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言吧 关注:76贴子:2,399
  • 22回复贴,共1

学习《五千言》第一要务——打假!【老子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学习《五千言》第一要务——打假!【老子吧】_百度贴吧

来自:tieba.baidu.com/p/7319531425?sharefrom=tieba



IP属地:北京1楼2021-04-25 23:15回复

    一个真人,一个假人——机器人。


    IP属地:北京2楼2021-04-25 23:17
    回复
        学习道学《五千言》,就像娶老婆,最少要娶个真人——货真价实的道学,而不是娶回来一个机器人——貌似道学的假货,或儒家为我所用、篡改而成的儒家经典《道德经》。这一要点的基本性、重要性,不言而喻吧?!否则,费劲巴拉的学习代价巨大,学到手的结果却是贴牌的儒学,或西游记等等,那就彻底瞎子点灯——白费蜡,前功尽弃了吧?
        实际上,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前,太史公司马迁就早已明确告诉了大家道儒两家学派的根本区别与特点——道儒互绌!即道儒两家乃是学术上相互贬绌的对立治世学派:「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治国实践中,推崇黄老道学的窦太后——汉武帝的奶奶,问当朝大儒生袁固如何看待道学?袁固就将道学贬低为一文不名的不入流学派:“乃家人言尔”。
        所以,独尊儒术以后到现在的两千多年,被罢黜的真正道学实际上早已成为了禁学。如果不是后儒为了剽窃篡改为《道德经》为己所用,以弥补自身缺乏本体论的本质缺陷,现代人恐怕早就不知何为真正的道学了。所以,道德经作为后儒为己所用的五千言篡改版,与真正的道学,早已面目全非,南辕北辙了。作为原本的“以道立天下”、与儒术互绌的治世道学早已名存实亡,变成道儒互补的“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儒家经典了。如果不是1973年马王堆挖出了2300多年前的帛书甲本原版五千言,我们现代人其实根本不可能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道学了。所学所论其实都不过是被后儒牵着鼻子走的名道实儒了。
        想想也是,儒术独尊的天下,如何能够容忍贬绌儒学的道学公然与自己作对?就象忠共49年建国后,能够容忍国民党的那一套统治理论依然故我,贬绌自己的指导思想吗?换谁也不可能吧?!


      IP属地:北京3楼2021-04-25 23:18
      回复
          最典型的证据,就是原本论述治世的五千言的上德下道篇顺序,被后儒篡改倒颠为上道下德篇顺序,然后再通过自己把持的意识形态权力予以注解歪曲误导,把五千言的治世色彩彻底阉割,而使之变成了一篇专门论述哲学道德的本体论著作《道德经》,而内用黄老为儒家所用。如果不是帛书出土,谁又能知道原文是上德下道的篇结构呢?更可恶的是,原文开篇扬道绌儒: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开门见山明确道学“不德”即否定下德而为上德,儒学则是不失下德的下德,因而实际上根本无上德:下德不失(下)德,是以无(上)德。这么简明的逻辑与结论,却被后儒的注解歪曲误导为“德者,得也”等等不知所云的胡说八道!
          比如,下德不失德,唯有一个合逻辑理解:下德不失下德!既然不失,那自然拥有下德,可作者又推论为:是以无德。因而也只有一个合理理解:是以无上德。因而这两句话合逻辑的全文必然只能是:上德否定下德,是以有上德,下德不失下德,是以无上德。其他的理解都是不合逻辑的错误观念。而作者之所以开篇开门见山点明上德与下德的本质区别,就是为了明确:道学是上德,德仁义礼所代表的儒术则属于下德,而上德否定下德,道儒互绌,与太史公司马迁所记载完全一致。
          可惜,从道德经及其所有注解来看,还有人能得到这个真实结论吗?
          所以,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必须剥去,天兴中华,中华文明的真正代表——道学深埋地下23个世纪之后重见天日,这就是天意!


