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橙大这篇《十戒诗》的结尾,是在7月5日,刚刚结束了为之准备了很久的日语二级考试。在潮湿闷热的武汉,整个人都有种没缘由的烦闷焦躁。但是看了橙大这篇《十戒诗》的结尾,仿佛是从沿海的古镇吹来的一阵清新的风,让心里的郁结情绪都得到了纾解。
重头回顾了一遍,才发现开始追橙大这篇文,都是今年五一的事了。即使是如今重新回味一遍,也还是被那种细腻沉着的笔调所吸引,这感觉就像是摄影作品,冷静真实的反映着现实,却往往能给人极大的震撼和感动。
这篇《十戒诗》不同于橙大以往的文的地方,在于《十戒诗》没有错综复杂的情节,没有辗转变化的背景舞台。只是在这条宁静温柔的小街上,在三个人之间缓缓上演。但是,在这一条街、三个人身上,却有如此多的精彩——才华与平庸;失去与得到;相遇与别离;固执的兄妹在这里看清了自己;温柔却害怕孤独的卖花少年在这里确定了自己的心意;执着于梦想的摄影师在这里留下了一个承诺……
这些看似波澜不惊的故事与这条宁静的街道是如此的契合,像是雨滴和青石板奏出的和谐旋律。因此,那个温和的卖花少年最终选择留下来,成为这条街、这个城市的温柔部分。也因此,我是如此、如此的喜欢这个结局——故事在这条街上悄悄开始,也是在这条街上戛然而止。因为这样清新美好的故事,似乎除了这条街,没有第二个适合的舞台。
记得橙大说过,《十戒诗》里主角身上的一些小动作是她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习惯,我觉得这一点感觉很好。我们所做的,不过是在世界中寻找自己。之所以会喜欢这两个人,会将感情诉诸于文字,归根究底,或许是他们身上和我们自己有着某些相似之处,或者是我们求而不得的东西。所以,这种“自我”的代入,不仅不会给人不客观的印象,反而显得更加真实。
关于《十戒诗》里的人物性格,我不想去谈符不符合这三个人本身的性格,《十戒诗》本就是这样一部可以单独来看待的作品。《十戒诗》的人物特点在于人物虽少,却十分立体。佐藤健总认为自己是自私的人,但实际上,他只是太过执着;三浦春马如同阳光,能将暖意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却独独害怕剩下自己独自一人;忽那汐里看似活泼开朗,却有着才华尽失无力挽回的惨淡回忆。
很意外的,我很喜欢《十戒诗》里的汐里,不是心疼,而是真的喜欢那样一种性格。看她给Haruma写临别信,看她回顾自己以前并不愉快的经历。她说自己是已经被磨去光芒的铁石,这让我想到正在被现实打磨的自己;而她身上那种自由却是我一直向往的。她身上有着和他哥哥一样的执拗脾气,所以一旦失去,也就比别人更加痛苦。但是绝望过后,仍然能重新站起来,不浑浑噩噩、不怨天尤人,这难道不也是伟大的?
至于文中的佐藤健和三浦春马,我想,这样性格的两个人要在一起真的很不容易。一个是执着于自己的梦想容不得一丁点儿牵绊;另一个是有些懦弱的只要守住微小的梦想就能心满意足。所以,当佐藤健决定做出留下盒子的约定,当三浦春马追着汽车说出那句“好きだ”的时候,没办法不被感动。
前面也有说到,我个人非常喜欢《十戒诗》的结尾。或许算不上是标准的Happy Ending。但是,佐藤健留给了三浦春马那个盒子,不管盒子里放的是什么,都有一样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承诺;随着那句“好きだ”传达到佐藤健心里的,还有一份深切的思念。既然戒不掉的是爱,那么无论相隔多远、分离多久,那份承诺和思念都会牵绊着双方。至于“相见可如不见时?”,这个问题的答案还重要吗?
