之官,最后在景帝(公元前156—141年)时但任鲁相。
        ——(公元前156—前141年)
        53页:夫刑罚者,治乱之药石也。德教者,兴平之梁肉也。
        ——“梁”通“粱”,“粱肉”。
        57页:圣贤之治世也,能使民迁善而自新。故《易》曰:小惩而大诫陷。
        ——“陷”为衍文。
        59页:他在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任廷尉时,“尽用文史法律之吏”,属下只有儿宽是儒生。
        ——“兒(ní)宽”才对,此书繁体字该简化的一大堆没简化,不该简化的却简化了。


        IP属地:广东4楼2021-03-02 22:54
        收起回复
          《贝卡里亚及其刑法思想》黄风 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87年一版一印。
          7页:在当时,如果犯罪带有对宗教道德的侵害,犯罪人就被认为触犯了神,因而被称为“Sacer(可厌恶者)”,他的物品被另出,因为它们也受到了他的玷污,共同体中任何人都回避同他交往。
          ——应当是被“拎出”而不是“另出”。
          9页:如渎圣罪、巫术罪、诅咒神祗罪、通奸罪、同性恋、放高利货、伪造文件罪、伪证罪、违反契约等教会认为应由它管辖的行为。
          ——“神祇(qí)”而非“神祗(zhī)”,这一条应该是后文的辱骂神明罪。
          17页:在当时经常使用的死刑执行方式有火刑(即把犯人绑在火刑柱上烧死)、绞刑、砍头、轮刑(即把人绑在车轮上压死)等等。
          ——“轧死”而非“压死”,但是此处对于轮刑的描述是错误的,轮刑是把犯罪者绑在轮子的辐条上,用锤子把全身骨头敲碎游行,最后脱水或失血过多而死,不是轧死或压死。
          42、43页:衡量证人可信程度的真正尺度仅仅在于说真话或不说真话同他的利害关不系。
          ——“利害关系”而非“利害关不系”。
          44页?
          46页:个人之所以为自的享乐而破坏社会契约,是因为支配其行为的是“物理世界和道德世界的共有的涣散原则”①。
          ——此处的注释序号应当为②。
          48页:所有权(可怕的、也许不必要的权利〔注〕)为他们保留的只是一贫如洗的前地位。
          ——“一贫如洗的前地位”中的“前”为衍文。
          50页:吝啬和野心用人类的鲜血涂饰着少数人的金柜和王位;到处发生着隐避的背叛和公开的残杀;
          ——“隐蔽”而非“隐避”。
          51页:对于那些不是等待死亡,因而几乎不偿受死亡痛苦的人来说,这事情就更不算什么了。
          ——“尝受”而非“偿受”。


          IP属地:广东5楼2021-03-02 22:55
          收起回复
            《法学导论》杨宗科 主编,法律出版社,新世纪法学基本课程教材,05年一版07年二印。
            87页:根据第三种解释,法律的拘束力是一种属于法律的独特义务,法律的制定要符合既定社会中对制定法律的格式要求。根据第四种解释,当社会成员有一种服从法律的道德义务的时候,法律对社会成员才有拘束力。
            ——上文只列举了三种准则:行为准则,心理的—行为的准则,道义准则。并没有第三种解释相对应的准则。这些东西理解起来老阔疼,暂时记录下来,以后再翻翻是不是自己理解错了。


            IP属地:广东6楼2021-03-02 22:56
            回复
              《鲁迅批判》李长之 著,北京出版社,大家小书丛书,09年一版一印。
              5页:模糊,惮于改革,愚騃,和奴性,是鲁迅所刻画得最入骨的所在。
              ——书中“騃”作了简化。
              157页:鲁迅的虚伪,充其量不过如人们传说的“此地无银五三两”式的虚伪,在鲁迅的作品里,不惟他已暴露了血与肉,连灵魂,我也以为没有掩饰。
              ——“此地无银三百两”。
              188页:便告诉我像舒伯尔特(Schubert)那不被社会承认的时候,音乐天好,动动这里的钢琴也遭禁止,动动那里的钢琴也遭呵责
              ——“音乐天赋好”才对。


              IP属地:广东7楼2021-03-02 22:57
              回复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营养学会 编著,西藏人民出版社,13年1版5印
                61页:表 1–5–1 常用食用油脂中主要脂肪酸的组成(占食物中脂肪总数的百分数)
                ——表中葵花籽油的饱和脂肪酸是14,不饱和脂肪酸中的油酸为22、亚油酸为68、亚麻酸微量,其他脂肪酸为0,总比百分数为104%,数据有误。


