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吧 关注:6,546贴子:39,729
  • 7回复贴,共1

对经典,应背诵还是理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毫无疑问,任何知识都是以理解掌握、熟练运用为目的。但并不是人人都能达到这个目的。夫天生此民,使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也,逐渐地出现了背诵、讨论、好读书而不求甚解等五花八门的方法。这里面我最喜欢、也会毫不犹豫地推荐给别人的就是背诵一法。
首先,背会的东西是下意识的,是不用动什么脑子就能脱口而出的。例如10以内的加减法,我小时候没背过,每次碰到6+8这种都得想个两三秒,而背过的人不需要这么久,假设一辈子要算10000次,花掉这么多的时间比起背诵就太不值了!何况经书呢?背都没背下来谈何理解?背下来的人对经典的理解甚至比不上不背的人,吾未之闻也!
其次,好不容易背会一个经典可以大大提高自信心,形成正反馈。如果一个人说自己背会了一部经典,不管背得快还是慢,我知道他背会所有经典只是时间问题。古人云:学于古训,乃有获。自圣贤君子以至于山野乡人,有不待经典而成道者乎?古人云:学富五车。所读之经典、所悟之道理可以用车来拉,不亦富乎?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背会的经典可以在肚中千百转,潜移默化,调养气色,改变人格,不亦善乎?
最后,未有己不正而能正人者也。要听从真正背过的人的建议,而不是没背过的人的建议,他们只会误人子弟。要是遇不到怎么办?大学有云: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先背再说!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9-10 20:40回复
    支持!


    IP属地:北京2楼2023-09-10 20:48
    回复
      好!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9-12 13:55
      回复
        楼主好,我发现一个现象,就是背下来的未必理解,但是理解比较深入了,原文往往能记下来,可能当时钻研的时候,确实下了一定的工夫。
        老师不好找,那就只能隆礼,但是现在没有礼,所以现在能坚持学的挺不容易的。
        真的承载学问,得靠修身,修身的第一步是明理,知道有所不为,有所为,知道目标和边界,平时行事才会有火候。
        所以关键是先理解,最重要的是去做,不做就不知,不做就还是按照原来都惯性去判断选择事物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9-12 15:18
        收起回复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3-09-12 18:59
          回复
            修身是一个抽象的定义,正因为抽象,才容易使人迷惑,仿佛包罗万象,什么东西都是修身。但是如果什么都是修身,那有它没它一个样,还要“修身”这个词干嘛?
            颜子曰: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子曰: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是完全由兴趣推动的修身;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这是由辨术与定力引导的修身;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这是由积极的行动推动的修身……
            曾子曰:笾豆之事,则有司存。我们要绕开枝叶,追溯到原汁原味的修身,只有一条路,就是《大学》,就是四书五经里面人们的形式准则。这样去找才有抓住真正修身的核心的可能。
            所以不是经典碍人,而是它们根本绕不开,我背诵只是想抄个近道而已。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09-13 00: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