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60,574贴子:2,995,957
  • 24回复贴,共1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的一种解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个解法的灵感来源于老子里的另一段话:“……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这里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德”与“失”是对应关系,也就是说,这里的“德”其实应该是通“得”的,两句之间也正好形成对仗关系。我们平时说得失得失嘛。
于是我们就可以猜测:老子在《道德经》里所讲的德会不会在不同的地方有两种不同的用法,一种用法是和道相对应的,也即道为万物之源,德为道映射在万物上所体现出的规律,两者皆为抽象之事,却又有着一些区别;而另一种用法就是“得”的通假字,即得到之意。
这样我们再回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如果大胆理解为“上德不得,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得,是以无德”(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上得不得,是以有德。下得不失得,是以无德”,或者干脆理解为“上得不得,是以有得。下得不失得,是以无得”,具体哪种理解法好可能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究)就好理解的多了,老子不正是强调无为、不得、弗居、物壮则老吗?所以不得之得才是上等之得呀,这才真正是符合道的德呀!相反,处处强调得失、无时无刻不在意索取的得不正是下等的得吗?所以本质上也是“无得”,或者“无德”的。
一家之言,贻笑大方。


IP属地:上海1楼2022-09-27 10:21回复
    德者内也,得者外也。用现代话说:自己本有已有不是别人的叫德;自己没有从外界他人获取而来的叫得。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09-27 10:28
    回复
      确实贻笑大方。你看看我的解读。或多读几遍道德经,多思考。或读点其它的书。懂马哲吗?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09-27 10:38
      收起回复
        真正的上德丶玄德丶孔德,就象无尽的深谷,本身是空的,无德不德也。但正因为空,所以,道如流水不断流进来而不失,这叫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丶玄德深矣远矣丶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2-09-27 10:38
        回复
          得失 終究 還是 在於?


          IP属地:中国台湾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2-09-27 13:09
          回复
            上下以时间概念论,上德讲的就是道者行于天地,给天地立规矩的故事,当时并不存在德的问题,但是立了规矩就是德的产生了,这就是有德。下德就是指现代的德,规矩,比起早先上德千面万化,但是依然是德的存在,具备上德的属性。这是无德,何为无德,就是无之以为用的无。对应上方有德,下方无德,告诉我们,德的产生是有内在的无起到主导作用的。这个德,包含各种德,无论是宗教的,非宗教的,唯心的唯物的。所以这句话基本上古今通用。万金油的存在。


            IP属地:河北7楼2022-09-27 17:20
            收起回复
              韩非是释作得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2-09-27 21:22
              收起回复
                最近重新拿出泛黄的笔记,只不过13.4年,可水笔记录竟然模糊了。下德是咱们普通凡人常态,所以必须不失德犹如当时城管居士在论坛问,少年言豫兮犹兮严兮敦兮!孰能浊以徐清?既完成任务又要照顾摊贩。肯定会在灰色地带游走,因为你德不够。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2-09-28 09:05
                收起回复
                  上士闻道,中士闻道,下士闻道,在贴吧中,大部分也是下士。


                  IP属地:辽宁11楼2022-09-29 05:47
                  回复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IP属地:中国台湾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2-09-30 08:50
                    回复
                      上德不標榜德行,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IP属地:中国台湾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2-09-30 08:55
                      收起回复
                        之前回复别人的 我直接拿过来发这了 老子德篇是指他那会社会已然失德 仁 义了 博弈利益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大 他的失去是一种必然的进程 礼是套在社会形式上的一种粉饰 解决不了内在的问题 礼制的贻害是长久远的 人们的行为屈存于表象 内在的注重会丧失 且良好的品德是令人怀疑的 因为罪恶隐藏于礼法之下 礼会粉饰那罪恶 人们的罪恶 那百姓的悲鸣 都会变成那令人津津乐道的政绩 外族入侵 人不如畜牲 后被修饰成外夷同化于我族之文化等言论 让人拍手称快!君子不应因环境所左右内心的品德 重为轻根 静为躁君 轻则失本 躁则失君 弗志 弗为 不以个人意志喜好去做该做的事情 其本来归于情 凡事所为 所遇诸事皆不为其所动 不是无情 而是恰恰体会到了复命归于情那自然表露的自在 是本来如此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3-05-14 17: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