                IP属地:广东8楼2021-03-02 22:57
                回复
                  《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熊逸 著,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6页:还有一层,和与战是对立的,假如主和的秦桧是坏人,那么主战的韩侘胄必该是好人了
                  ——“韩侂(tuō)胄”才对,书中皆作“侘(chà)”。


                  IP属地:广东9楼2021-03-02 22:59
                  回复
                    《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胡如雷 著,三联书店,79年1版82年2印。
                    9页:“经济范畴只不过是生产方面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即其抽象”。
                    ——“极其”而非“即其”。
                    29页:著名的大地主分子范阳卢玄、赵郡李灵、渤海高允、博陵崔绰、广平游雅、河间邢颎、太原张伟等都立刻参加了北魏政权。
                    ——应当是“邢颖”而非“邢颎”。
                    35页:这一看法并非是徒然而发,确实反映了客观实际。
                    ——应当是“陡然”而非“徒然”?
                    37页:而且孔灵符建议下徙山阴无赀之家于余姚、鄞、鄮三县界“垦起湖田”,“并成良业”
                    ——“鄮”作了简化。
                    42页:凡是山泽,先常熂爈种养竹木杂果为林及陂湖江海鱼梁鳅鮆场常加功修作者,听不追夺。
                    ——书中“熂爈”两字作了简化;“种养竹木杂果为林芿”,出自《宋书》,漏了“芿”字。


                    IP属地:广东10楼2021-03-02 22:59
                    收起回复
                      《中国古代书籍史》李致忠 著,文物出版社,85年一版一印。
                      5页:后来尽管又有公安派、镜陵派起而反对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运动,但毕竟也不同意于台阁体的桎梏。
                      ——“竟陵派”而非“镜陵派”。
                      13页:《庄子·胠箧篇》说:“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伏羲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
                      ——“柏皇氏”而非“伯皇氏”。
                      34页: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懼,作《春秋》。
                      ——本书简体横排刊印,书中此处“惧”为繁体。
                      53页:徐陵《玉台新詠》序称:“五色花笺,河北、胶东之纸。”
                      ——书中此处“咏”为繁体。
                      71页:清末著名版本目录学家繆诠孙曾说《帝学》一书,有宋代泥活字印本传世。
                      ——书中“缪”为繁体。
                      75页:敍
                      87页:甦
                      92页:併
                      105页:艺文监,秩从三品。天历二年置。专以国语敷译儒书,及儒书之合校仇者俾兼治之。
                      ——“校雠”而非“校仇”,此处“雠”不应该简化。
                      111页:……福建的建宁、建阳,四川,江西等地,非但经济富庶,而且人文会萃。
                      ——“人文荟萃”。
                      112页:繙
                      125页:嚐
                      126页:䭾
                      135页:元朝的中央各监署、各路儒学、书院、各处私宅家塾、各地书坊等,仍然竟相刻书,这就是元朝推行文治政策的一个侧面。
                      ——“竞相”而非“竟相”。
                      148页:……《玉矫梨》、《平妖传》、《遗香三国志》、《三国志演义》,以及芥子园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等等,也都有多寡不同的插图。
                      ——“《玉娇梨》”才对。


