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实际上历史上的袁绍确实仁慈爱民。但是因为败给了曹操,导致形象被丑化,难道雄踞河北的袁绍,真的是个像新三国里那样天真逗比的草包吗?既然这么草包,为何荀彧和郭嘉都曾投效于袁绍呢?
东汉末年的袁绍,他的政策是相当宽和的,所以由渤海一郡很快雄踞四州,袁绍病死后,河北百姓纷纷落泪,无不痛哭流涕。
这时候就有人问了,袁绍可是四世三公啊,他仁慈爱民?不是刘备才是最爱民的吗?
但实际上不是的,袁绍和刘备走的路线完全不一样,但是因为根据演义和影视剧的影响,我们总是觉得刘备走的是接地气的亲民路线,袁绍走的是精英阶层的拉拢士族路线,但实际上真实情况是反过来的。
荀彧评价袁绍:绍,布衣之雄,能聚人而不能用。荀攸也说过:绍以宽厚得民心。布衣之雄,宽厚。荀氏的这俩叔侄对于袁绍善待民众还是很认可的。
刘备呢,周瑜评价:刘备以枭雄之姿。 贾诩也说过:刘备,雄才。吕布也说过:大耳贼,我XXX你XX的。
总之不同于袁绍的善待百姓路线,刘备更受士族豪强欢迎。刘备作为汉室宗亲,效仿的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拉拢世家的做法,各世家纷纷接纳就是显著效果。而刘备这个人,前半辈子没有稳定地盘,如果真的靠亲民路线来实现收益,无论是时间还是成本都有点高。而东汉末年的门阀制度下,士族的影响力凝聚力远胜那些没什么组织力的平民。
这时候又有人问了,既然这样,可是刘表嗝了个大屁之后,还有那么多老百姓跟着刘备走啊,这不就是亲民路线吗?
实际上这是荆襄世家之一的马氏五常投靠了刘备,于是马氏组织民众跟随刘备。可见世家的号召力非同凡响的。
所以说刘备的仁慈是在拉拢世家的基础上,而对于平民的关怀远不及袁绍。
而且东汉末年,三公的位置都是可以花钱买到的,如果袁绍仅仅凭借四世三公的名气,大家就能跟着你干,那也太天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