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丝拳会馆吧 关注:129贴子:549
  • 1回复贴,共1

浅谈缠丝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浅谈缠丝拳渊源
清代中后期,缠门(缠丝拳)、僧门、岳门、洪门、字门等传入四川是巴蜀武术发展的重要时期,缠丝拳属于峨眉派八大门之化门。
缠丝拳祖师杨德三,反清复明志士。自觉反清复明无望,潜心钻研武学。他结合少林武当精华创立缠丝掌传承于世,王一川(黄益川)是其晚年弟子。
缠丝拳名家、第二代代表性传承人王一川、号川一、江西人氏,道士。武林中流传称“黄益川”、“黄一川”居多,疑似四川方言诣音所致。王一川于清嘉庆年间入川,途中传湖北汉口长春馆肖如玉,川中传泸城灵官祠廖福圣,传徒杨为善得真口诀。从此,缠丝拳开始传入巴蜀。王一川年事已高未再回到江西,其主要传人有杨为善(大足县、荣昌县、永川县支脉)、魏山峰(合川县支脉)、白一龙(垫江县支脉)、杜占鳌(广安市支脉),钟文任(华蓥山支脉)传唐图之,唐传重庆的伍珍如,三代后不详。周岳高传夏五之,两代后传承不详。王一川传缠丝拳(缠门)及部分器械大足县、荣昌县、永川县等地;传三十六闭手(缠闭门)及部分器械于广安、华蓥山等地。
缠丝拳名家、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杨为善、号本原,生于清乾隆二十五年*庚辰年(公元1760)正月初一子时,四川下南道纳溪县(今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面山人氏,因两眉皆白,人称“杨白毛”,追随王师左右多年。功成之后,携缠丝技独闯江湖,先下河南诸仙镇,后行广东佛山镇,再去江西景德镇等地,访名师高友,印证所学,功臻化境。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杨为善已91岁高龄,回四川川东道途中,病卧大足县龙水镇古昌客栈。
古昌客栈掌柜梅师尚武××门,因与杨为善语言冲突,在客栈后院要与杨为善较技,杨为善一招制梅师落败,梅师及众徒弟方知这位病弱老者是武林高人。此后,何五堂、尹师兵给杨为善奉汤送药照料无微不至。杨为善康复后定居大足县龙水镇,收何五堂、游学忠、郑格亭等人为徒,仅大足县、荣昌县等地门生有名号者30多人。杨为善于清同治十一年*壬申年(公元1872)在重庆府仙逝,享年112岁,徒刘礼文将其安葬于佛图关。
清同治年间,缠丝拳名家、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何五堂(何耙五)传子何峻山及三个外侄,老大陈世兴(字香国)、老二陈世福(字习之)、老三陈世伦(字少之)。其中,陈世福人称“陈毛儿”,性刚直、拳脚快,在陈氏三兄弟中授徒最多,当地或外来拳师与其较技莫不拜服,有“神打陈毛儿”之美誉。何峻山、陈世兴、陈世福、陈世伦是缠丝拳名家、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
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陈百甫,三驱宝兴场一带教棚授徒。陈氏三兄弟亲传弟子。
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姚玉堂,珠溪荣昌一带教棚援徒。少年时起,先后从师缠丝拳名家何峻山、陈世福、龙嗣顺等诸师尊。
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周吉祥,邮亭永川荣昌一带教棚授徒徒。从师缠丝拳名家陈世福、陈世兴。
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郑三吉,龙水一带教棚授徒。从师缠丝拳名家郑绍九、陈世伦。
陈百甫,姚玉堂、周吉祥、郑三吉,陈开荣,姚华彩等接缠门法脉,功成之后,主要在大足县,荣昌县,永川县传拳授徒,耕耘拳坛数十载,广植桃李,正脉承传,治学严谨。诸位先贤是众所公认的清末至民国期间,缠门承前启后的大师,为缠丝拳的传承和发展建立了丰功伟绩。
陈百甫支系第七代代表性传承人,陈铭均,汪志彬,谢吉云。
关于民国时期大足武林大会,各派参赛高手众多。最终决出四大擂台精英,徐少堂(宝兴),陈铭均(宝兴),况瞎子(宝兴),陈小娃(珠溪)。从此奠定宝兴武术之乡的称号。
陈百甫支系第八代代表性传承人,周光华,张天健,汪洪柱,熊均华,陈虹,汪洪东,齐云康。
缠丝数代风流人物,各领时代风骚!!!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23-05-05 21:39回复
      古代巴人勇猛善战,《中华武术史》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隐居西南地区的亡国战神猿公道长司徒玄空创编的峨眉通臂拳传播甚广,其盛行于川东地区的主流部分亦被武学史家称为巴子拳。战国时期角力搏击就在川东一带盛行。秦汉时期巴人舞蹈进入宫廷,这是武术套路的雏形。古代巴人还创造出了修炼内功的“导引行气术”。
      两宋时期,通臂拳受潼南火龙真人陈抟峨眉传“福寿”法、濂溪先生周敦颐合州研易画太极、伊川先生程颐涪陵点易论卦等影响,逐渐分流为以修炼胳膊腿脚筋骨为主的通臂拳系列和以修炼丹田经络内功为主的通背拳系列(经脉学说认为背部督脉等诸阳火龙经在人体具有御侮防身功效,故内家武学领域亦称疏通诸阳火龙经脉增进武术功力的大周天功法为通背法门或通背之道,现代内家武学的源流)。
      后来,通臂拳技击思想被少林系列武术吸纳,极大地丰富了少林武学;通背拳武学理念经明朝张三丰合州巴子城铜梁洞二仙台潜修外传,和唐顺之《峨眉道人拳歌》的广泛宣传,以及荆川公通过戚继光军士向东南江浙地区及北方的推广,逐渐衍生并充实了近现代各内家武术流派。
      戚继光是一位狂热的武术爱好者,对大江南北各地武术都颇有涉猎和研究。戚继光经过研究认为,不论是张三丰传到武当的通背拳、火龙拳,还是唐顺之通过“戚家军”传到江浙及北方的通背缠拳、八极拳,这类出自川东地区的以修炼螺旋缠丝横劲为主要特点内家功夫都和古老巴人的巴子拳有者深厚的血缘关系。
      特别是梁平巫峰道人来子瞿唐万州集注易经,并绘制后世品三公陈鑫等广为使用的太极阴阳八卦图后 ,通背缠拳逐渐成为太极八卦武学之母拳。川渝本土则留下火龙拳、缠闭门、点易拳、八卦拳、水洪门、自然门等武术民间传承至今。
      其中缠闭门的缠丝拳是重庆市首个武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多年来一直积极致力于武术“六进工作”(进机关、进乡镇、进社区、进军警营、进学校、进企业),全方位参与全民健身活动。久坐残害生命,运动找回健康!全国武术健身连锁俱乐部缠丝拳会馆多套健身规划,为“健康中国”锦上添花!


    IP属地:重庆2楼2023-10-23 20: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