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故事的剧情很简单,父母为了得到一个儿子,逼迫女儿扮演残障。在高龄终于生下一子之后,又修改女儿的高考志愿,从北京某医学院临床专业改为本地某医学院护理专业,让女儿从医生变成了护士,这样女儿离家近,可以早点工作赚钱。于是,女儿从大学开始就和家庭决裂,独自生活。毕业之后进入医院,准备去北京读研究生,重圆医生梦。就在这个时候,父母突然遭遇车祸,留下了一个上幼儿园的幼弟......
与家庭闹翻、已经毕业当护士的姐姐要与这个不怎么亲近的弟弟共同生活。而当年因为离婚落在姐姐名下的这个家庭的唯一值钱的资产——一套学区房,成了利益的核心点,亲戚们虎视眈眈。
亲戚们想让已经工作的姐姐负责抚养弟弟,还要把房产过户到弟弟名下,而此时沉默的姐姐则决绝地表示她要把这套学区房卖掉去考研,那弟弟怎么办呢?她的处理方法是送给家境好的人抚养⋯⋯
作为上一辈的“姐姐”——安然的姑姑安蓉蓉的选择是,“从生下来他喊我一声姐姐,我一辈子都是姐姐”,所以她不计较母亲的偏心;考上大学俄语系,但是家里只能一个孩子读书时,她选择把受教育机会让给考上中专的弟弟;当弟媳生了女儿,她再次选择放弃去俄罗斯做生意的机会,回来帮他带娃。连弟弟的葬礼,她也是主事人;甚至弟弟去世以后,她是有想法负担起死去弟弟育儿责任的,只是老公突然中风。这种无条件、不计成本的付出,甚至是牺牲,一直贯穿着弟弟整个人生。这种无私奉献的“姐姐”,哪怕是绝对伟大,无比善良的,在现在女性意识不断觉醒的语境下,这样一种伟大的“姐姐”,不再被赞美。
而安然代表的是全新的一代“姐姐”,因为接受了高等教育,拥有独立的人格。甚至她都没有“姐姐”的自觉,在她看来,弟弟几乎是在她将近成年之际,家庭的意外闯入者。同时,父母长久以来重男轻女,带来的不安全感、轻视甚至是伤害,又缺乏共同生活经历,安然前期对弟弟感情的淡漠,虽然有点不近人情,但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看这部电影有一个奥秘,只要你把自己代入安然的处境,你才能够真正了解在这种困局中的姐姐有多么无力和绝望。
有人说这部电影太尖锐和残酷,其实电影主创已然给予姐姐和弟弟一个温柔的呈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都是无辜并且受伤害的孩子,但仍然有着乐观的底色,在悲凉中上演着温情而令人动容的情感。
未来的路怎么走?故事的结局显然还是一个未知数,放弃一切照顾弟弟,无疑再一次走上老路,显然不是安然的个性,但如果真的有朝一日在北京落下脚来成为一个医生,这一生对寄养在外的弟弟是否有一份愧疚……






与家庭闹翻、已经毕业当护士的姐姐要与这个不怎么亲近的弟弟共同生活。而当年因为离婚落在姐姐名下的这个家庭的唯一值钱的资产——一套学区房,成了利益的核心点,亲戚们虎视眈眈。
亲戚们想让已经工作的姐姐负责抚养弟弟,还要把房产过户到弟弟名下,而此时沉默的姐姐则决绝地表示她要把这套学区房卖掉去考研,那弟弟怎么办呢?她的处理方法是送给家境好的人抚养⋯⋯
作为上一辈的“姐姐”——安然的姑姑安蓉蓉的选择是,“从生下来他喊我一声姐姐,我一辈子都是姐姐”,所以她不计较母亲的偏心;考上大学俄语系,但是家里只能一个孩子读书时,她选择把受教育机会让给考上中专的弟弟;当弟媳生了女儿,她再次选择放弃去俄罗斯做生意的机会,回来帮他带娃。连弟弟的葬礼,她也是主事人;甚至弟弟去世以后,她是有想法负担起死去弟弟育儿责任的,只是老公突然中风。这种无条件、不计成本的付出,甚至是牺牲,一直贯穿着弟弟整个人生。这种无私奉献的“姐姐”,哪怕是绝对伟大,无比善良的,在现在女性意识不断觉醒的语境下,这样一种伟大的“姐姐”,不再被赞美。
而安然代表的是全新的一代“姐姐”,因为接受了高等教育,拥有独立的人格。甚至她都没有“姐姐”的自觉,在她看来,弟弟几乎是在她将近成年之际,家庭的意外闯入者。同时,父母长久以来重男轻女,带来的不安全感、轻视甚至是伤害,又缺乏共同生活经历,安然前期对弟弟感情的淡漠,虽然有点不近人情,但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看这部电影有一个奥秘,只要你把自己代入安然的处境,你才能够真正了解在这种困局中的姐姐有多么无力和绝望。
有人说这部电影太尖锐和残酷,其实电影主创已然给予姐姐和弟弟一个温柔的呈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都是无辜并且受伤害的孩子,但仍然有着乐观的底色,在悲凉中上演着温情而令人动容的情感。
未来的路怎么走?故事的结局显然还是一个未知数,放弃一切照顾弟弟,无疑再一次走上老路,显然不是安然的个性,但如果真的有朝一日在北京落下脚来成为一个医生,这一生对寄养在外的弟弟是否有一份愧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