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知道,这绝对是个不讨好的题目。
如果说林黛玉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最独特最经典最有名的一个女性形象,那薛宝钗一定是最被误解的那一个。
整个一妥妥的招黑体质啊。
你说就小红和坠儿那两个小丫鬟,你既不怕她们乱嚼舌根子,也谈不上她们以后会打击报复,你干嘛喊出那一句“颦儿,我看你往哪里藏!”从此被人贴上“奸诈”的标签。
然后金钏儿投井,你为了宽王夫人的心,说“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又被人贴上了“薄情”的标签。
甚至还有人觉得林黛玉体弱肺上有问题,经不起折腾,你还没事就送燕窝给她吃,最终害了世外仙姝性命,又被人贴上了“恶毒”的标签,等等等等。
这这这。。。
这是当曹公本人对宝钗的评语“山中高士晶莹雪”白写了吗?
说说我个人的理解和观感吧。
滴翠亭事件的前提是曹公写了全书中宝钗的唯一一次孩童意趣、儿女情态的宝钗扑蝶这个名场面。
在这样的心境下,宝钗作出那样反应,像不像我们小时候扯了某位小伙伴的辫子,然后指着身边人说,是她,不是我。
这是具有童真状态也就是“不正常”状态之下的宝钗,若是换了平时的她,高情商、高智商的宝钗,至少有一百种方法处置这种情况,且不尴尬。
再说对待金钏儿包括后面的尤三姐,宝钗的寡淡之语,那是她身份环境、人物性格和小说历史背景所致的自然反应,这跟黛玉说刘姥姥“母蝗虫”是一个道理。
至于燕窝之事,基本没有探讨的必要。
就我个人而言,从年少到不惑,人生的每个阶段读红楼都有不同收获,从不喜黛玉、黛玉也美、终爱黛玉的同时欣赏宝钗、反感宝钗、宝钗也行的变化,也是从天真烂漫人皆好到接受屠龙少年终成龙的过程。
那宝钗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其实,我个人觉得,宝钗是全书中最具“现代性”的一个人物,其他人无论黛玉宝玉、湘云晴雯等等都是热烈鲜活的,像是永远活在太虚幻境中的神仙人物,而只有宝钗才像我们身边一个活生生的人。
她特立独行,所以才在一众红的绿的里面极素极简,就连居住的房间让贾母都瘆得慌,她也不以为意。
但她也审时度势,所以抄检大观园的迹象稍微展现,她便不假思索马上搬出。
她反感绑架,所以最开始宝玉舔过来的时候,让她被动当了不受欢迎的“第三者”,她心中甚厌。
但她也头脑清醒,所以在入宫待选失败后,回头看看身边的人,也只有宝玉还略微入眼,便就接受了“金玉良缘”的走势。
自我自知自醒,且做什么事都有目标目的,擅长KPI,又与一般人交情极淡,与自己在意的人不会表达需求只会默默关心,你说这样的人,像不像现实中大多数的我们。
而这样的宝钗,你愿意与她做朋友吗?
就像,你愿意和自己做朋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