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风廉政吧 关注:525贴子:2,365
  • 1回复贴,共1

“事难办”不能让基层干部背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曾经,老百姓一提到到政府部门办事,首先想到的就是不是说进就进的政府机关大门,窗口工作人员不耐烦的态度和难看的脸色,以及极差的办事效率。这种令人“十分不爽”的办事体验,不免让老百姓感到寒心。
我们的党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等,查找并纠正存在的“四风”等问题,政府部门相对以前,“门难进、脸难看”的情景明显好转,但“事难办”的情况却依然存在。
现如今,各级各地政府都有专门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或大厅,老百姓只需要跑一个地方就能办理想办的业务,“门难进”已经彻底成为历史;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的推广,一些地方、一些业务,甚至根本就可以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地办理。而“脸难看”也在各种监督体系下,让窗口工作人员的态度向好的方向发生了转变,对来办事的老百姓说话也客气了,脸上也有了笑容。
“门好不好进、脸好不好看”也许更多地体现在“面子”上,转变起来相对容易,但“事好不好办”牵扯面就比较广了,甚至可能触及某些部门或某些人的利益,被老百姓调侃为“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
基层政府的窗口人员是老百姓接触政府的第一线,不排除某些干部的素质、能力等方面的因素,让老百姓感受到“事难办”,但要让“事难办”彻彻底底成为历史,靠的绝不只是基层。正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一方面,基层承担的都是来自上级职能部门委派的各项任务,充当着政策的宣传员、办事员,工作忙、压力大、任务重、问责多;另一方面,基层是政务服务事务的承担者,但却不是政策的制定者。严格说来,某项业务需要谁来办(责任部门)、怎么办(办理流程)、办多久(办理时限)等,基层并没有太多的发言权,更多的程序和内容都是被上级职能部门把得牢牢的,你一旦不按规定办,相应的问责就会随之而来。即使不涉及追责问责,但每年的考核,不定期的督导等,也只会让基层干部重负不堪。这就是基层干部“权力不大,责任不小”的真实写照。
总的说来,我们党和国家的政策是好的,但一些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在落实政策的时候,没有认真思考,没有仔细谋划,没有结合实际,导致几个部门的政策相互矛盾、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审批程序繁琐复杂、工作中难以执行等等,明明一个部门能够证明的事情非要几个部门签字盖章,明明可以“大数据”查询的信息非要群众来回跑。甚至有的职能部门,不主动担当、作为,为规避自身责任让下级“背锅”。
综上所述,“事难办”绝不能简单地甩锅给基层。要彻底解决“事难办”的问题,需要上级职能部门结合实际认真思考谋划、抓大放小,各级党员干部养成“在其位谋其政”的“责任感”,主动担当作为,秉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继续深化改革政府职能,细化职能分工,将责任细化到个人,加快部门之间协调机制形成,充分运用好网络数据运行平台,让党员干部拥有“干成事”的条件支撑。


IP属地:重庆1楼2021-12-28 18:38回复


    2楼2021-12-28 19: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