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业零废弃技术——堆肥制作
一、化肥VS有机肥,你将作何选择?
绿色革命以来,化肥的大量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收益。但在化肥大量使用的背后,也带来了很多问题:
首先,大家在施用化肥的时候往往更注重N、P、K等大量元素的使用,而忽略了中微量元素的补充,导致了土壤养分的失衡,也因此引起了一些缺素病害,如:苹果的小叶病,西红柿的脐腐病等;
其次,长期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团粒结构遭到破坏,出现土壤板结现象,土壤保水保肥性降低,容易导致植株根系呼吸受阻,植株根系发育不正常,进一步影响植物养分的吸收;
同时,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了土壤有益微生物含量的剧减,使得土壤活性下降;最直观的便是长期使用化肥的土壤中基本看不到蚯蚓活动。
二、施用有机肥的优点
首先,有机肥主要来源于动物粪便与植物秸秆的发酵,能够为植物生长提供全面的无机养分与有机养分;
其次,施用有机肥可以补充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性,以及自我调节能力;
同时,能够为土壤微生物提供食物和适宜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使土壤充满活力。
三、堆肥的必要性
大家都知道粪便中含有大肠菌、线虫等病菌和有害菌,直接使用会导致病虫害的传播,对食用农产品的人的身体健康也会产生影响;
未腐熟的粪便在土里发酵会产生局部发热,引起“烧根、烧苗”,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
发酵过程中会消耗土壤中的氧气,并且产生甲烷等有害气体,抑制作物生长;由此可见,动物粪便最好经过充分发酵后,再施入农田才会更安全放心。
四、如何科学堆肥?
堆肥是利用微生物的分解代谢,将堆积的有机物中大分子有机物分解矿化,转化成稳定、无害化、富含养分的有机肥的过程。
堆肥的主要原料是咱们身边随处可见的禽畜粪便和作物秸秆。他们在合适的碳氮比、温度、氧气、湿度条件下,经过发酵翻堆,便可以成为优质的有机肥。
影响堆肥发酵的几个重要因素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C/N(碳氮比)了,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时,每吸收5份C时,约需要吸收1份N,来构成它自身细胞体,而在吸收5份碳时,大约需要消耗20份有机碳来取得能量,所以理论上堆肥的碳氮比为25:1的时候,堆肥的效率最高。
一般堆肥的碳氮比在20~30:1的时候比较合适,我们常见的牛粪、马粪、羊粪可以直接发酵,而猪粪、鸡粪一般在与稻草或麦秸2:1混合后,发酵效果比较好。
其次是温度,温度包含环境温度和堆体温度两部分,环境温度要保证堆肥初始时微生物能够繁殖,一般0℃以上,堆肥才能够启动。发酵温度越高,微生物群体活性越强,分解效率越高,同时,高温能够杀死或者抑制病原菌和杂草种子,但是温度不能过高;一般55℃以上3天或者50℃10天,能达到杀死病原菌和杂草种子要求。
下一个是氧气,微生物生长进行有氧呼吸需要氧气,因此,堆肥过程中需要经常翻堆,来保证氧气的供应,同时堆肥过程中堆体形状不能过高过宽,过高会导致堆体挤压,堆体孔隙度降低,降低堆体氧气含量,导致堆体内部形成厌氧条件,不利于堆肥过程;一般堆体高度在1.2m—1.5m之间,堆体宽度在1.5m—2m之间,呈长条形比较适宜。
水分也是制约堆肥的关键因素,大量研究表明,堆肥适宜含水量在50%—60%。在天气炎热、干燥的情况下,初始水分可多一些,不超过70%;而在气温较低的时候,初始水分可少些,50%左右即可。通常情况下可以用手捏料,指缝有水渗出而不下滴时较为合适。在高温期,水分快速降低,可适当添加水分。若高温期,堆体内层出现大量白色菌丝体,即“白毛” ,则表明该部位缺水。
此外,堆肥时物料里面可以加入一些优菌康有机肥发酵剂菌剂进去,可以加速升温,达到快速彻底腐熟的目的,而且经过优菌康发酵剂腐熟的肥料里面含有大量微生物活动产物以及促生长因子,对于一些土传病害有一定防止效果,能够提高肥料的吸收,促进作物生长,并且土壤里会含有很多有益菌,对作物根系有很好的作用!
具备了上述几个条件,再按要求进行翻堆就可以了。
五、注意事项
翻堆能够防止堆体温度过高,增加堆体进氧量,促进堆肥腐熟,同时使堆体物料混合均匀,保证每部分发酵均匀。
当堆体温度上升到50℃(一般2—3天)后,每2天翻堆一次,大概10—15次,当温度下降到50℃以下,每3天翻堆一次,当温度下降到40℃以下,每7天翻堆一次。
降低到环境温度并稳定后,即停止翻堆;翻堆过程中注意将外部翻到内部,上部翻到下部。
最后,我们来判断一下堆肥是否腐熟,主要有以下感官标准:
1、温度:堆体温度降低至环境温度,翻堆后温度不会上升;
2、气味:无蚊虫、苍蝇聚集,没有难闻气味散发,具有土壤气味;
3、颜色质地:褐色或者棕褐色,质地松散细腻。
一、化肥VS有机肥,你将作何选择?