                      IP属地:广东11楼2021-03-02 23:00
                      收起回复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王亚南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81年1版95年5印。
                        20页:(Spoils system——美国以前官吏进退,随政党为转移,故称此种官制为分脏制)
                        ——“分赃制”而非“分脏制”。
                        22页:可是对于这些方面的政务,他不能样样自己做,特别在领土扩大的场合,他就更非委託或命令一批人去做不可了。
                        ——“委托”的“托”用的繁体。
                        31页:在同世纪的上半期,被誉称为现代德国最初建立者的斐特烈大帝及其父亲,就已从多方面进行那种联合统一的事业了。
                        ——“腓特烈”而非“斐特烈”。
                        32页:鍊
                        34页:瞭
                        37页:躭
                        55页:(所谓“田里不粥”——《礼记》)
                        ——“粥”同“鬻”。
                        66页:鑑
                        68页:併
                        69页:燄
                        71页:譌
                        72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76页:缽
                        至若孔子学说在汉代被杂以谶讳神怪之谈,那不过是“天道观念”的发挥,“天人相通”理论的副产物。
                        ——“谶纬”而非“谶讳”,后文也皆作“谶讳”,显然是错误的。
                        77页:輓
                        80页:彊
                        82页:照应着当时封建局面的离心化‘官僚贵族化的色彩愈变愈加浓厚了。
                        ——逗号翻成引号了。
                        84页:而况“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夕改。”
                        ——此处“敛”作“佥欠”。
                        在分离的封建局面下,商业资本的活动,是要遭受严历限制的
                        ——“严厉”而非“严历”。
                        85页:蔴
                        88页:“富室豪家,恣意袞剥,子女妻妾,悉人军营”
                        ——“富室豪家,恣意裒剥,子女妻妾,悉入军营”。
                        95页:所以,延至“开元天宝以来,法令废弛,兼併之弊,有踰于汉成哀之间。”(《通典》)
                        ——“开元之季,天宝以来,法令弛坏,兼并之弊,有逾于汉成、哀之间。”
                        109页:孤寒之士,留在选部,皆侍数年之阙。
                        ——孤寒之士,名在选部,皆待数年之阙。
                        114页:迺
                        117页:誖
                        119页:其中少数循吏廉史出现,便似非常值得称扬
                        ——“廉吏”而非“廉史”。
                        128页:甦
                        132页:稟、繡
                        140页:舖
                        145页:慾
                        149页:他认为前两个阶段在汉代已经完成,后一阶段,在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还不曾提到
                        ——书中此处“勰”的右偏旁为“页”。
                        150页:蓆
                        162页:鎔、斲
                        171页:所以,国民政府下的官吏,贪脏枉法,更甚于清朝。
                        ——“贪赃枉法”。
                        174页:盪
                        178页:迴


                        IP属地:广东12楼2021-03-02 23:01
                        回复
                          支持😁,我也希望今年能好好看书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1-03-03 13:55
                          收起回复
                            (又偷懒了,本来还想说说其中两本书来着。《中国官僚政治研究》和《法学导论》)
                            钱穆的作品我很喜欢,前后大概买了有三四十本,其中《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是我的入门书籍,尤为喜爱,光这一本书就买了好几次。在很久之前就听说过对于这本书的一些批评,不过当时并没有认真看,因为没有重读,也没有去考究的打算。但大体我是比较认同一些批评的。比如史实与材料的一些错误,这个不难考证,所以我认为言之有物的批评很合理。还有与其读钱穆,不如读他学生的书,我同样认同,虽然我并不知道钱穆学生指的是谁。
                            只是因为之前读过《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之后并没有深入了解的想法,所以也就没有更多地去了解。我之所以认同,是基于一个很简单的逻辑,一个发展的学科,今人的研究深度与广度,大体来说是优于前人的,因为后人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且,没有人是完人,没有作品是完美的,其中有不足之处几乎是必然。
                            前些天又在知乎看到关于这本书评价的提问,然后顺道买了几本推荐的书,其中便有王亚南的《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书中多处驳斥钱穆的观点,披露古代中国的黑暗面,其中自然是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的。类似于如钱穆书中所写的一般,用封建的黑暗专制一笔抹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成书于1948年,自然也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书中是用马克思主义史观去批判古代社会的,但我觉得这一类书的问题在于,往往都是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历史,而不是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历史,先入为主以及阶级色彩太过严重,无视历史的发展,无法相对客观,而用简单粗暴的诸如阶级、官僚、黑暗专制之类的词一言蔽之。这是我认为不足的地方。
                            而钱穆作品,为人称道也是被批评之处,便是对于历史的“温情与敬意”,无可避免地对于历史带有美化色彩。还有其对于清朝政治制度的偏见,也近乎是“一笔抹杀”了。
                            这两本书的观点很多地方是相冲突的,但是有的人拿其中一方的观点认同为真理而去完全否定另一方,还认为无可辩驳,我仍然觉得十分可笑。
                            两本书都非常值得一读,参照着读或许更好。但是最好还是保留有自己的意见,不要人云亦云,见多了这类人实在是烦。而且这两本书都不厚,如果想要对相关知识有更多了解,多读一些书自然更有帮助客观地了解。


                            IP属地:广东14楼2021-03-07 15:21
                            回复
                              又被屏蔽了。


                              IP属地:广东15楼2021-03-07 15:2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