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评审屡被诟病,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没能充分做到公平公正,动关系、走后门等已经成为教师评职称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多地通报的职称评审弄虚作假案例中,有人伪造教学经历,有人造假荣誉证书,更有甚者伪造教师资格证书,性质极其恶劣。

近日,吉林榆树一名教师就被曝使用假的教师资格证通过高级职称评审。被举报的这名老师赵某,于2019年9月借调到榆树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在校外活动中心申报2018年度高级职称。根据规定,申报2018年职称需要填写2007年1月至2018年8月的工作经历。赵某的评审公示表显示,上述时间她在榆树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从事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然而,赵某是在2019年9月才借调到该单位,上述工作经历明显系虚构伪造,与事实不符。举报人称,实际情况是,赵某于上述时间段内一直在榆树职教中心工作,并非借用人员。“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谁都能懂。因其工作经历造假,可见赵某基于校外活动中心申报高级职称的所有项目,如业绩、民主测评分数等内容均系伪造而来。

根据赵某上报的专业技术人员明细表,她于1995年毕业参加工作,持有1997年教师资格证。1997年教师资格认定处于过渡时期,《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对教师资格过渡的范围作出了明确规定,是1993年12月31日《教师法》实施前的在岗教师,不包括94年和95年的在岗教师。也就是说,1995年参加工作是不可能取得1997年教师资格证的,赵某的教师资格证涉嫌造假。举报人于2020年向榆树市相关部门反映赵某使用虚假材料抢占2018年度教师职称高级额,对此榆树市教育局回复称,根据《2018年度教师职称评聘相关问题操作办法》中“教育系统内借用人员,在现单位申报”的相关规定,赵某在榆树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申报是符合政策的。然而对于赵某申报材料造假问题,教育局未作出任何回应。对此举报人申诉表格档案的填写首先要基于事实这是常识,填写内容为假,还可以用文件去解释,很是不解。

对于举报人质疑赵某教师资格证系伪造,榆树市教育局于2022年通过12345平台明确回复赵某1995年在恩育小学工作,持有两个教师资格证,并强调赵某使用1997年教师资格证评一级和高级职称。对于上述回复,举报人并不认可。举报人称,教委人事司、各省的教育参考文献等网上公开信息均对1997年教师资格认定过渡有大事记载,均说明1995年在岗教师不在1997年的过渡范围内。以榆树部分教师为例,大数据统计1995年毕业参加工作的教师,其教师资格证的发证时间在2003年。另外,通过查询恩育小学1997年教师资格名册,记载的82名女教师中,并无学科为小学音乐的赵某本人,进一步证实赵某持有的1997年教师资格证系伪造。


至于赵某为何使用1997年教师资格证,举报人也有自己的看法,“每个学校教师资格证编号排序,恩育小学1997年教师资格名册里的大部分老师均已退休,使用假的佐证材料不容易被发现”。举报人多次要求榆树市教育局提供赵某教师资格证编号等相关信息以便在中国教师资格网查验真伪,以消除质疑,但教育部门至今回避此问题。举报人是榆树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一名老师,也申报了2018年高级职称,各项材料在单位内部签字通过,排名第一。然而至榆树市县级评审时,榆树三实验小学女校长评委以学术成果使用论文证明材料不符合要求为由,让举报人退出2018年职称评定。这名女校长在评审现场帮助赵某改动申报材料后通过各级评审。举报人称,自己共有三篇论文,其中两篇在万方和维普网站可以查到,完全符合要求。申报时自己遗忘了其中一个,另一个当时不让用,不得已才使用了2009年的论文。这篇论文因年代久远网上查不到,单位评委会向榆树市新民学校某校长咨询在单位只有一个名额的情况下可以向出版社打电话求证通过审核,所以当时自己并未在意,不想其后有人利用她论文求证没有乘交通工具去出版社求证的瑕疵做文章。就在她退出职称评定后,借调的赵某以后补方式参评,因为举报者本人在此期间录音录像记载发生的事情她才明白自己被单位评委会及领导下套了。起初对赵某的情况并不了解,错过了最佳举报时机。

举报人透露,赵某与榆树市教育局某科室人员关系密切,在申报到评审职称期间有两名工作人员为她送材料,在工作期间替上班扫雪。她在原单位榆树职教中心工作期间,名下注册有多家公司。赵某在2019年9月末借调到榆树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后请病假,在县级评审前两日才从北京赶回来,其后就有教育局工作人员为她送材料,又安排去几个学校搞课题。某学校校长还为来人备了丰盛晚餐。最终,在相关人员帮助下,赵某通过暗箱操作取得了高级职称。

自2020年起,举报人多次走访人社部门和信访部门反映问题,均被榆树市教育局单方面否定。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则得到回复“属地政策文件、教师资格证问题不归他们管、”。即使踏破多个部门的门槛,也无法摆脱投诉无门的困局。申报职称造假,不仅造假者要受到处分,相关用人单位也将受到牵连,只有这样才能唤醒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唤醒全体教师的监督意识,保证职称评审的真实、公正、公平,才能使每个教师的职称评审权得到切实的保证。亟待相关部门调查核实,维护职称评审的威严,还职称评审一片明朗天空。
收起