绿色革命以来,化肥的大量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收益。但在化肥大量使用的背后,也带来了很多问题:
首先,大家在施用化肥的时候往往更注重N、P、K等大量元素的使用,而忽略了中微量元素的补充,导致了土壤养分的失衡,也因此引起了一些缺素病害,如:苹果的小叶病,西红柿的脐腐病等;
其次,长期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团粒结构遭到破坏,出现土壤板结现象,土壤保水保肥性降低,容易导致植株根系呼吸受阻,植株根系发育不正常,进一步影响植物养分的吸收;
同时,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了土壤有益微生物含量的剧减,使得土壤活性下降;最直观的便是长期使用化肥的土壤中基本看不到蚯蚓活动。
二、施用有机肥的优点
首先,有机肥主要来源于动物粪便与植物秸秆的发酵,能够为植物生长提供全面的无机养分与有机养分;
其次,施用有机肥可以补充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性,以及自我调节能力;
同时,能够为土壤微生物提供食物和适宜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使土壤充满活力。
三、堆肥的必要性
大家都知道粪便中含有大肠菌、线虫等病菌和有害菌,直接使用会导致病虫害的传播,对食用农产品的人的身体健康也会产生影响;
未腐熟的粪便在土里发酵会产生局部发热,引起“烧根、烧苗”,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
发酵过程中会消耗土壤中的氧气,并且产生甲烷等有害气体,抑制作物生长;由此可见,动物粪便最好经过充分发酵后,再施入农田才会更安全放心。
四、如何科学堆肥?
堆肥是利用微生物的分解代谢,将堆积的有机物中大分子有机物分解矿化,转化成稳定、无害化、富含养分的有机肥的过程。
堆肥的主要原料是咱们身边随处可见的禽畜粪便和作物秸秆。他们在合适的碳氮比、温度、氧气、湿度条件下,经过发酵翻堆,便可以成为优质的有机肥。
影响堆肥发酵的几个重要因素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C/N(碳氮比)了,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时,每吸收5份C时,约需要吸收1份N,来构成它自身细胞体,而在吸收5份碳时,大约需要消耗20份有机碳来取得能量,所以理论上堆肥的碳氮比为25:1的时候,堆肥的效率最高。
一般堆肥的碳氮比在20~30:1的时候比较合适,我们常见的牛粪、马粪、羊粪可以直接发酵,而猪粪、鸡粪一般在与稻草或麦秸2:1混合后,发酵效果比较好。
其次是温度,温度包含环境温度和堆体温度两部分,环境温度要保证堆肥初始时微生物能够繁殖,一般0℃以上,堆肥才能够启动。发酵温度越高,微生物群体活性越强,分解效率越高,同时,高温能够杀死或者抑制病原菌和杂草种子,但是温度不能过高;一般55℃以上3天或者50℃10天,能达到杀死病原菌和杂草种子要求。
下一个是氧气,微生物生长进行有氧呼吸需要氧气,因此,堆肥过程中需要经常翻堆,来保证氧气的供应,同时堆肥过程中堆体形状不能过高过宽,过高会导致堆体挤压,堆体孔隙度降低,降低堆体氧气含量,导致堆体内部形成厌氧条件,不利于堆肥过程;一般堆体高度在1.2m—1.5m之间,堆体宽度在1.5m—2m之间,呈长条形比较适宜。
水分也是制约堆肥的关键因素,大量研究表明,堆肥适宜含水量在50%—60%。在天气炎热、干燥的情况下,初始水分可多一些,不超过70%;而在气温较低的时候,初始水分可少些,50%左右即可。通常情况下可以用手捏料,指缝有水渗出而不下滴时较为合适。在高温期,水分快速降低,可适当添加水分。若高温期,堆体内层出现大量白色菌丝体,即“白毛” ,则表明该部位缺水。
此外,堆肥时物料里面可以加入一些优菌康有机肥发酵剂菌剂进去,可以加速升温,达到快速彻底腐熟的目的,而且经过优菌康发酵剂腐熟的肥料里面含有大量微生物活动产物以及促生长因子,对于一些土传病害有一定防止效果,能够提高肥料的吸收,促进作物生长,并且土壤里会含有很多有益菌,对作物根系有很好的作用!
具备了上述几个条件,再按要求进行翻堆就可以了。
五、注意事项
翻堆能够防止堆体温度过高,增加堆体进氧量,促进堆肥腐熟,同时使堆体物料混合均匀,保证每部分发酵均匀。
当堆体温度上升到50℃(一般2—3天)后,每2天翻堆一次,大概10—15次,当温度下降到50℃以下,每3天翻堆一次,当温度下降到40℃以下,每7天翻堆一次。
降低到环境温度并稳定后,即停止翻堆;翻堆过程中注意将外部翻到内部,上部翻到下部。
最后,我们来判断一下堆肥是否腐熟,主要有以下感官标准:
1、温度:堆体温度降低至环境温度,翻堆后温度不会上升;
2、气味:无蚊虫、苍蝇聚集,没有难闻气味散发,具有土壤气味;
3、颜色质地:褐色或者棕褐色,质地松散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