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市面上众多的中期茶,消费者应该如何去挑选呢?除了从品饮上去品评、鉴别,消费者还需要掌握判断仓储、用料及制作工艺的一些技巧,这样才能从本质上去鉴别,进而去准确地挑选。
首先,要判断仓储情况。
仓储是中期茶的第二次生命。判断一款中期茶的品质,可以先从仓储分析。眼前放着一饼中期茶,我们在其诞生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后第一次见到它,我们不一定知道它过去在哪里存放过(就算“知道”也不一定确定),但是我们可以分析它过去仓储的情况。
看仓储,可以从干茶饼面、茶汤表现、叶底气息、叶底活性等方面来判断。仓储良好的中期茶,饼面的条索是清晰可见的,凑近嗅嗅可闻到内敛的茶香,没有异味杂味。仓储不当的甚至严重受潮过的,饼面条索不清晰甚至还可能是模糊的,可以闻到杂异味甚至霉味。
仓储好的中期茶,茶汤有活力,叶底亮而有活性,气息爽朗,香气怡人,仓储不好的,茶汤呆滞,叶底暗淡活性差,气息杂异,盖过香气,甚至完全没有香气。
图片
接着,判断用料情况。
有些茶虽然仓储没问题,制作工艺也正常,但品质表现一般般,甚至差强人意,这往往就是用料的问题了。树龄、海拔、采摘季节、适制性等等,都是影响用料的重要因素。说到底,就是最终用来制茶的这一片片叶子好不好。
外在要梗壮叶肥,还要内在各种内含物质适制。如果一款中期茶泡开来,叶底干瘪瘪,色泽暗淡无光,毫无活力,这就是用料的问题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垃圾茶”,拿半发酵的茶来增加年份感,这样的茶往往没有品饮价值。
图片
最后,判断工艺情况。
一饼生普的制作,工艺上有几个容易影响品质的关键点,杀青、晒青以及压制后的干燥。如果杀青不透,新茶草青味过重,就很难退,就算到了中期茶阶段还有退不掉的迹象。
晒青环节如果没晒到位或者改用烘青,则会影响活性酶的数量从而影响后发酵。干燥不当会使得茶中水含量过高,对陈化也不利。这些在新茶制作上可能存在的问题,也会成为影响中期茶品质的重要因素,甚至往往成为“先天不足”的硬伤。
对于这些工艺问题的判断,说到底也是对用料的判断。在具体判断上,相对要复杂一些,这个需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图片图片:贾翔
在中期茶的实际鉴别上,有一些方法技巧。笔者通过长期挑选中期茶的实践,总结出几个小经验:
第一,高温闷泡法。优质的中期茶通常都经得起闷泡,有时候经过闷泡茶汤越发醇厚。品质一般的,一经闷泡各种缺点就暴露出来了。
第二,煎煮法。品质过关的中期茶,基本上都可以拿来煮,只不过是煮出来有多好喝而已。优质的中期茶泡至中尾水再行煎煮往往方得惊艳。煎煮法,一来是用极端的方式来检验内质,二来是用独特的方法来检验是否有惊喜。
第三,冷却观察法。优质的古树茶或乔木茶,茶汤凉下来后,往往会有“冷后浑”,如果用公道杯装着,可见絮状物,其实是络合物,稍一加热茶汤又会恢复澄清。这往往是内质丰富的表现,可作辅助判断。
图片
在中期茶的具体挑选上,也需要有一定的眼光和眼力。按笔者多年的经验,消费者应该把眼光放在有潜力的浅年份中期茶或准中期茶上。一来15年以上的中期茶品质好的价格不低,优质的茶也相对不多。
二来浅年份中期茶性价比要高得多,买起来压力不大,风险也小一些。刚开始藏普洱的茶友,可以先挑选一些10年左右陈期的中期茶或准中期茶,这样可以且藏且品且学,积累经验。实践是积累经验最有效的方法,只有多喝多评多实践,才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品鉴水准,提升自己挑选优质中期茶的眼力。
中青年是品饮普洱茶的主要群体。人生如茶,中青年好比中期茶。岁月雕琢了茶,也雕琢了我们。优质的中期茶,其实还年轻,在转化的路上还有无限可能。品着这样的中期茶,也是品着年轻,更是品着无限可能。中期茶带给我们的不单单是愉悦的品饮体验,还有人生的遐思与展望!
