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选基金时,首先关注的是基金业绩,而基金公司宣传基金经理时,业绩也是最有效的广告词。但我们平时看基金业绩时,仍然有很多误区,今天就来说说什么才是看基金业绩的正确姿势。
看基金业绩的误区有哪些?
(1)投资者将短期业绩与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过度进行关联
很多人觉得某某基金经理最近业绩很好,就说明他的投资能力很强。然而事实是,时间越短,基金的业绩跟运气的相关性越高,跟能力相关性越弱。
比如今年押中了新能源赛道的基金都有不错的表现,但运气成分大于实力成分。
(2)关注长期业绩,但忽略基金经理变动
在短期业绩和长期业绩里,我们一定要更关注长期业绩,但在评价长期业绩时,也要关注基金经理的变动情况。
在持有一只基金之前需要确认那位获得良好回报记录的基金经理仍在职,并关注对持有的基金的基金经理的变动情况。因为基金经理的变更将使基金历史业绩的可参考性大打折扣而失去了通过基金历史业绩做决策的意义。也许某只基金在每个时期都有着可观的长期收益,但帮助实现这些巨大收益的人员已经离职或转到了另一只基金。在这种情况下,该基金的长期记录可能与将来的业绩表现无关。
(3)关注基金经理任职年化,但忽略期间市场表现
A股市场点位波动非常大,任职起点不一样会非常影响基金经理的任职年化回报。比如任职起始时间时2005年还是2007年,是2014年还是2015年,任职年化回报会存在天壤之别。因此任职年化回报高的基金经理未必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优秀,任职年化回报低的基金经理也未必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不优秀,任何忽略期间市场表现单纯谈基金经理任职年化都过于片面。
如何正确看待基金业绩?
1、了解总收益的构成
各大基金平台上推送基金的时候,通常会附上该基金近几年的回报涨幅来作为基金优劣的佐证,但基金的回报涨幅经常使用总收益。总收益由资本回报率(因债券和股票等资产价格波动获得的收益)和收入回报率(股票或债券的分红派息收入)构成,并考虑了基金红利再投资收益。如果投资人没有选择红利再投资,那么其获得的收益率可能低于基金公司公布的总回报率。
2、选择合适的业绩对照标准
在对比基金的业绩之前,需要确认这些基金是否在同一分类中,不同分类的基金其风险与收益特征并不一样,不具有可比性。比如灵活型与混合偏债型,尽管同属于混合型基金大类,但由于股票仓位的差别,长期来看风险收益特征有很大差异。
选择指数作为业绩参考基准是一种常见评价基金业绩的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需要挑选合适的指数来与基金做比较。如沪深300指数会是大盘基金的常用基准,医药基金选择医药行业指数则更为合理。如果对于挑选合适指数感到困惑,也可以参考基金招募说明书中使用的业绩基准指数。
3、专注于基金长期和逐年业绩表现
基金的总回报率可以用来衡量基金的业绩表现,短期的高回报率有可能是专注某一行业或者热点主题后的运气使然,而基金的“长期”业绩表现才是基金经理专业程度的重要衡量指标。因为在经历了牛熊市轮换后,如基金还能获得比较高的逐年和长期回报率,说明该基金经得起市场的涨跌考验,其投资能力与风控能力获得了良好的验证。
关注长期的业绩榜单的另一个好处是能够对投资预期收益率有更加理性的认知。如果将时间轴拉长,长跑冠军基的年化收益大概在17%-22%之间。由此可见,在资本市场的周期性影响下,牛市伴随的短期收益率突出很难具有普遍的持续性,投资者在坚持长期投资的同时需要对投资收益有更加合理的预期,避免被短期的市场情绪左右。
此外,投资人还应当检查基金的逐年回报,观察年度超额收益是否稳定,避免短期业绩的“光环效应”。
其实,我们要分析基金经理的业绩,仅仅靠观察他们的业绩远远不够。还需要了解基金经理们是如何取得这样的业绩的,那么如何分析基金经理的业绩取得过程呢?
基金经理创造收益的方法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选股、二是交易,可以分别从这两个角度来分析基金经理的业绩创造。
1、关注换手率指标
要区别基金经理的业绩创造来源于选股还是交易,可以通过换手率指标,基金换手率,又称“持股周转率”,是指基金经理一段时间内转手买卖股票的频率,即基金投资组合在这段时间的变化情况,可以衡量基金投资组合的变化频率,也可以看出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
换手率高的一般基金经理会跟随市场行情做轮动,属于交易型选手,换手率低的一般收益来源于选股,属于选股型选手。
2、关注选股型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
看基金经理的选股收益如何
我们可以观察基金经理最新季度报告新增的重仓股一段时间的走势情况包括历史走势和增仓后一段时间,如果在接下来股票呈现上涨的走势,那么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可以判断比较高。
3、关注交易型基金经理的稳定性
对于交易型基金经理,要更关注其业绩稳定性,希望他们在每一年都能够获取到相对理想的业绩,不至于来回切换,来回挨打。
以上就是我们关注基金业绩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比起按排行榜、追热门买基金是需要作更多的功课,但当我们认真分析一只基金后,在波动中也更容易坚定持有,做真正的长期主义
看基金业绩的误区有哪些?