写到这里的时候,这是车行驶在京珠高速上,乌云遮天蔽日,暴雨如注。我突然想,会不会在路上的人,心境都是一样的:不管飞了多久,都希望能有一个遮风避雨的温暖港湾。只要一想到在那样祥和宁静的街市上,有一个笑容暖如春风的人在等着自己,那么再危险再艰难的境地都会好过许多吧。嗯,只要这样,就已经足够美好了。
重头回顾了一遍,才发现开始追橙大这篇文,都是今年五一的事了。即使是如今重新回味一遍,也还是被那种细腻沉着的笔调所吸引,这感觉就像是摄影作品,冷静真实的反映着现实,却往往能给人极大的震撼和感动。
这篇《十戒诗》不同于橙大以往的文的地方,在于《十戒诗》没有错综复杂的情节,没有辗转变化的背景舞台。只是在这条宁静温柔的小街上,在三个人之间缓缓上演。但是,在这一条街、三个人身上,却有如此多的精彩——才华与平庸;失去与得到;相遇与别离;固执的兄妹在这里看清了自己;温柔却害怕孤独的卖花少年在这里确定了自己的心意;执着于梦想的摄影师在这里留下了一个承诺……
这些看似波澜不惊的故事与这条宁静的街道是如此的契合,像是雨滴和青石板奏出的和谐旋律。因此,那个温和的卖花少年最终选择留下来,成为这条街、这个城市的温柔部分。也因此,我是如此、如此的喜欢这个结局——故事在这条街上悄悄开始,也是在这条街上戛然而止。因为这样清新美好的故事,似乎除了这条街,没有第二个适合的舞台。
记得橙大说过,《十戒诗》里主角身上的一些小动作是她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习惯,我觉得这一点感觉很好。我们所做的,不过是在世界中寻找自己。之所以会喜欢这两个人,会将感情诉诸于文字,归根究底,或许是他们身上和我们自己有着某些相似之处,或者是我们求而不得的东西。所以,这种“自我”的代入,不仅不会给人不客观的印象,反而显得更加真实。
关于《十戒诗》里的人物性格,我不想去谈符不符合这三个人本身的性格,《十戒诗》本就是这样一部可以单独来看待的作品。《十戒诗》的人物特点在于人物虽少,却十分立体。佐藤健总认为自己是自私的人,但实际上,他只是太过执着;三浦春马如同阳光,能将暖意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却独独害怕剩下自己独自一人;忽那汐里看似活泼开朗,却有着才华尽失无力挽回的惨淡回忆。
很意外的,我很喜欢《十戒诗》里的汐里,不是心疼,而是真的喜欢那样一种性格。看她给Haruma写临别信,看她回顾自己以前并不愉快的经历。她说自己是已经被磨去光芒的铁石,这让我想到正在被现实打磨的自己;而她身上那种自由却是我一直向往的。她身上有着和他哥哥一样的执拗脾气,所以一旦失去,也就比别人更加痛苦。但是绝望过后,仍然能重新站起来,不浑浑噩噩、不怨天尤人,这难道不也是伟大的?
至于文中的佐藤健和三浦春马,我想,这样性格的两个人要在一起真的很不容易。一个是执着于自己的梦想容不得一丁点儿牵绊;另一个是有些懦弱的只要守住微小的梦想就能心满意足。所以,当佐藤健决定做出留下盒子的约定,当三浦春马追着汽车说出那句“好きだ”的时候,没办法不被感动。
前面也有说到,我个人非常喜欢《十戒诗》的结尾。或许算不上是标准的Happy Ending。但是,佐藤健留给了三浦春马那个盒子,不管盒子里放的是什么,都有一样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承诺;随着那句“好きだ”传达到佐藤健心里的,还有一份深切的思念。既然戒不掉的是爱,那么无论相隔多远、分离多久,那份承诺和思念都会牵绊着双方。至于“相见可如不见时?”,这个问题的答案还重要吗?
写到这里的时候,这是车行驶在京珠高速上,乌云遮天蔽日,暴雨如注。我突然想,会不会在路上的人,心境都是一样的:不管飞了多久,都希望能有一个遮风避雨的温暖港湾。只要一想到在那样祥和宁静的街市上,有一个笑容暖如春风的人在等着自己,那么再危险再艰难的境地都会好过许多吧。嗯,只要这样,就已经足够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