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九秒吧 关注:12贴子:115
  • 0回复贴,共1

房价越高越值钱?金融老司机教你三招拆解买涨不买跌的散户心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先从乘数效应谈起吧。
银行员工,或其他金融机构做贷款的人都知道,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通过贷款就能“创造”货币。
翻开大多数宏观经济学教科书,马上就会发现,大家所讲的货币理论,其核心思想是,货币是由中央银行外生供给的,因而央行可以通过利率、银行准备金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等政策工具来调节一个国家的物价水平和实际产出。这一主流的货币主义和货币数量论也自然认为,通货膨胀最终是由基础货币的增长来决定的。基于这一主流的宏观经济理论和认识,货币决策层的通常做法是:物价涨了,央行就升息、或提高银行准备金,或通过公开市场收回流动性;物价跌了,就用反向货币政策手段来增发基础货币。
如果按照凯恩斯尤其是后凯恩斯主义的货币内生说来看待现代市场经济运行,就完全不同了。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并不是央行可以自行决定的,而是经济体系内的许多因素决定的,因而货币尤其是广义货币M2,则是由一国经济活动内生创生出来的。对一般人来说,说货币不是央行发出来的,而是经济活动内部生成的,那肯定是一个天方夜谭。大家一定会问:这怎么可能?凯恩斯,有没有搞错?
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吧:
假设某银行贷给100万房贷给客户A,于是这个客户的帐上就被记入了100万,不过,因为这100万还是存在银行的帐上,同时A客户的房子也抵押给了银行。于是,这银行就可以把这100万,扣去5%的储备金,即95万,做为银行的存款再贷给客户B,B客户获得了房贷95万之后,银行再扣95万的5%,再将90.25万贷给客户C……,依此类推,直到客户Z……

仔细看一下,在这一系列的贷款过程中,银行每放一次房贷,就等于同时“创造”了一笔等额的货币。于是,就这样,这家银行将最初央行发出来的100万基础货币,通过房贷系统,创造出来了1000万“货币”。
这就是银行的货币乘数效应,通过这个效应可以清楚地看到:房价越涨,货币就“创造”地越多。


IP属地:河北1楼2021-06-01 17:5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