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世界吧 关注:82,772贴子:2,047,498

简评《依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篇小说的写作还是蛮不容易的,尽可能给一个较为全面的评价。


IP属地:山东1楼2023-07-19 15:07回复
    写小说很难,但写《依尘》这种水平的小说还真不难,我闭着眼睛都能写。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7-19 15:17
    收起回复
      《依尘》上——第一节鉴赏
      不得不说,《依尘》在情节设计的风格上,并不是那种情节特别紧凑的科幻小说(这方面可以参考《意识上传中》的第一个短篇),《依尘》的开篇以漫长的场景描写导入故事,第一个场景描写尤为细致,以至于快要溢出。这里的描写实际上是指出了接下来的情节发展的主要地点,而且以这种富于生活痕迹的场景描写来侧写主角的性格,也就是通俗而言的“立人设”,只不过这里是以侧面描写来立人设。尽管这一部分在文笔上仍然有可以打磨之处,但总的来说,从构思上来看,这里的处理的还是挺不错的。比起那种对话式的开头、短描写式的开头,这种开头确实比较考验作者的笔力。一旦文笔无法支撑环境描写中的氛围感和紧张感,整个小说就会瞬间坍塌。
      第一幕的视角人物是医生。然而,医生却不是本文的主角,他,连同第一幕的这种间接化的描写方式,只是为主角的出场提供一个悬念。《依尘》的第一幕没有第二个人物出现,没有人物间的互动,亦没有足够强烈的推力和阻力事件,整个第一幕的构成完全是以医生的个人观察、医生的心理活动所支撑,但其中确实有一些设计好的情绪转折。作者在处理这一节的情节驱力时候,实际说是比较熟练的——第一、二段以主观视角描写大环境,第三段聚焦医生的心理活动,第四段则是为场景增加氛围感上的冲突(“可怖的氛围”),第五段引入椅子上的男人(一个比较强的悬念),第六段非常自然地转移为对男人的描写,然后在下一段简单地描述病情(解开上一个悬念并引发新的悬念)。情节推进很有序。


      IP属地:山东3楼2023-07-19 15:25
      收起回复
        看来我低估《依尘》了,这么看,起码还能讨论一年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7-19 15:37
        回复
          《依尘》(上)第二节鉴赏
          然后来看第二节。这一节的叙事视角开始切换至真正的主角,其主要内容依然是回忆——主角回忆他的干眼症、干眼症的治疗,以及简单阐明主角和医生的关系,并在最后一段引入依尘这个新角色。在每个小节的最后一个段落引入新角色,乃至《依尘》前两节的共同特征。事实上,前两节的结构性特别相似——《依尘》的前两节,分别对应于医生的心理活动与主角的心理活动,除去他们的心理活动(回忆、观察)之外,没有任何角色之间的互动,甚至没有角色之间的对话。这种写法,我在日本推理小说中时常见到,但是在科幻里比较少见。
          言归正传。这样的情节设计虽然工整有序,但略微有拖沓之嫌疑,因为第二节实际上完全是主角的个人回忆,而有过写作经验的人会知道,长篇累牍的回忆必然会拖慢叙事节奏,乃至新人作者之大忌。《依尘》的作者似乎也理解这一点,因此在回忆的过程中,穿插了对于对干眼病的介绍、治疗过程,以及在回忆内容里介绍主角的身份,这让整个回忆的部分有了一定的悬念和趣味性,并且顺带介绍了世界观和主角。这个处理还是挺机灵的,但总的来说,我个人的感觉是这里的情节推进已经慢下来了,处理的不够抓眼睛,文笔方面也不如第一节精炼,有几个地方的炼字不够好。如果第二节能处理的和第一节一样干脆利落、文笔娴熟,应该是很不错的。


          IP属地:山东5楼2023-07-19 15:38
          收起回复
            《依尘》(上)第三节鉴赏
            看到这里,首先给几个定论:一,《依尘》的作者大概率不是新人作者,肯定有一定量的写作经验,否则第二节的回忆部分不会处理的这么流畅。二,《依尘》的作者有意识地把前两节设计成一模一样的结构,这种意识同样不是新作者能够有的。三,《依尘》不是直接带入主角,而是在第一节用医生视角侧写主角,在第二节用主角视角侧写本作的科幻点子和世界观,这样的处理,亦不是新人作者的常见选项。这种对于叙事结构的设计,在纯文学或者日式推理里时常会见到,不知道作者更多的利用了哪方面的文学资源。
            接下来是第三节。
            第三节的开头处理应该说是灾难性的,因为在这里,主角仍然在回忆和遐想,而且遐想的是马克吐温的一句名言。说实在的,这里不应该这么处理,因为本来就比拖沓的情节,一瞬间变得更加拖沓了。作者原本可以利用上一节末尾给出的悬念,直接推进到主角和依尘的二人事件之中,但是却没有这么做。事实上,作者又拖沓地让主角回忆了两个自然段,然后才进入依尘的出场情节。这里,确实是一个可怕的硬伤。