首先,要判断仓储情况。
仓储是中期茶的第二次生命。判断一款中期茶的品质,可以先从仓储分析。眼前放着一饼中期茶,我们在其诞生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后第一次见到它,我们不一定知道它过去在哪里存放过(就算“知道”也不一定确定),但是我们可以分析它过去仓储的情况。
看仓储,可以从干茶饼面、茶汤表现、叶底气息、叶底活性等方面来判断。仓储良好的中期茶,饼面的条索是清晰可见的,凑近嗅嗅可闻到内敛的茶香,没有异味杂味。仓储不当的甚至严重受潮过的,饼面条索不清晰甚至还可能是模糊的,可以闻到杂异味甚至霉味。
仓储好的中期茶,茶汤有活力,叶底亮而有活性,气息爽朗,香气怡人,仓储不好的,茶汤呆滞,叶底暗淡活性差,气息杂异,盖过香气,甚至完全没有香气。
图片
接着,判断用料情况。
有些茶虽然仓储没问题,制作工艺也正常,但品质表现一般般,甚至差强人意,这往往就是用料的问题了。树龄、海拔、采摘季节、适制性等等,都是影响用料的重要因素。说到底,就是最终用来制茶的这一片片叶子好不好。
外在要梗壮叶肥,还要内在各种内含物质适制。如果一款中期茶泡开来,叶底干瘪瘪,色泽暗淡无光,毫无活力,这就是用料的问题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垃圾茶”,拿半发酵的茶来增加年份感,这样的茶往往没有品饮价值。
图片
最后,判断工艺情况。
一饼生普的制作,工艺上有几个容易影响品质的关键点,杀青、晒青以及压制后的干燥。如果杀青不透,新茶草青味过重,就很难退,就算到了中期茶阶段还有退不掉的迹象。
晒青环节如果没晒到位或者改用烘青,则会影响活性酶的数量从而影响后发酵。干燥不当会使得茶中水含量过高,对陈化也不利。这些在新茶制作上可能存在的问题,也会成为影响中期茶品质的重要因素,甚至往往成为“先天不足”的硬伤。
对于这些工艺问题的判断,说到底也是对用料的判断。在具体判断上,相对要复杂一些,这个需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图片图片:贾翔
在中期茶的实际鉴别上,有一些方法技巧。笔者通过长期挑选中期茶的实践,总结出几个小经验:
第一,高温闷泡法。优质的中期茶通常都经得起闷泡,有时候经过闷泡茶汤越发醇厚。品质一般的,一经闷泡各种缺点就暴露出来了。
第二,煎煮法。品质过关的中期茶,基本上都可以拿来煮,只不过是煮出来有多好喝而已。优质的中期茶泡至中尾水再行煎煮往往方得惊艳。煎煮法,一来是用极端的方式来检验内质,二来是用独特的方法来检验是否有惊喜。
第三,冷却观察法。优质的古树茶或乔木茶,茶汤凉下来后,往往会有“冷后浑”,如果用公道杯装着,可见絮状物,其实是络合物,稍一加热茶汤又会恢复澄清。这往往是内质丰富的表现,可作辅助判断。
图片
在中期茶的具体挑选上,也需要有一定的眼光和眼力。按笔者多年的经验,消费者应该把眼光放在有潜力的浅年份中期茶或准中期茶上。一来15年以上的中期茶品质好的价格不低,优质的茶也相对不多。
二来浅年份中期茶性价比要高得多,买起来压力不大,风险也小一些。刚开始藏普洱的茶友,可以先挑选一些10年左右陈期的中期茶或准中期茶,这样可以且藏且品且学,积累经验。实践是积累经验最有效的方法,只有多喝多评多实践,才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品鉴水准,提升自己挑选优质中期茶的眼力。
中青年是品饮普洱茶的主要群体。人生如茶,中青年好比中期茶。岁月雕琢了茶,也雕琢了我们。优质的中期茶,其实还年轻,在转化的路上还有无限可能。品着这样的中期茶,也是品着年轻,更是品着无限可能。中期茶带给我们的不单单是愉悦的品饮体验,还有人生的遐思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