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记 第四卷 北印度 五国 奢羯罗故城及大族王兴灭故事
大城西南十四五里,至奢羯罗故城。垣堵虽坏,基趾尚固,周二十余里。其中更筑小城,周六七里。居人富饶,即此国之故都也。
数百年前,有王号摩醯逻矩罗,(唐言大族。)都治此城,王诸印度。有才智,性勇烈,邻境诸国,莫不臣伏。机务余闲,欲习佛法,令于僧中推一俊德。时诸僧徒莫敢应命:少欲无为,不求闻达;博学高明,有惧威严。是时王家旧僮,染衣已久,辞论清雅,言谈赡敏,众共推举,而以应命。王曰:“我敬佛法,远访名僧,众推此隶,与我谈论。常谓僧中贤明肩比,以今知之,夫何敬哉?”于是宣令五印度国,继是佛法并皆毁灭,僧徒斥逐,无复孑遗。
摩揭陁国婆罗阿迭多王(唐言幼日。)崇敬佛法,爱育黎元,以大族王淫刑虐政,自守疆埸,不恭职贡。时大族王治兵将讨。幼日王知其声问,告诸臣曰:“今闻寇至,不忍斗其兵也。幸诸僚庶赦而不罪,赐此微躯潜行草泽。”言毕出宫,依缘山野。国中感恩慕从者数万余人,栖窜海岛。大族王以兵付弟,浮海往伐。幼日王守其厄险,轻骑诱战,金鼓一震,奇兵四起,生擒大族,反接引见。大族王自愧失道,以衣蒙面。幼日王踞师子床,群官周卫,乃命侍臣告大族曰:“汝露其面,吾欲有辞。”大族对曰:“臣主易位,怨敌相视,既非交好,何用面谈?”再三告示,终不从命。于是宣令数其罪曰:“三宝福田,四生攸赖,苟任豺狼,倾毁胜业。福不祐汝,见擒于我。罪无可赦,宜从刑辟。”时幼日王母博闻强识,善达占相。闻杀大族也,疾告幼日王曰:“我尝闻大族奇姿多智,欲一见之。”幼日王命引大族至母宫中。幼日母曰:“呜呼,大族幸勿耻也!世间无常,荣辱更事,吾犹汝母,汝若吾子,宜去蒙衣,一言面对。”大族曰:“昔为敌国之君,今为俘囚之虏,隳废王业,亡灭宗祀,上愧先灵,下惭黎庶,诚耻面目。俯仰天地,不能自丧,故此蒙衣。”王母曰:“兴废随时,存亡有运。以心齐物,则得丧俱忘;以物齐心,则毁誉更起。宜信业报,与时推移,去蒙对语,或存躯命。”大族谢曰:“苟以不才,嗣膺王业,刑政失道,国祚亡灭,虽在缧绁之中,尚贪旦夕之命。敢承大造,面谢厚恩。”于是去蒙衣,出其面。王母曰:“子其自爱,当终尔寿。”已而告幼日王曰:“先典有训,宥过好生。今大族王积恶虽久,余福未尽,若杀此人,十二年中,菜色相视。然有中兴之气,终非大国之王,当据北方,有小国土。”幼日王承慈母之命,愍失国之君,娉以稚女,待以殊礼,总其遗兵,更加卫从,来出海岛。
大族王弟还国自立,大族失位,藏窜山野,北投迦湿弥罗国。迦湿弥罗王深加礼命,愍以失国,封以土邑。岁月既淹,率其邑人,矫杀迦湿弥罗王而自尊立。乘其战胜之威,西讨健驮逻国,潜兵伏甲,遂杀其王,国族大臣,诛锄殄灭。毁窣堵波,废僧伽蓝,凡一千六百所。兵杀之外,余有九亿人,皆欲诛戮,无遗噍类。时诸辅佐咸进谏曰:“大王威慑强敌,兵不交锋,诛其首恶,黎庶何咎?愿以微躬,代所应死。”王曰:“汝信佛法,崇重冥福,拟成佛果,广说本生,欲传我恶于未来世乎?汝宜复位,勿有再辞。”于是以三亿上族,临信度河岸杀之;三亿中族,下沈信度河流杀之;三亿下族,分赐兵士。于是持其亡国之货,振旅而归。曾未改岁,寻即殂落。于时云雾冥晦,大地震动,暴风奋发。时证果人愍而叹曰:“妄杀无辜,毁灭佛法,堕无间狱,流转未已。”