近日,吉林榆树一名教师就被曝使用假的教师资格证通过高级职称评审。被举报的这名老师赵某,于2019年9月借调到榆树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在校外活动中心申报2018年度高级职称。根据规定,申报2018年职称需要填写2007年1月至2018年8月的工作经历。赵某的评审公示表显示,上述时间她在榆树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从事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然而,赵某是在2019年9月才借调到该单位,上述工作经历明显系虚构伪造,与事实不符。举报人称,实际情况是,赵某于上述时间段内一直在榆树职教中心工作,并非借用人员。“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谁都能懂。因其工作经历造假,可见赵某基于校外活动中心申报高级职称的所有项目,如业绩、民主测评分数等内容均系伪造而来。

根据赵某上报的专业技术人员明细表,她于1995年毕业参加工作,持有1997年教师资格证。1997年教师资格认定处于过渡时期,《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对教师资格过渡的范围作出了明确规定,是1993年12月31日《教师法》实施前的在岗教师,不包括94年和95年的在岗教师。也就是说,1995年参加工作是不可能取得1997年教师资格证的,赵某的教师资格证涉嫌造假。举报人于2020年向榆树市相关部门反映赵某使用虚假材料抢占2018年度教师职称高级额,对此榆树市教育局回复称,根据《2018年度教师职称评聘相关问题操作办法》中“教育系统内借用人员,在现单位申报”的相关规定,赵某在榆树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申报是符合政策的。然而对于赵某申报材料造假问题,教育局未作出任何回应。对此举报人申诉表格档案的填写首先要基于事实这是常识,填写内容为假,还可以用文件去解释,很是不解。

对于举报人质疑赵某教师资格证系伪造,榆树市教育局于2022年通过12345平台明确回复赵某1995年在恩育小学工作,持有两个教师资格证,并强调赵某使用1997年教师资格证评一级和高级职称。对于上述回复,举报人并不认可。举报人称,教委人事司、各省的教育参考文献等网上公开信息均对1997年教师资格认定过渡有大事记载,均说明1995年在岗教师不在1997年的过渡范围内。以榆树部分教师为例,大数据统计1995年毕业参加工作的教师,其教师资格证的发证时间在2003年。另外,通过查询恩育小学1997年教师资格名册,记载的82名女教师中,并无学科为小学音乐的赵某本人,进一步证实赵某持有的1997年教师资格证系伪造。


至于赵某为何使用1997年教师资格证,举报人也有自己的看法,“每个学校教师资格证编号排序,恩育小学1997年教师资格名册里的大部分老师均已退休,使用假的佐证材料不容易被发现”。举报人多次要求榆树市教育局提供赵某教师资格证编号等相关信息以便在中国教师资格网查验真伪,以消除质疑,但教育部门至今回避此问题。举报人是榆树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一名老师,也申报了2018年高级职称,各项材料在单位内部签字通过,排名第一。然而至榆树市县级评审时,榆树三实验小学女校长评委以学术成果使用论文证明材料不符合要求为由,让举报人退出2018年职称评定。这名女校长在评审现场帮助赵某改动申报材料后通过各级评审。举报人称,自己共有三篇论文,其中两篇在万方和维普网站可以查到,完全符合要求。申报时自己遗忘了其中一个,另一个当时不让用,不得已才使用了2009年的论文。这篇论文因年代久远网上查不到,单位评委会向榆树市新民学校某校长咨询在单位只有一个名额的情况下可以向出版社打电话求证通过审核,所以当时自己并未在意,不想其后有人利用她论文求证没有乘交通工具去出版社求证的瑕疵做文章。就在她退出职称评定后,借调的赵某以后补方式参评,因为举报者本人在此期间录音录像记载发生的事情她才明白自己被单位评委会及领导下套了。起初对赵某的情况并不了解,错过了最佳举报时机。

举报人透露,赵某与榆树市教育局某科室人员关系密切,在申报到评审职称期间有两名工作人员为她送材料,在工作期间替上班扫雪。她在原单位榆树职教中心工作期间,名下注册有多家公司。赵某在2019年9月末借调到榆树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后请病假,在县级评审前两日才从北京赶回来,其后就有教育局工作人员为她送材料,又安排去几个学校搞课题。某学校校长还为来人备了丰盛晚餐。最终,在相关人员帮助下,赵某通过暗箱操作取得了高级职称。

自2020年起,举报人多次走访人社部门和信访部门反映问题,均被榆树市教育局单方面否定。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则得到回复“属地政策文件、教师资格证问题不归他们管、”。即使踏破多个部门的门槛,也无法摆脱投诉无门的困局。申报职称造假,不仅造假者要受到处分,相关用人单位也将受到牵连,只有这样才能唤醒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唤醒全体教师的监督意识,保证职称评审的真实、公正、公平,才能使每个教师的职称评审权得到切实的保证。亟待相关部门调查核实,维护职称评审的威严,还职称评审一片明朗天空。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