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昔有国,西接千里之森,东临百里之溪,故称森溪国。
此国方圆不足百里,百姓未过十万,行政以府、县、村三级划之。
为贺国之百岁,王令各府行好事百件,美其名曰“百事令”。
府官令各县行好事百件,县官令各村行好事百件,村官令村吏各行好事百件。
却说有一村名“晖泄”,有村官一位,村吏五名,村民廿户百十人。
按“百事令”,村吏当为好事六百。
奈何村小事疏,众吏终日一筹莫展。
一日村官读史有感,对众吏道:古有二十四孝者“涤亲溺器”,我等何不仿之?
于是乎,众吏每日晨起奔走各户,进户直取其便桶尿壶涤之,
并使人从旁笔录后令各户主签字画押,历月方完“百事令”。
吏甲叹:官倒似了儿子!
吏乙道:足矣,若二百岁时定累成孙子了!
后有好事者作诗云:
做官自愿为众仆,
奈何好事有定数,
却问尔辈子孙里,
几人尽孝能赛吾?
此国方圆不足百里,百姓未过十万,行政以府、县、村三级划之。
为贺国之百岁,王令各府行好事百件,美其名曰“百事令”。
府官令各县行好事百件,县官令各村行好事百件,村官令村吏各行好事百件。
却说有一村名“晖泄”,有村官一位,村吏五名,村民廿户百十人。
按“百事令”,村吏当为好事六百。
奈何村小事疏,众吏终日一筹莫展。
一日村官读史有感,对众吏道:古有二十四孝者“涤亲溺器”,我等何不仿之?
于是乎,众吏每日晨起奔走各户,进户直取其便桶尿壶涤之,
并使人从旁笔录后令各户主签字画押,历月方完“百事令”。
吏甲叹:官倒似了儿子!
吏乙道:足矣,若二百岁时定累成孙子了!
后有好事者作诗云:
做官自愿为众仆,
奈何好事有定数,
却问尔辈子孙里,
几人尽孝能赛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