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籍吧 关注:554贴子:9,715
  • 10回复贴,共1

千古谁识苻永固———浅谈苻坚兼谈氏族制度与儒家文化之碰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千古谁识苻永固
———浅谈苻坚
兼谈氏族制度与儒家文化之碰撞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5-12 23:49回复
    新的时节,笔者对于中国古代史的着手阅读更偏向于民族史方面。“华夏”“夷狄”的正统归属与文化碰撞自然就成为了一个避不开的话题,而前秦的天王苻坚,他在历史上留下的“泥上指爪”在笔者看来恰是胡族氏族制度与汉家儒学文化及中原王朝政治制度之间的碰撞交锋留下的一个缩影。
    笔者自知技拙,仅以以点窥面的方式,试为其人,其史作二三言。
    ————自序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5-12 23:57
    收起回复
      十六国时期,是胡族入主中原的时代,随着胡族对汉人的血腥屠戮与奴役,遂有祖逖刘琨闻鸡起舞,中流击楫之事。最终在二力相角的状态下,逐渐淡化的野蛮政策,与祖逖之辈的英雄人物一同埋葬湮没在历史的岁月长河之中。而杀戮的暴行和恐怖既然已经在汉人自发的反抗中渐行渐远,胡族就必然要找寻出一种政策作为替代,否则以其人口与文化,想在中原长久驻足统治只能是痴人说梦。当少数民族与中原汉人的文化发生冲突时,它内在是在向适应儒家文化与中原王朝靠拢的,因为胡族政权有利用“流亡北土”的汉人为自身入主中原起到过渡状态和稳定人心的需要。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5-13 00:03
      回复
        随着十六国的逐代演变,五胡政权的汉化在前秦这一时期已受到汉文化较大影响而变得相对成熟了,比如前秦对于民族管理所设置的官职名称就让人联想到这个国家和政权的自我观念不断从“夷狄”向“正统”转变。
        官制的问题上,中原王朝历来有对少数民族的管理官,三国时期曹丕在即位之初便“以田豫为乌丸校尉,持节并护鲜卑”,从乌丸校尉这一职务的检索中我们便可发现,这种特别设立的官职除去对周边有威胁的异族进行攻伐与镇压外,更主要的意义似乎在于对作为自己附庸的异族的保护统御。从刘备伐吴招揽五溪蛮夷,诸葛亮北伐前先行安抚南蛮也可以看出汉人王朝对“蛮夷”的统御和利用。而前秦政权设置“护羌校尉”,“平羌校尉”,“护南蛮校尉”,“护鲜卑中郎将”,“护赤沙中郎将”等多种官职,不能不说是对汉文化和儒家文化中对周边传统民族的保护思想的一种继承和发展。推动这一进程展开的,必然有相当的汉人官僚和儒家士大夫的努力。
        所以依笔者之见,苻坚在五胡史上的位置之突出,最主要原因应当是他处于五胡政权汉化文明化过程之中,文化冲突的矛盾点和风口浪尖上。即像日本学者谷川道雄在其著作《隋唐帝国形成史论》(上海古籍出版社,李济沧译)中谈到的那样:五胡政权具有两面性,其一方面通过胡族的团结来夸耀其力量,另一方面又通过进用汉族士大夫来显示其存在的合理性。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05-13 00:18
        回复
          持续更新ing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05-13 07:03
          回复
            苻坚并非前秦皇室的嫡长子,他乃是前秦皇帝苻洪最小的儿子苻雄之子,以弑杀前一任皇帝苻生而即位。依照汉人王朝的常理,“立嫡立长”,苻坚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为苻生死后的即位人选,可他最终却仍是做了前秦之主,这正是笔者要讨论的第一点。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05-13 14:09
            回复
              来了,顶一下


              IP属地:北京10楼2021-06-16 20:51
              收起回复
                坐等后续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3-05-12 01: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