            IP属地:山东6楼2023-07-19 15:46
            回复
              《依尘》(上)第三节鉴赏
              然后是依尘的出场情节。这一部分我觉得很难评价,因为我一般对于男女爱情故事科幻(尤其是青少年爱情故事科幻)的评价,是比较低的,我更倾向于爱情之外的科幻作品。所以我这里只能暂时抛开文学性,简单说一下我个人的直接观感——“依尘”的出场描写,以及男主人公的心动描写,看上去有些幼稚,太过直接,太过用力,这一点应该说是作者用力过猛,丧失了前两节在文笔上的矜持。总的来说,我个人觉得“依尘”在飞机上的出场情节,在男主角的塑造上,简直是一场灾难。这一段似乎完全变成郭敬明式文学了。


              IP属地:山东7楼2023-07-19 15:53
              回复
                《依尘》(上)第三节鉴赏
                《依尘》第三节的内容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侧重于描写男主人公眼里的依尘,时而引用《洛神赋》赞美依尘的外貌,时而引用《双城记》描写二人的爱情,这一段从技巧性上应该说是苦心孤诣、匠心独运,但是,越是如此,就越是让作品滑入“郭敬明式的精致的恋爱文学”的框架之中。出国留学也好,坐飞机也罢,引用文学经典也罢,以及在地名后加缀英语标注,实际上都是想要提升这一段描写的浪漫性和精致性,从而达到一种爱情文学式的升华。但是这里有几个问题:爱情小说+科幻小说的结合是比较危险的,对于年轻作者而言,更是容易滑入校园爱情文学的漩涡之中,而且即便是爱情+科幻文学,本节的处理也远不如《艾比斯之梦》,文本的呈现上是科幻元素几乎隐匿为背景,爱情元素开始全面挤压、侵入到剩余的内容。这样一来,第三节实际上在情节上就失衡了,它失去平衡,因为爱情远大于故事推动,甚至已经压扁了故事的剩余内容。
                当然,如果作者对爱情处理的很好,描写的更矜持,更审慎,这一段的表达效果应该还是可以提升的。作者原本的目的应该就是用这一节的爱情桥段为跳板,跳跃到下一节的科幻内容之中。但是问题在于,如果读者没有被打动(譬如,因为一些比较幼稚的、青少年化的爱情描写),那么,这一段就变成了无意义的灌水和流水账。做着艺高人胆大,但是在这一节的处理上,确实摔了一跤。最终结果难以让人信服。


                IP属地:山东8楼2023-07-19 16:03
                收起回复
                  阶段性点评
                  在看到第一节和第二节的时候,我觉得《依尘》没有评价的这么糟糕,甚至还很有技巧性,但是看到第三节以后,确实能感到作者在爱情描写上的笨拙,以及这种笨拙导致的第三节的全面失衡。事实上,第三节呈现的可以说是校园青少年爱情+科幻的构造,这种结构的科幻小说本身倒是没什么,但是作者的描写一旦流露出幼稚化的倾向,就会急促地导致一种没有人愿意看到的反讽效果——即便引用阿里斯托芬、引用洛神赋和双城记,也只是加深了这种反讽性,更加暴露出作者在情感处理上的不佳。这其实是一个很悲催的局面,很令人羞耻。
                  当然这也不是什么无可弥补的问题,我估计作者再过三四年,就能处理好这里的问题了。本质上是年龄和阅历的问题……不是文学性和文学技巧的问题。实际上作者最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处理好这些问题,又如何去做,才能避免小说“郭敬明化”/“小时代化”。或者说在他的基础上呈现一些更进一步的东西。


                  IP属地:山东9楼2023-07-19 16:12
                  回复
                    《依尘》(上)第四节鉴赏
                    接下来探讨第四节。第四节同样是延续上一节发展的爱情主线,因此这一节的问题,也同样延续了上一节,而且因为篇幅原因,暴露得更加触目惊心。
                    第四节同样是几乎没有科幻元素的展开,事件之间用文学作品作为点缀,时而引用柏拉图《会饮篇》,时而引用太宰治,背后的主线是二人恋情的进一步发展。看得出来作者试图描写一些修辞性段落。但是正如之前指出的一样,这样做的结果,仅仅是让爱情文学进一步压倒一切,而纯文学元素的大量介入并没有改善这一点,反而更加剧了情节的问题。这里最重要的问题是脱轨——在第一节和第二节中稍微暴露出来的科幻元素,在第三节和第四节中几乎沦为背景,完全没有参与到情节推动之中,唯一提到的就是主角进入了大学进行修习,除此之外就是爱情小说式的情节设计,以及散文式的描写。这里应该说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角色的情感进程和事件的进程、世界观的揭露之间,互相脱轨,完全无法互相配合,读者会感到不知所措。这是一个非常、非常糟糕的问题,或许会直接摧毁本文的故事性,而且在将故事性摧毁的同时,作为点缀的文学性也会被连根拔起。作者在大方向上出了错,即便引用柏拉图,也是很难改善的。而且越引用,情节节奏就越是被拖慢,反而不利于改善问题。
                    不过这一部分的场景描写的文学性还是蛮不错的,我挺喜欢。作者似乎想在情节上进行一番创新,可惜的是由于青少年爱情文学的框架限制,这种创新很难达到好的效果。纯文学、引用式片段、爱情文学、科幻元素的不断混置,实际上加剧的是一种混乱的情况,模糊了读者的阅读预期。很可惜,这些地方本应该处理的更加娴熟。


