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天使吧 关注:5贴子:128
  • 0回复贴,共1

腕踝针配合中医特色护理治疗急性腰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急性腰痛是常见多发急症,患者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疼痛多较剧烈,可出现腰部肌肉紧张或僵硬感伴腰部明显活动受限,可伴或不伴有下肢放射痛,疼痛时间在12周以内,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常规腰痛治疗多采用消炎镇痛药物口服方法,但效果欠佳且可带来胃肠道副作用。文献研究显示,中医针灸治疗腰痛具有独特优势,可迅速缓解腰痛,无副作用,其中腕踝针因其进针后无需行针得气、无酸麻胀痛感较易被患者接受。本研究旨在对腕踝针配合中医特色护理治疗急性腰痛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探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就诊于笔者所在医院康复科的48例急性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年龄18~70岁,病程<12周,病情未达到手术治疗指征。(2)具有急性腰痛患者的共同临床表现:腰部疼痛急性发作,疼痛大多较剧烈,可伴或不伴有下肢放射痛及背部、臀部疼痛,但需以腰部疼痛为主;腰部肌肉紧张或僵硬感,腰部活动大多受限,站、走或腹部压力增加时可使原有疼痛加剧。(3)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痛相关疾病(背肌筋膜炎;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棘上韧带损伤;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骶髂关节损伤;腰椎椎管狭窄症;臀上皮神经损伤;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依据。(4)VAS疼痛评分≤8分。(5)近1周内未经药物活血消炎止痛治疗。(6)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患者。(2)伴有严重心、肝、肾、脑及凝血障碍等疾病患者。(3)患有严重精神疾病者。
剔除和脱落标准:(1)资料或数据未收集全的患者。(2)治疗期间患者自行服用非试验药物或非试验治疗措施进行缓解疼痛的患者。(3)患者依从性差,未按试验前的协定按时坚持试验方式的治疗。(4)其他影响试验疗效判定的情况。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治疗组:男15例,女9例;年龄22~67岁,平均(38.34±2.57)岁;发病时间8h~23d,平均(7.00±1.24)d;急性腰扭伤5例,腰背肌筋膜炎3例,腰椎间盘突出5例,骶髂关节扭伤4例,棘上韧带损伤2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3例,梨状肌综合征2例。对照组:男16例,女8例;年龄21~65岁,平均(38.92±2.14)岁;发病时间6h~29d,平均(8.00±1.56)d;急性腰扭伤10例,腰椎间盘突出4例,骶髂关节扭伤4例,腰背肌筋膜炎3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口服复方氯唑沙宗片治疗,1片/次,3次/d,治疗2周。治疗组给予腕踝针治疗配合中医特色护理,具体操作方法:
(1)腕踝针操作。选取双下5、双下6为进针点,安尔碘消毒针刺部位皮肤,选用长1寸的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0.30mm×25mm),操作护士右手食指、拇指和中指持针柄,左手拇指对针刺点下端皮肤向下轻轻牵拉,促使皮肤紧绷。针体和皮肤之间呈30°角向近心端快速刺入皮肤,进针后放平针身,再把针身沿着皮下缓慢推入,直到刺入皮下22mm左右,进针时患者不能有疼痛感,且尽量不让患者看到针灸针。进针操作完成后针柄采用透气胶纸带固定,留针1h,2次/d。

(2)中医特色护理方法。①进针前。先了解患者疼痛耐受情况,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在针刺之前需先对患者解释腕踝针治疗的目的和原理,并告知患者腕踝针整个施针过程仅有少量疼痛感、甚至有时候感觉不到疼痛。②进针时。在针刺操作时先帮助患者摆好合适体位以使患者尽量放松以方便进针,在腕踝针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让患者看到针灸针,以免部分患者产生害怕、恐惧心理。进针过程及留针期间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变化(每5分钟针1次),以免出现晕针等不良反应。③留针期间。告知患者留针期间尽量少下地行走,如必要下地行走动作需尽量放缓,若行走活动期间下肢进针点处有疼痛感需告知医护人员以便调整针身方向,必要时重新进针。同时指导患者在留针期间进行腰椎功能锻炼,如拱桥式或飞燕式运动:持续10~15s/次,10次/组,每次留针期间锻炼3组。④取针后(日常护理)。告知患者日常生活中需避免久坐、大幅度弯腰和旋转,避免腰部过度负重;睡硬板床休息,以保持腰椎正常生理曲度;女性患者避免穿高跟鞋,以防逐渐出现腰椎不稳;同时腰痛缓解后还需注意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及腰背肌功能锻炼;还需配合做好心理疏导,使患者在腰痛时可以通过听乐音等自己喜欢的放松方式来保持平和心态、避免过激、易怒,避免因情志不舒而主观上导致疼痛感增加。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标准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痛相关疾病(腰背肌筋膜炎;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棘上韧带损伤;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骶髂关节损伤;腰椎椎管狭窄症;臀上皮神经损伤;梨状肌综合征)的疗效标准进行评价。治愈,患者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各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好转,患者各临床症状较入院之前比较基本消失,各生命体征基本恢复症状;未愈,患者各临床症状较入院之前比较无明显差异。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0~10分,分数越高则疼痛越剧烈)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0~20分,轻度功能障碍;21~40分,中度功能障碍;41~60分,重度功能障碍;61~80分,严重的腰背痛;81~100,需要卧床休息)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腰痛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
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的VAS评分、OD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急性腰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急性腰痛为“伤筋”范畴,以经脉受阻、气血瘀滞、气机不畅、血运受阻为主要病机,可出现肌肉紧张、肿胀和疼痛。目前西医对急性腰痛的治疗手段大多以止痛药如复方氯唑沙宗、双氯芬酸、曲马多等镇痛为主,这些药物久服会产生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很多患者往往无法通过口服药物缓解疼痛。

腕踝针疗法是一种皮下针刺疗法,它是由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内科张心署教授在电刺激疗法治疗以神经症为主的经验基础上,受传统的经络学说、耳针及针刺法的启发,经过反复实践而形成的一种新的针刺疗法。文献研究表明,采用腕踝针治疗可对神经进行刺激,调节皮肤感受器电位差冲动,并增强对穿入冲动的敏感性,以增强感觉,缓解肌痉挛,促进血液循环恢复正常,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现代医学认为,腕踝针治疗可能是通过调节皮下组织液压达到镇痛目的。腕踝针刺入皮下后可引起疼痛部位离子通道改变而发挥镇痛作用。文献研究显示,腕踝针可促进脑内-5-羟色胺水平,提高痛阈,发挥治疗目的。在腕踝针实施过程中,需注意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并确保进针方向、角度、深度、力度合理。在治疗时可进行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指导患者进行腰椎功能锻炼助改善腰椎功能。综上所述,腕踝针治疗急性腰痛的效果确切,辅以相应护理对策可更有效缓解患者腰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值得推广。


IP属地:北京1楼2023-01-06 09:5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