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药物则根据抗病毒原理分为:
1,穿入和脱壳抑制剂:
病毒感染细胞,第一步就是需要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然后病毒遗传物质从病毒蛋白质外壳中脱壳而出,利用细胞的酶系统和原料进行遗传物质扩增以及蛋白质表达,最后完成病毒的组装,“破茧而出”:
而穿入和脱壳抑制剂就是抑制病毒入侵细胞的前面两个步骤。代表药物包括金刚烷胺、金刚乙胺、恩夫韦地、马拉韦罗。大家最熟悉的就是金刚烷胺,因为它作为抗病毒药物出现在很多种复方感冒药中。但是很遗憾,因为金刚烷胺上市很久,所以已经有很多种呼吸道病毒进化出了对金刚烷胺的耐药性,尤其是RNA病毒,因为突变频繁,很容易出现耐药。
2,DNA多聚酶抑制剂:
代表药物是阿昔洛韦,更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可以记忆为各种“X昔洛韦”。通过抑DNA多聚酶的活性打断病毒DNA的复制。
3,蛋白质抑制剂:
代表药物是沙奎那韦。仅被用于抗艾滋病治疗的联合用药。因为沙奎那韦是一种特殊的肽,其结构非常类似于HIV病毒的前体蛋白。正常情况下,HIV合成的前体蛋白会被裂解酶裂解成成熟蛋白,这些成熟蛋白就可以包裹复制的HIV-RNA组装成新的,成熟的HIV病毒:
新复制的病毒RNA和病毒结构蛋白、酶一起通过出芽的形式离开细胞。但此时的病毒尚未完全成熟,需要蛋白裂解酶将前体蛋白裂解,这样病毒才能最终成熟
但这一步会被沙奎那韦“截胡”,因为沙奎那韦与裂解酶的亲和力更高,裂解酶只顾着跟沙奎那韦亲亲抱抱举高高了,那些HIV前体蛋白就被晾在一边,病毒复制的最后一步就这样被阻断了:
蛋白酶抑制剂(例如沙奎那韦)将病毒成熟的最后一步阻断了
4,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代表药物是奥司他韦(达菲)、扎那米韦。所谓神经氨酸酶,是一种病毒表面的蛋白质,我们常见的甲型流感病毒,如H1N1,H4N1,H7N9,H9N2等等,其中的N就是神经氨酸酶的简写。
这个神经氨酸酶的功能是催化唾液酸水解,协助成熟流感病毒脱离宿主细胞。也就是说病毒复制好了,要借助神经氨酸酶打破宿主细胞的细胞膜,从而进入更加广阔的天地,感染更多健康细胞。然而就是这万里长征的最后一步,被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给截胡了。
1,穿入和脱壳抑制剂:
病毒感染细胞,第一步就是需要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然后病毒遗传物质从病毒蛋白质外壳中脱壳而出,利用细胞的酶系统和原料进行遗传物质扩增以及蛋白质表达,最后完成病毒的组装,“破茧而出”:
而穿入和脱壳抑制剂就是抑制病毒入侵细胞的前面两个步骤。代表药物包括金刚烷胺、金刚乙胺、恩夫韦地、马拉韦罗。大家最熟悉的就是金刚烷胺,因为它作为抗病毒药物出现在很多种复方感冒药中。但是很遗憾,因为金刚烷胺上市很久,所以已经有很多种呼吸道病毒进化出了对金刚烷胺的耐药性,尤其是RNA病毒,因为突变频繁,很容易出现耐药。
2,DNA多聚酶抑制剂:
代表药物是阿昔洛韦,更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可以记忆为各种“X昔洛韦”。通过抑DNA多聚酶的活性打断病毒DNA的复制。
3,蛋白质抑制剂:
代表药物是沙奎那韦。仅被用于抗艾滋病治疗的联合用药。因为沙奎那韦是一种特殊的肽,其结构非常类似于HIV病毒的前体蛋白。正常情况下,HIV合成的前体蛋白会被裂解酶裂解成成熟蛋白,这些成熟蛋白就可以包裹复制的HIV-RNA组装成新的,成熟的HIV病毒:
新复制的病毒RNA和病毒结构蛋白、酶一起通过出芽的形式离开细胞。但此时的病毒尚未完全成熟,需要蛋白裂解酶将前体蛋白裂解,这样病毒才能最终成熟
但这一步会被沙奎那韦“截胡”,因为沙奎那韦与裂解酶的亲和力更高,裂解酶只顾着跟沙奎那韦亲亲抱抱举高高了,那些HIV前体蛋白就被晾在一边,病毒复制的最后一步就这样被阻断了:
蛋白酶抑制剂(例如沙奎那韦)将病毒成熟的最后一步阻断了
4,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代表药物是奥司他韦(达菲)、扎那米韦。所谓神经氨酸酶,是一种病毒表面的蛋白质,我们常见的甲型流感病毒,如H1N1,H4N1,H7N9,H9N2等等,其中的N就是神经氨酸酶的简写。
这个神经氨酸酶的功能是催化唾液酸水解,协助成熟流感病毒脱离宿主细胞。也就是说病毒复制好了,要借助神经氨酸酶打破宿主细胞的细胞膜,从而进入更加广阔的天地,感染更多健康细胞。然而就是这万里长征的最后一步,被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给截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