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源在于:我们总往下壶装入超量的水(泄压阀下方),然后中途强制终止萃取,以至出液量不稳定。
观察到某种迹象时就离火,液面高度看着合适时用冰水或毛巾冷却下壶,都是极度不可靠的土办法。我之前一直采用后者,称量了几次出液后发现误差在 ±7 克左右——用过意式机的人都应该知道这几克的误差量能把咖啡弄得多难喝。所以我建议,直接称量下壶的水量,每次都持续加热到不出液为止,这样才能得到稳定的出液量。如果发现过萃了,就减少下壶的水量,如果发现萃取不足,就增加下壶的水量——永远只调整下壶的水量,其他变量保持不变。
最后分享下我的参数:
1. 两杯份双阀壶(增压阀拆了所以相当于一个三杯份单阀壶);
2. 意式研磨度,别相信那些什么会爆炸的鬼话;
3. 粉量 18 g,也就是不压粉刚好装满粉槽的量;
4. 电炉 2.5 档;
5. 下壶装 68 克室温水。
最后出液 34 ± 2 克——也就是说粉液比在 1 : 2 左右,单讲浓度已经是标准 espresso 了。有意式粉的朋友可以试试这个 recipe,看看能不能把你家附近的独立咖啡馆给秒了。
观察到某种迹象时就离火,液面高度看着合适时用冰水或毛巾冷却下壶,都是极度不可靠的土办法。我之前一直采用后者,称量了几次出液后发现误差在 ±7 克左右——用过意式机的人都应该知道这几克的误差量能把咖啡弄得多难喝。所以我建议,直接称量下壶的水量,每次都持续加热到不出液为止,这样才能得到稳定的出液量。如果发现过萃了,就减少下壶的水量,如果发现萃取不足,就增加下壶的水量——永远只调整下壶的水量,其他变量保持不变。
最后分享下我的参数:
1. 两杯份双阀壶(增压阀拆了所以相当于一个三杯份单阀壶);
2. 意式研磨度,别相信那些什么会爆炸的鬼话;
3. 粉量 18 g,也就是不压粉刚好装满粉槽的量;
4. 电炉 2.5 档;
5. 下壶装 68 克室温水。
最后出液 34 ± 2 克——也就是说粉液比在 1 : 2 左右,单讲浓度已经是标准 espresso 了。有意式粉的朋友可以试试这个 recipe,看看能不能把你家附近的独立咖啡馆给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