(1)投资者将短期业绩与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过度进行关联
很多人觉得某某基金经理最近业绩很好,就说明他的投资能力很强。然而事实是,时间越短,基金的业绩跟运气的相关性越高,跟能力相关性越弱。
比如今年押中了新能源赛道的基金都有不错的表现,但运气成分大于实力成分。
(2)关注长期业绩,但忽略基金经理变动
在短期业绩和长期业绩里,我们一定要更关注长期业绩,但在评价长期业绩时,也要关注基金经理的变动情况。
在持有一只基金之前需要确认那位获得良好回报记录的基金经理仍在职,并关注对持有的基金的基金经理的变动情况。因为基金经理的变更将使基金历史业绩的可参考性大打折扣而失去了通过基金历史业绩做决策的意义。也许某只基金在每个时期都有着可观的长期收益,但帮助实现这些巨大收益的人员已经离职或转到了另一只基金。在这种情况下,该基金的长期记录可能与将来的业绩表现无关。
(3)关注基金经理任职年化,但忽略期间市场表现
A股市场点位波动非常大,任职起点不一样会非常影响基金经理的任职年化回报。比如任职起始时间时2005年还是2007年,是2014年还是2015年,任职年化回报会存在天壤之别。因此任职年化回报高的基金经理未必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优秀,任职年化回报低的基金经理也未必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不优秀,任何忽略期间市场表现单纯谈基金经理任职年化都过于片面。
如何正确看待基金业绩?
1、了解总收益的构成
各大基金平台上推送基金的时候,通常会附上该基金近几年的回报涨幅来作为基金优劣的佐证,但基金的回报涨幅经常使用总收益。总收益由资本回报率(因债券和股票等资产价格波动获得的收益)和收入回报率(股票或债券的分红派息收入)构成,并考虑了基金红利再投资收益。如果投资人没有选择红利再投资,那么其获得的收益率可能低于基金公司公布的总回报率。
2、选择合适的业绩对照标准
在对比基金的业绩之前,需要确认这些基金是否在同一分类中,不同分类的基金其风险与收益特征并不一样,不具有可比性。比如灵活型与混合偏债型,尽管同属于混合型基金大类,但由于股票仓位的差别,长期来看风险收益特征有很大差异。
选择指数作为业绩参考基准是一种常见评价基金业绩的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需要挑选合适的指数来与基金做比较。如沪深300指数会是大盘基金的常用基准,医药基金选择医药行业指数则更为合理。如果对于挑选合适指数感到困惑,也可以参考基金招募说明书中使用的业绩基准指数。
3、专注于基金长期和逐年业绩表现
基金的总回报率可以用来衡量基金的业绩表现,短期的高回报率有可能是专注某一行业或者热点主题后的运气使然,而基金的“长期”业绩表现才是基金经理专业程度的重要衡量指标。因为在经历了牛熊市轮换后,如基金还能获得比较高的逐年和长期回报率,说明该基金经得起市场的涨跌考验,其投资能力与风控能力获得了良好的验证。
关注长期的业绩榜单的另一个好处是能够对投资预期收益率有更加理性的认知。如果将时间轴拉长,长跑冠军基的年化收益大概在17%-22%之间。由此可见,在资本市场的周期性影响下,牛市伴随的短期收益率突出很难具有普遍的持续性,投资者在坚持长期投资的同时需要对投资收益有更加合理的预期,避免被短期的市场情绪左右。
此外,投资人还应当检查基金的逐年回报,观察年度超额收益是否稳定,避免短期业绩的“光环效应”。
其实,我们要分析基金经理的业绩,仅仅靠观察他们的业绩远远不够。还需要了解基金经理们是如何取得这样的业绩的,那么如何分析基金经理的业绩取得过程呢?
基金经理创造收益的方法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选股、二是交易,可以分别从这两个角度来分析基金经理的业绩创造。
1、关注换手率指标
要区别基金经理的业绩创造来源于选股还是交易,可以通过换手率指标,基金换手率,又称“持股周转率”,是指基金经理一段时间内转手买卖股票的频率,即基金投资组合在这段时间的变化情况,可以衡量基金投资组合的变化频率,也可以看出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
换手率高的一般基金经理会跟随市场行情做轮动,属于交易型选手,换手率低的一般收益来源于选股,属于选股型选手。
2、关注选股型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
看基金经理的选股收益如何
我们可以观察基金经理最新季度报告新增的重仓股一段时间的走势情况包括历史走势和增仓后一段时间,如果在接下来股票呈现上涨的走势,那么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可以判断比较高。
3、关注交易型基金经理的稳定性
对于交易型基金经理,要更关注其业绩稳定性,希望他们在每一年都能够获取到相对理想的业绩,不至于来回切换,来回挨打。
以上就是我们关注基金业绩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比起按排行榜、追热门买基金是需要作更多的功课,但当我们认真分析一只基金后,在波动中也更容易坚定持有,做真正的长期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