                    IP属地:山东10楼2023-07-19 16:30
                    收起回复
                      第五节鉴赏
                      看到第五节的开头,感觉描写真的是太繁琐了,实际上没必要描写这么多细节。
                      这一节终于进入了科幻主线……泪流满面,终于到主线了。终于不再是回忆录了。终于回到了干眼病这个被抛弃了整整两节的悬念。
                      然后这一节的主线,就是医生和主角商量怎么治病。顺便在治病的时候抛出科幻设定。也就是【用大篇幅的密集对话来抛出设定】。
                      老实说,这个写法不够好。如果是短篇小说用这种方法抛出设定,被退稿是1000%的。
                      但是这个是中篇,所以估计放了一马。反正就是这种对话式抛设定也被允许了。
                      用对话抛设定也没什么,但是这里的情节设计,基本上仅仅用对话推动,这……这个完全可以构成退稿理由。


                      IP属地:山东13楼2023-07-19 16:40
                      回复
                        阶段性评价
                        第一节,第二节,写的是真的好。
                        第三节,第四节,开始走下风。
                        第五节……在情节设计和大纲安排上非常糟糕。已经不知道怎么形容了。很多情节似乎几乎没有铺垫?而且用对话来展开设定有点太糟糕了。
                        总评:《依尘》(上)确实有很多问题,如果是短篇小说,被退稿应该是几率很大的。而且说真的,第五节里的内容,足以写三四篇退稿信了。有很多退稿信里提出过的问题。


                        IP属地:山东14楼2023-07-19 16:44
                        收起回复
                          《依尘》(上)的另一些问题:
                          1,大量的中产阶级生活的临摹,包括留学和海外生活,,以及各种文学修辞等。虽然实际上并没什么好说的,但是被人指摘几乎是预料之中的现象。尤其是文学性的元素没有深入到情节之中,几乎仅仅是装饰性元素,这更加削弱了文本的力度。而且会导致有有郭敬明文学的倾向,削弱抒情性。
                          2,元素之间失去平衡。开篇干眼病悬念、科幻元素和爱情小说的情节发展,处理的不够合适,无法互相印证。第三、四节,爱情故事的发展压倒了一切,虽看得出野心,但具体落地太过狼狈。
                          3,爱情描写太过青少年文学化。这一点直接导致文学性段落的抒情性质发生垮塌,是最核心、最致命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上面的两个问题解决一半。但说到底,这个问题只有时间、阅历和生活能够改变。更何况很多老作者,实际上也未必能处理好这些问题。
                          4,第五节的对话式抛设定,在情节设计上太过急促,而且很多吧友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对话式小说/对话式跑出设定)被退稿,而这一篇却顶着这样的问题得到刊载机会,势必会引发大量的争议。
                          基本上就这几个问题吧。


                          IP属地:山东15楼2023-07-19 17:06
                          收起回复
                            然后是《依尘》(上)的优点:
                            1,前两节的结构是真的工整,看一眼就能为作者的构思鼓掌。尤其是第一节,描写十分矜持,作者有能力用气氛推动悬念,甚至还能想到用配角来侧写主角,并且在第二节继续延续这种侧写,为前两节的情节设计一种镜像式的对称。这个结构反正没什么可指责的,称得上是一片苦心经营。
                            2,第四节的散文化的部分,有的地方的文笔确实好,对冬天的描写,无论是景色描写还是掉书袋都刚刚好,单独拿出来简直完美。可惜的就是由于上一楼指出的种种问题,这些好的描写就像丑陋巨人身上的水晶装饰,只能沦落为一种尴尬的饰物,反而让读者更加恼火。真是非常的可惜。
                            3,看得出来作者确实寄托了自己的真挚感情,也正是因为如此,对依尘的爱情描写呈现出一种笨拙的想象感。我不喜欢青少年爱情科幻文学,但是只要有过少年时代,被这种感情打动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4,我喜欢掉书袋的作品。本作的掉书袋本身不是问题——在《大家》上,我见过比这严重十倍的掉书袋(出自一位和作者差不多年纪的青年作者)。关键是怎么处理好情节的过渡与平衡,让掉书袋成为情节动力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主角的精神活动)。或者跳出科幻的期待视野,直接搞更先锋的纯文学,这样掉书袋反而更自然。
                            总之,作为同样读过柏拉图《会饮篇》的人,希望作者继续写下去,给出更好、更熟练的作品。尽管那些作品或许不会有如此强烈的情感,但只要能够写,就继续写下去吧。


                            IP属地:山东16楼2023-07-19 17:28
                            回复
                              说的很好,基本同意
                              最大的不同点是我觉得一、二节也挺糟糕的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3-07-19 17:3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