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te艾利特机器人吧 关注:5贴子:47
  • 1回复贴,共1

负载越做越大,协作机器人轻量化优势是否依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各家首发协作机器人到今天已经过去了14年之久,协作机械臂正从低中负载,向着大负载而演进。连最初执着于将协作机器人设计成可以替代成年男子单臂徒手作业的协作鼻祖,也将产品提升到了20KG负载。
其实,从外形上来看,最初的协作机械臂更像是缩小版的工业机械臂,在缩小机械臂体积的同时其有效负载也同比下降,但相应的,其对人体的伤害也同比下降,达到了协助工人安全作业、减小机器人占地面积和降低机器人制作成本以满足中小企业需求的目的。从这一点上来说,低中负载协作臂的市场定位无疑是成功的。
协作机器人向着大负载演进,主要有3个驱动力
其一,旨在为制造商提供更高载荷的自动化解决方案,更高负载其实意味着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
其二,是创造协作机器人更多应用场景,目前低中负载场景中协作机器人更多为非标定制化场景服务,而需求总量却相对较小,“叫好不叫座”。中低负载的协作机器人面临与SCARA和工业小六轴机器人的激烈竞争,因此通过大负载协作机器人扩充新场景新增量成为协作厂商的新策略。
其三,更为重要的是:协作机器人在丰富场景的同时,其品类也在丰富,这体现的是一种机器人制造的趋势,包括从技术和市场层面逐步渗透到工业机器人当中。因此一些厂商计划针对不同需求,将协作机械臂硬件细分化,而不再作为泛用产品。例如设计开发符合特殊洁净需求、大负载、特殊垂直市场的专用手臂。
协作机器人往大负载方向发展一定会是未来的一个趋势,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大负载就是唯一的扩容方向。从目前看来,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机床上下料、移动式大负载晶圆盒转送、码垛等应用将会有大负载机器人的发挥空间。而对于中低负载的协作机械臂来说,不要轻易放弃积累和培育了多年的市场,我们可以预见未来轻量化的机械臂还仍是一片蓝海。


1楼2022-11-24 17:27回复
    中国制造正在崛起


    2楼2022-11-24 17: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