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也好,资治通鉴也罢,在李渊起兵的时间点上都选择了大业十三年。当然资治通鉴有暗示,司马光不亏是司马光,这点先不说。
单单说下,有时喜欢诗词歌赋也能对了解历史有帮助。话不多说,白居易:《隋堤柳》龙舟未过彭城阁,义旗已入长安宫。这句交代的很清楚了,无论是北史还是隋书又或者是资治通鉴,杨广在最后一次下江都的时间描述上都是大业十二年。而李渊起兵却写在大业十三年。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州府长官不可能妄言。所以这就是所说的彭城阁之变吧。(江都宫内无此阁)
那么究竟是杨广从江都往回赶,还是到江都去的时候发生的呢?同样作为唐代诗人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首诗表述的是去江都。官史载江都新建好了一艘龙舟,随后杨广去的江都。
社科院的《隋书》的修撰、流传与整理一文,已经指出隋朝有当朝史书编写(官编、私编都有)。焚书灭迹可以,但众人的嘴是无论如何也堵不上的,虽然杨广劳民伤财、刚愎自用,但是不要去刻意黑他,同时粉饰自己。
单单说下,有时喜欢诗词歌赋也能对了解历史有帮助。话不多说,白居易:《隋堤柳》龙舟未过彭城阁,义旗已入长安宫。这句交代的很清楚了,无论是北史还是隋书又或者是资治通鉴,杨广在最后一次下江都的时间描述上都是大业十二年。而李渊起兵却写在大业十三年。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州府长官不可能妄言。所以这就是所说的彭城阁之变吧。(江都宫内无此阁)
那么究竟是杨广从江都往回赶,还是到江都去的时候发生的呢?同样作为唐代诗人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首诗表述的是去江都。官史载江都新建好了一艘龙舟,随后杨广去的江都。
社科院的《隋书》的修撰、流传与整理一文,已经指出隋朝有当朝史书编写(官编、私编都有)。焚书灭迹可以,但众人的嘴是无论如何也堵不上的,虽然杨广劳民伤财、刚愎自用,但是不要去刻意黑他,同时粉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