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帝茶原名“米地茶”,相传,米地在明朝朱翊钧年代开始种茶。到了清朝雍乾年间,米地茶因独特的韵味相当出名了。来来往往的茶商连年不断,当时的唐上街也因茶马贸易渐渐形成了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成为方圆百里最繁华的交易市场。
米地茶的名声传到了时任云贵总督鄂尔泰的耳朵里,普洱府府尹把米地茶做为礼品送到了总督手中。1736年(乾隆元年)鄂尔泰调任总理事务军机大臣,把米地茶敬俸给了刚刚即位的乾隆皇帝。乾隆皇帝细品米地茶,茶汤入口,其味醇郁,香入心脾,不同凡响,不禁感慨道“朕品茗无数,唯它色香俱佳”,当即赐旨“岁俸京师”。自此,米地茶名声大震,誉满京城。
消息传回米地,赵氏家族欢天喜地,开仓放粮,杀猪宰羊,大宴宾客,足足热闹了一个月。1737年,滇茶叶局一队官兵开到米地,送来了皇帝圣旨和岁俸京师牌匾,并督办贡茶,历时46天。
赵氏家族当即在米地茶园的中心位置立碑纪念。而今石碑仍在,静静的矗立在米地贡茶园的山岗上,遗憾的是石碑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沧桑,字迹严重风化,但“永远碑记”四个字清晰可见,佐证了米地茶的贡茶历史。
古语云: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迷帝贡茶在乾隆年间盛极一时,尽享尊荣,贡茶光环闪闪发亮。可是好景不长,灾难就莫名降临到迷帝贡茶。
时至咸丰六年,云南哀牢山少数名族起义,首领李文学,号称彝家兵马大元帅,他与大理的杜文秀联合,提出了“铲尽满清赃官,杀绝汉家庄主”的口号,先后建立了8个都督府,控制了哀牢、蒙乐、六昭山大部分地区。
家住团田的少数民族领袖之一的田政也响应李文学,发动起义,当时做贡茶的赵家成为起义军的攻击目标。在一个风高夜黑的夜晚,田政的起义军包围了赵家,全家25人被杀,两个小孩乱中从灶房水缸里爬出去逃脱,只带走了“岁俸京师”的牌匾,其它财产被一抢而光,庄园也被一把火烧成灰烬。自此,再没有人敢去米地贡茶园,茶园荒废,贡茶断俸。
20世纪40年代,迷帝贡茶迎来新生,勇创佳绩。然而40年的光阴,又让迷帝贡茶再次淡出人们的视野,消声在茫茫茶界。
斗转星移,到了1943年,新抚界牌人吕春林、文仕和进驻米地,恢复茶园,成立了米地茶厂。他们按传统的贡茶制作技艺,将米地茶制作成1.6公斤的龙团、斗型茶砖售卖。市场反应良好,茶商渐渐云集,米地贡茶进入了第二个高峰期。
1973年云南省大力推广云茶,由政府引导,创办了许多集体性质的茶厂。为响应政府号召,吕氏第二代传人吕如璋把米地茶厂无条件交还政府。由政府安排白开学任米地茶厂厂长,组织生产经营,统购统销,自此米地贡茶进入了计划经济时代,于1985年停产。
迷帝贡茶什么时候能再次涅槃重生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迷帝贡茶在1985年停产,贡茶园荒废近20年后又再次涅槃重生。
2005年,米地贡茶第四代传承人吕红武为保住祖上花了几十年心血恢复出来的贡茶园,传承贡茶制作技艺,与村公所协商承包经营贡茶园,并成立紫云茶厂生产米地贡茶。
在精心管理下,近300亩贡茶园渐渐恢复了昔日的风貌,古茶树也焕发出盎然生机。他们按传统贡茶制作技艺生产出的茶品很受茶人们的喜爱,一经上市,往往被茶客们抢购一空。
2007年思茅行署更名为普洱市,市委市政府组织了一系列重大茶事活动。第一、重走茶马古道,由百余匹马组成的马帮驮着普洱茶从普洱启程,历时6个月到达北京,进行义卖。第二、把保存在故宫博物院的“万寿龙团”请回普洱,在沿途重大城市组织参观活动,仅保费就花了1999万,百年贡茶回归普洱,实至名归。第三、组织哥伦堡号游轮,满载普洱茶,重走海上丝绸之路,直达伦敦,宣传售卖普洱茶。第四、在普洱市隆重举办第八届中国普洱茶节、第二届全球普洱茶嘉年华会、第二届云南省茶叶交易会。在大会的斗茶大赛中,米地贡茶荣获普洱茶生茶类金奖,米地贡茶又一次名声大震。