译 文:
从大城向西南走十四五里,到达 奢羯罗故城。城墙虽然已经毁坏,地基还算坚固,方圆二十多里。里面又筑有小
城,方圆六七里。居民富足,这里是该国的都。
几百年前,有个国王名叫 摩醯逻矩罗(唐土称 大族)。把这座城作为国都,统治印度各国。他有才能智慧,性格勇
敢刚烈,相邻各国,没有不称臣的。 他在处理完国事后的闲暇时间,想要演习佛法,于是下令在僧徒中推举一位才德
杰出的人。 当时所有僧徒都不敢从命。因为这些僧徒没有什么欲望,不求显达。而博学明睿的人,又惧怕国王威严。
这时王府中一个老仆人,出家已久。他言论清新雅致,谈吐内容丰富,对答敏捷,众人一起推举他,让他去回复命令。
国王说:“我敬仰佛法,到处访求有名的僧人,众人却推举这个奴才,来与我谈论。我常认为僧人中贤明者比比皆是,
现在看来,有什么值得尊敬的呢?” 于是发布命令给五印度国,今后佛法都要毁灭,僧徒要被放逐,一个也不能留。
摩揭陀国的 婆锣阿迭多王(唐土称 幼日)。敬仰佛法,爱护百姓。因为大族王滥施刑法暴政,所以自守边界,不
再向大族王按时纳贡。当时大族王着急军队,将要讨伐。幼日王得知消息后,告诉重臣说:“现在听说敌寇将至,我不
忍心两军交战。希望百官赦免我的罪过,留我性命,躲藏到草泽中!” 说完后出宫,托身山野之中。国内感念他的恩德
而慕名追随他的人多达几万,他们一起逃窜到海岛上。大族王把军队交给他的弟弟,渡海前往讨伐。幼日王守卫险要之
处,利用轻装的骑兵诱战,锣鼓一响,奇兵四面出动,活捉大族王,他被反绑着去见幼日王。大族王惭愧自己有失王
道,用衣服蒙住脸。幼日王坐在狮子床上,百官在四周守卫,于是命令侍臣告诉大族王说:“你露出脸来,我有话和你
说。” 大族王回答说:“君臣地位已经改变,现在如仇敌相见,既然不是友好交往,何必还要露面谈话?”幼日王再三告
诫指示,大族王始终不从命。 幼日王子是下达命令,列举他的罪状说:“佛教三宝的福德之田,是一切生灵所依赖的。
你却任凭恶人破坏,毁弃佛教的光辉业绩。上天不保佑你,被我活捉,罪恶不可赦免,应处以死刑。”
当时幼日王的母亲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善于看面相。她听说要杀大族王,急忙告诉幼日王说:“我曾听说大族王相
貌奇特,智慧丰富,想要见一见他。” 幼日王命令带大族王到母亲宫中,幼日王母亲说:“唉,大族王,请不要感到羞耻
啊!世间人事变化无常,尊荣耻辱交替出现,我就像你的母亲,你就像我的儿子。 应该去掉蒙面的衣服,跟我门当面
谈一谈。”大族王说:“我从前是敌国君主,今天称为俘虏,败坏了先王基业,实在无脸见人,不能以身谢罪,所以用衣
蒙面。” 幼日王母亲说:“国家兴衰随时变化,存在灭亡各有运数。若对万物荣辱等同视之,得失就会忘记;若被荣辱左
你心,则毁誉相继产生。你应该相信因果报应,随着时间变化。去掉蒙着的衣服对话,或许可以保全性命。” 大族王答
谢说:“我没有才能却继承先王基业,治理国家丧失王道,弄得国破家亡,虽遭囚禁,还贪图短暂的生命。承蒙您活命
