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厦门大学
发布时间: 2008-10-15 03:26 来源:光明日报
【厦大】精神
厦大的风景
朱水涌
无论你是站在宏伟的上弦场眺望大海,听燕子声声,看风帆争流,还是漫步于幽雅的芙蓉湖畔,感受椰树下绿茵上晨读
的诗意,倩影对对,或者是踏着绿荫筛选的阳光走进“情人谷”,领略碧水翠峦山风,静思默想宇宙苍穹,你都会由衷地赞叹:太美了,厦大!当年鲁迅就这样告诉许广平:“这里风景佳绝。”但你又分明感受到这佳绝的风景不仅仅是南国四季的绚丽,它还流淌着一股足以让人怦然心动的血性。像所有的名校一样,厦大有属于自己的永恒风景,这种风景与一个人的生命连在一起,厦大人亲切地称这个人为“我们的校主”。
“我们的校主”是厦大人最尊敬最有凝聚力的话语。无论在校园内校园外,也无论在故园在异水他乡,只要你是厦大人,只要你说起“我们的校主”,就会有无数颗赤诚的心连在一起跳动,你就不会寂寥孤单,你的心中就会升腾起一种久违的激动和力量。“我们的校主”是陈嘉庚,在天上他是一颗星,在地上他是一位拄着拐杖永远在厦大校园里行走的老人。
当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刚刚踏进20世纪的门槛时,中国正经历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文化启蒙,实业救国,乡村建设,人们在寻找着屈辱民族走向复兴的拐点,陈嘉庚则坚信:“教育乃立国之本”。
从1893年开始,陈嘉庚就把海外生意场上打拼而得的积蓄,一次次携回祖国,犹如痴绝的精卫,衔着一块块五彩石,日日不歇地在故乡垒起了一座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和专门教育的集美学村。然而他又深知,能“使我国得以与世界各强国居同等之地位”者,还在于能创造“最新最完善之文化”的大学。1919年,他患当时尚属致命险症的阑尾炎,病中他甚至立了遗嘱。但当他从死神手中挣脱出来时,生命中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创办厦门大学。那一年,他抛离家小,托付产业,尽数带上企业红利,从新加坡回到故乡,为创办厦门大学奔走呼告。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时教育界一言九鼎的蔡元培主张厦大“不宜速办”。但陈嘉庚是闽南人,闽南人来自中原,血脉里流淌着黄河的骨血,黄河奔流不回头;闽南人面向大海,胸中翻卷着天风海涛,天风卷起千重浪。陈嘉庚的回应是,“当此风雨飘摇之际,国势岌岌可危之时”,创办厦门大学又“岂能久待”;他向往着厦大“为吾国放一异彩”,相信“今日不达,尚有来日;及身不达,尚有子孙;如精卫之填海,愚公之移山,终有贯彻目的之一日”。1921年4月6日,厦门大学成立,成立大会上悬挂的是陈嘉庚亲自敲定的四个大字——自强不息。
沧波万里,精卫鸣叫,陈嘉庚说:“厦大既办,当成南方之强。”他要厦大“研究高深学问,养成专门人才,阐扬世界文化”,建成一所“能与世界各大学相颉颃”的现代中国大学。反省中国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和世界从海洋开拓出来的现代道路,厦大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海洋学系;为了“博集东西各国之学术及其精神”,陈嘉庚不惜重金聘请,任国内外群贤备至,百川交汇;从“阐发中国固有学艺之美质”出发,厦大继北大、清华之后建立了国学研究院。我时常想像校主当年的身份,是商人,又何来如此高远的文化境界?是教育家,又何来如此巨资创办中国南部的教育王国?倘若是两者集于一身,其凝结点又在何处?