米地茶的名声传到了时任云贵总督鄂尔泰的耳朵里,普洱府府尹把米地茶做为礼品送到了总督手中。1736年(乾隆元年)鄂尔泰调任总理事务军机大臣,把米地茶敬俸给了刚刚即位的乾隆皇帝。乾隆皇帝细品米地茶,茶汤入口,其味醇郁,香入心脾,不同凡响,不禁感慨道“朕品茗无数,唯它色香俱佳”,当即赐旨“岁俸京师”。自此,米地茶名声大震,誉满京城。
消息传回米地,赵氏家族欢天喜地,开仓放粮,杀猪宰羊,大宴宾客,足足热闹了一个月。1737年,滇茶叶局一队官兵开到米地,送来了皇帝圣旨和岁俸京师牌匾,并督办贡茶,历时46天。
赵氏家族当即在米地茶园的中心位置立碑纪念。而今石碑仍在,静静的矗立在米地贡茶园的山岗上,遗憾的是石碑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沧桑,字迹严重风化,但“永远碑记”四个字清晰可见,佐证了米地茶的贡茶历史。
古语云: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迷帝贡茶在乾隆年间盛极一时,尽享尊荣,贡茶光环闪闪发亮。可是好景不长,灾难就莫名降临到迷帝贡茶。
时至咸丰六年,云南哀牢山少数名族起义,首领李文学,号称彝家兵马大元帅,他与大理的杜文秀联合,提出了“铲尽满清赃官,杀绝汉家庄主”的口号,先后建立了8个都督府,控制了哀牢、蒙乐、六昭山大部分地区。
家住团田的少数民族领袖之一的田政也响应李文学,发动起义,当时做贡茶的赵家成为起义军的攻击目标。在一个风高夜黑的夜晚,田政的起义军包围了赵家,全家25人被杀,两个小孩乱中从灶房水缸里爬出去逃脱,只带走了“岁俸京师”的牌匾,其它财产被一抢而光,庄园也被一把火烧成灰烬。自此,再没有人敢去米地贡茶园,茶园荒废,贡茶断俸。
20世纪40年代,迷帝贡茶迎来新生,勇创佳绩。然而40年的光阴,又让迷帝贡茶再次淡出人们的视野,消声在茫茫茶界。
斗转星移,到了1943年,新抚界牌人吕春林、文仕和进驻米地,恢复茶园,成立了米地茶厂。他们按传统的贡茶制作技艺,将米地茶制作成1.6公斤的龙团、斗型茶砖售卖。市场反应良好,茶商渐渐云集,米地贡茶进入了第二个高峰期。
1973年云南省大力推广云茶,由政府引导,创办了许多集体性质的茶厂。为响应政府号召,吕氏第二代传人吕如璋把米地茶厂无条件交还政府。由政府安排白开学任米地茶厂厂长,组织生产经营,统购统销,自此米地贡茶进入了计划经济时代,于1985年停产。
迷帝贡茶什么时候能再次涅槃重生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迷帝贡茶在1985年停产,贡茶园荒废近20年后又再次涅槃重生。
2005年,米地贡茶第四代传承人吕红武为保住祖上花了几十年心血恢复出来的贡茶园,传承贡茶制作技艺,与村公所协商承包经营贡茶园,并成立紫云茶厂生产米地贡茶。
在精心管理下,近300亩贡茶园渐渐恢复了昔日的风貌,古茶树也焕发出盎然生机。他们按传统贡茶制作技艺生产出的茶品很受茶人们的喜爱,一经上市,往往被茶客们抢购一空。
2007年思茅行署更名为普洱市,市委市政府组织了一系列重大茶事活动。第一、重走茶马古道,由百余匹马组成的马帮驮着普洱茶从普洱启程,历时6个月到达北京,进行义卖。第二、把保存在故宫博物院的“万寿龙团”请回普洱,在沿途重大城市组织参观活动,仅保费就花了1999万,百年贡茶回归普洱,实至名归。第三、组织哥伦堡号游轮,满载普洱茶,重走海上丝绸之路,直达伦敦,宣传售卖普洱茶。第四、在普洱市隆重举办第八届中国普洱茶节、第二届全球普洱茶嘉年华会、第二届云南省茶叶交易会。在大会的斗茶大赛中,米地贡茶荣获普洱茶生茶类金奖,米地贡茶又一次名声大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