        IP属地:北京4楼2021-04-25 23:53
        收起回复
          五千言的三宝:滋,检,不敢为天下先,被道德经篡改了两个:滋改成了慈,检改成了俭,把道学处事原则改成了儒术仁孝。


          IP属地:北京5楼2021-04-28 12:53
          回复
              下德不失德,既说是下德,它就必然有下德吧?又如何可能“是以无德”?因而结论只在一种条件下成立:是下德,无上德。你总不能说,下德不是德之一种吧?所以,完整的全文,只能是:下德不失下德,是以无上德(有下德)。作者认为如此简单明确的逻辑,就略写为: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了!谁不信服?大概只有逻辑盲了!
              这就是真道学!其它的什么论德:德者,得也(韩非王弼的胡扯乱注),则是假道学,真儒术。
              作者开篇论上下德,就是开门见山论述道儒互绌,上德否定下德:上德不德!即,上德否定的不是德,而是德之一种:下德。两千多年的解注,都是儒家的篡改误导与假道学。从我这里开始拨乱反正。


            IP属地:北京6楼2021-04-29 15:54
            收起回复
                后儒故意篡改五千言原著后为己所用: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现在这是犯罪。与上中下士无关。道德经加上儒解,已成儒家的嫁接砧木,早已不是道家的治世理论了。
                老吧置顶帖,一部老子安天下,其实就指出了道学的本来面目——治世,以道立天下。而不仅仅是论述宇宙起源等哲学本体论。所以,帛甲开篇论上下德,指明上德否定下德(上德不德),宣告道儒互绌,而不是道德经篡改后所成的道儒互补。


              IP属地:北京8楼2021-05-01 09:10
              回复
                中国只有一种哲学,就是道学。为什么?因为它从宇宙起源论起,把一切都说尽了,从而不可能再产生新的哲学了,从一而终。不象西方哲学,从古希腊开始,一点点的进步,所以,不断有新的哲学观念产生,层层推进,诞生了一系列的所谓哲学家机器哲学观念。


                IP属地:北京9楼2021-05-01 18:04
                收起回复
                  《五千言》正解——从打假开始
                  这也是学习《五千言》的唯一正途。否则,对错都不知,何以学得真学问?


                  IP属地:北京10楼2021-05-01 22:06
                  收起回复
                    帛甲本五千言,给我们揭开了真道学的本来面目。扒掉了道德经的假道学真儒术的遮羞布。


                    IP属地:北京11楼2021-05-03 10:08
                    回复
                      建元元年(前140年)武帝继位后,丞相卫绾奏言:“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得到武帝的同意。
                      太尉窦婴、丞相田蚡还荐举儒生王臧为郎中令,赵绾为御史大夫,褒扬儒术,贬斥道家,鼓动武帝实行政治改革,甚至建议不向窦太后奏事。窦太后对此不满,于建元二年罢逐王臧、赵绾,太尉窦婴、丞相田蚡也因此被免职。
                      建元六年,窦太后死,儒家势力再度崛起。
                      元光元年(前134年)武帝召集各地贤良方正文学之士到长安,亲自策问。
                      董仲舒在对策中指出,春秋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现在师异道,人异论,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使统治思想不一致,法制数变,百家无所适从。
                      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指出的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思想统治政策,很受武帝赏识。
                      儒术完全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而道家等诸子学说则在政治上遭到贬黜。 [1] [2-3]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武帝实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也是儒学在中国文化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标志。


                      IP属地:北京12楼2021-05-05 19:30
                      回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的治国思想,在汉武帝时开始推行。《董仲舒传》中记载了董仲舒提议的原话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在《武帝纪赞》中,记载了汉武帝的做法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该思想,已非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原貌。而是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兼容”与“发展”特性,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与历代儒客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IP属地:北京13楼2021-05-05 19:30
                        回复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IP属地:北京14楼2021-05-05 19:31
                          收起回复
                            捡尸鲁迅的“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破帽遮颜过闹市,管他冬夏与春秋。
                            满目浮尘不遮眼,只缘身在最高处!


                            IP属地:北京15楼2021-05-05 19:4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