我没有找到答案,我只知道,当陈嘉庚公司濒临倒闭、现实无情地要他在办厦大与拯救公司之间作出抉择时,他做出了“宁愿公司崩盘,不能停办厦大”和出卖大厦办厦大的壮举;当国民政府要把厦大更名为福建大学时,他将拐杖指向当时主掌教育部的陈立夫和主掌参政院的孔祥熙,他说,无故将厦门大学改为福建大学,“疑政府将步甲午故智,如台湾之放弃”,言语之重,令四座目瞪口呆,厦大因此成为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唯一没有变动过校名的名校。卖大厦办厦大的壮举,厦大更名的风波,显示的是一种胆略,一种担当,它何止是商人或教育家的身份所为,更是民族血的蒸汽和生命的喷薄。
发布时间: 2008-10-15 03:26 来源:光明日报
【厦大】精神
厦大的风景
朱水涌
无论你是站在宏伟的上弦场眺望大海,听燕子声声,看风帆争流,还是漫步于幽雅的芙蓉湖畔,感受椰树下绿茵上晨读
的诗意,倩影对对,或者是踏着绿荫筛选的阳光走进“情人谷”,领略碧水翠峦山风,静思默想宇宙苍穹,你都会由衷地赞叹:太美了,厦大!当年鲁迅就这样告诉许广平:“这里风景佳绝。”但你又分明感受到这佳绝的风景不仅仅是南国四季的绚丽,它还流淌着一股足以让人怦然心动的血性。像所有的名校一样,厦大有属于自己的永恒风景,这种风景与一个人的生命连在一起,厦大人亲切地称这个人为“我们的校主”。
“我们的校主”是厦大人最尊敬最有凝聚力的话语。无论在校园内校园外,也无论在故园在异水他乡,只要你是厦大人,只要你说起“我们的校主”,就会有无数颗赤诚的心连在一起跳动,你就不会寂寥孤单,你的心中就会升腾起一种久违的激动和力量。“我们的校主”是陈嘉庚,在天上他是一颗星,在地上他是一位拄着拐杖永远在厦大校园里行走的老人。
当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刚刚踏进20世纪的门槛时,中国正经历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文化启蒙,实业救国,乡村建设,人们在寻找着屈辱民族走向复兴的拐点,陈嘉庚则坚信:“教育乃立国之本”。
从1893年开始,陈嘉庚就把海外生意场上打拼而得的积蓄,一次次携回祖国,犹如痴绝的精卫,衔着一块块五彩石,日日不歇地在故乡垒起了一座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和专门教育的集美学村。然而他又深知,能“使我国得以与世界各强国居同等之地位”者,还在于能创造“最新最完善之文化”的大学。1919年,他患当时尚属致命险症的阑尾炎,病中他甚至立了遗嘱。但当他从死神手中挣脱出来时,生命中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创办厦门大学。那一年,他抛离家小,托付产业,尽数带上企业红利,从新加坡回到故乡,为创办厦门大学奔走呼告。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时教育界一言九鼎的蔡元培主张厦大“不宜速办”。但陈嘉庚是闽南人,闽南人来自中原,血脉里流淌着黄河的骨血,黄河奔流不回头;闽南人面向大海,胸中翻卷着天风海涛,天风卷起千重浪。陈嘉庚的回应是,“当此风雨飘摇之际,国势岌岌可危之时”,创办厦门大学又“岂能久待”;他向往着厦大“为吾国放一异彩”,相信“今日不达,尚有来日;及身不达,尚有子孙;如精卫之填海,愚公之移山,终有贯彻目的之一日”。1921年4月6日,厦门大学成立,成立大会上悬挂的是陈嘉庚亲自敲定的四个大字——自强不息。
沧波万里,精卫鸣叫,陈嘉庚说:“厦大既办,当成南方之强。”他要厦大“研究高深学问,养成专门人才,阐扬世界文化”,建成一所“能与世界各大学相颉颃”的现代中国大学。反省中国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和世界从海洋开拓出来的现代道路,厦大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海洋学系;为了“博集东西各国之学术及其精神”,陈嘉庚不惜重金聘请,任国内外群贤备至,百川交汇;从“阐发中国固有学艺之美质”出发,厦大继北大、清华之后建立了国学研究院。我时常想像校主当年的身份,是商人,又何来如此高远的文化境界?是教育家,又何来如此巨资创办中国南部的教育王国?倘若是两者集于一身,其凝结点又在何处?
我没有找到答案,我只知道,当陈嘉庚公司濒临倒闭、现实无情地要他在办厦大与拯救公司之间作出抉择时,他做出了“宁愿公司崩盘,不能停办厦大”和出卖大厦办厦大的壮举;当国民政府要把厦大更名为福建大学时,他将拐杖指向当时主掌教育部的陈立夫和主掌参政院的孔祥熙,他说,无故将厦门大学改为福建大学,“疑政府将步甲午故智,如台湾之放弃”,言语之重,令四座目瞪口呆,厦大因此成为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唯一没有变动过校名的名校。卖大厦办厦大的壮举,厦大更名的风波,显示的是一种胆略,一种担当,它何止是商人或教育家的身份所为,更是民族血的蒸汽和生命的喷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