大恩,我当面感谢您厚重的恩德。” 于是去掉了蒙着的衣服,露出脸来。幼日王母亲说:“你当珍惜自己,我会使你善
终。” 随后她告诉幼日王谁:“祖先法典早有训示,要宽恕他人罪过,爱惜众生性命。如今大族王虽然长期作恶,他的福
分还未丧尽。如果啥了这个人,十二年内,人民会饿的面带菜色。不过,他虽有转衰为盛的气度,但终究不是大国君
王,应当占据北方,拥有一小块国土。” 幼日王遵从慈母的命令吗,怜悯亡国君王,把小女儿许配给他,以特殊的礼仪
待他,集中大族王的遗留兵卒,另外给他多派了些侍卫人员。让他们离开了海岛。
大族王的弟弟回国以后自立为王。大族王便丢失了王位,躲藏逃窜到山野中,向北投奔迦湿弥罗国。迦湿弥罗国对他
厚礼相待,怜悯他失去国家,封赐他土地城邑。过了一些年,大族王率领其封地中的人,假托君命杀死了迦湿弥罗国
王,而自己尊称为王。 后又乘着胜利的威风,向西征讨健驮逻国,暗中埋伏兵士武器,于是杀死了犍陀罗王。 该国的
王族大臣,都被诛杀光了。 又摧毁佛塔,废除佛寺,共一千六百所。除了战争中杀死的人之外,余下的九亿人,都想
要诛杀,不留下活口。 当时辅佐他的臣属都进谏说:“你门相信佛法,重视阴间的福德,想要成就佛果,多方宣讲佛陀
本生故事,是想把我的罪恶传到未来之世吗?你门应退回原位,不要再多说了!” 于是他把三亿望族在信度河畔杀害,
把三亿中等族人沉死在信度河,把三亿下等族人分赐给兵士们。然后带着灭亡国家的钱财,凯旋而归。 但还没过上一
年,大族王就死去了。当时云雾昏暗,大地震动,狂风大作。当时已证得佛果的人怜悯地叹息说:“他滥杀无罪的人,
毁灭佛法,所以坠入无间地狱,将在轮回中流转不息。”
注 解:
奢 羯 罗: 其故址在今天 巴基斯坦东北部的锡亚尔科特。
摩醯逻矩罗: 义为“日族” ,原注解中释为“大族”不确。 大约在 公元 515年 继 其父 为 印度 白匈奴帝国之王。
五 印 度:即“五天竺”,指古代印度以区划分为 东 西 南 北 中五部分。
孑 遗 : 遗留 残存。
婆罗阿跌多: 义为“幼日”印度笈多王朝晚期的一个皇帝,大约在 公元 6世纪初继位。
职 贡:古代称藩属 或 对于 朝廷按时的贡纳。
师 子 床:即 狮子床,狮子座,佛为人中之狮子。 故其坐卧之具为 狮子床,狮子座。
世间无常:人世间的事,没有固定不变的。
无 常:谓世间的一切事物不能久坐,都处于生灭变异之中。
业 报:业因与果报。谓一切行为都有果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缧 绁:囚禁。
娉:婚配。
迦 湿 弥 罗:即 今天 克什米尔。
矫 杀:假托君名以杀人。
健 驮 逻 :其地在 今天的 阿富汗 境内的 库纳尔河 与 今天 巴基斯坦的印度河之间。
殄 灭:消灭 灭绝。
噍 类:活着的人。
冥 福:迷信谓死者在阴间所享之福。
流 转:佛教指因果相续而生起的一切世界现象,包括众生生死在内。
奢 羯 罗:其故地在 今天巴基斯坦东北部的 锡亚尔科特。
世 亲 菩 萨:是无著的弟弟,也是古印度大乘佛教 瑜伽行派的 创始人之一。
《胜义谛论》: 此书不见于汉译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