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导读》期中作业
从《月下独酌》、《形影神》谈起
——读李白、陶潜诗随感
姓名:雷欣翰
班级:零七级汉语言文学一班
学号:0719060
指导老师:梁森
2010年6月2日
从《月下独酌》、《形影神》谈起
——读李白、陶潜诗随感
无论是今天还是古代,酒大概都是文人(或者自以为是文人的人)、艺术家、工薪族乃至小混混们的至爱之物。小混混们爱酒是因为“酒壮怂人胆”,壮壮胆子好出去“行侠仗义”,工薪族们爱酒是因为现代社会的巨大压力,让背了不知道几座大山的白领们急切地想要找到一个缓解压力的办法。至于艺术家、文人爱酒的酒更不计其数了——因为喝酒而闻名者,在西方,有一杯苦艾酒下肚后挥刀割耳的梵高、酒后抱着被抽打的马儿大哭的尼采;在东方,则数“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李白和“未言心相醉,不在接杯酒”的陶潜了。
十七世纪的时候,德国有一位大哲叫做莱布尼茨,他曾写信问一位在中国的传教士,中国人是怎样用稻米酿出不亚于我们的烧酒的?显然,莱布尼茨也是关心酒的,无论是在莱布尼茨所在的啤酒的国度德意志,还是在世界的其他角落,酒似乎总会是文人们关心的话题。在中国,在烧酒发明之前的晋和唐,有两位诗人就喝着清淡的米酒吟咏出了享誉世界的诗篇。
现在的中国人,谈到陶渊明和李白,大都会说陶渊明是田园派的代表,是山水田园诗的祖师爷,而李白则是浪漫主义的代表,是继屈原之后的另一个浪漫主义诗歌高峰。再要问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可能很多人会直接忽略掉相同点、瞪着眼睛说陶诗平淡深远、李诗豪迈飘逸,当然是不同的呀!其实,关于这两位诗人,不了解他们的相同之处,就不会真正理解他们的不同——因为陶渊明绝不只是个田园诗人,而李白也不可能是所谓的浪漫主义作家,那是与基督教相关的东西了。
如前文所说,两位诗人都因为饮酒闻名。笔者也是爱酒之人,就从二位诗人写酒的诗歌说起吧。
行文至此,还要顿一顿。因为在说二位诗人的饮酒之前,先要澄清他们在思想上的关联。这里要说的思想,当然不是将诗人的大脑用儒释道一分为三,取最大值的做法,这一点,裴斐先生早就驳斥过了。 但是要谈到陶渊明和李白,佛家暂且不论,儒道则是不能不说的了。
两晋时期,社会长期动荡不安,到陶渊明的时候,文人们的求仙问道、嗑药饮酒的传统已经很成系统了。在为数不多的陶诗中,与酒有关的占了大部分,而表现出仙道之术的更是不可胜举,譬如作为陶渊明“名片”的菊花意象以及在陶集中多次出现的“运”、“大化”等词句。但是陶渊明显然又不是一个只顾求得长生不老的道士、不是一个超出人世的纯粹的“田园诗人”,这在《述酒》等篇目中可以清晰地体现出来,辞官回家之后,他显然不是如同许多前人所说的“浑身静穆”的,这一点也在鲁迅先生的文中说的很充分了。 因此关于陶渊明,我们现在至少可以有这样一个认识:他是一个受过良好儒家教育,又深受道教影响的田园诗人,至于他的“田园”、他的“委运乘化”到底到了什么程度,可以留到后文再谈。
到了李白的时代,境况则大不一样了。李白所在的是一个太平盛世,李白的任侠、归隐都不是像陶渊明时代那样为了避祸、为了理想的破灭,而是有着明确的功利目的的,李白主要把修道当做“终南捷径”,这应该是无疑的了。
渊明之好酒是在他作诗之后我们才知道的,他好酒的“水平”也是在他归隐之后才到达了一个别人永远无法企及的高度。譬如笔者前文所引的他的拟古九首之一的“未言心相醉,不在接杯酒”——陶渊明的境界是不在干杯,只求心醉的“任真”的境界,从某个角度上来说,酒是陶渊明走向“纵浪大化”之路的重要工具。而李白则不然,《月下独酌》之一“独酌无相亲”一句,让我们想到了他与陶渊明相同的一面,即与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将李白写酒的诗再读一读就会发现,李白不像陶渊明那样把酒当做生命的一部分,而是多饮于大喜大悲之时,或者说,多于酒中“饮”出大喜大悲之情。
从《月下独酌》、《形影神》谈起
——读李白、陶潜诗随感
姓名:雷欣翰
班级:零七级汉语言文学一班
学号:0719060
指导老师:梁森
2010年6月2日
从《月下独酌》、《形影神》谈起
——读李白、陶潜诗随感
无论是今天还是古代,酒大概都是文人(或者自以为是文人的人)、艺术家、工薪族乃至小混混们的至爱之物。小混混们爱酒是因为“酒壮怂人胆”,壮壮胆子好出去“行侠仗义”,工薪族们爱酒是因为现代社会的巨大压力,让背了不知道几座大山的白领们急切地想要找到一个缓解压力的办法。至于艺术家、文人爱酒的酒更不计其数了——因为喝酒而闻名者,在西方,有一杯苦艾酒下肚后挥刀割耳的梵高、酒后抱着被抽打的马儿大哭的尼采;在东方,则数“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李白和“未言心相醉,不在接杯酒”的陶潜了。
十七世纪的时候,德国有一位大哲叫做莱布尼茨,他曾写信问一位在中国的传教士,中国人是怎样用稻米酿出不亚于我们的烧酒的?显然,莱布尼茨也是关心酒的,无论是在莱布尼茨所在的啤酒的国度德意志,还是在世界的其他角落,酒似乎总会是文人们关心的话题。在中国,在烧酒发明之前的晋和唐,有两位诗人就喝着清淡的米酒吟咏出了享誉世界的诗篇。
现在的中国人,谈到陶渊明和李白,大都会说陶渊明是田园派的代表,是山水田园诗的祖师爷,而李白则是浪漫主义的代表,是继屈原之后的另一个浪漫主义诗歌高峰。再要问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可能很多人会直接忽略掉相同点、瞪着眼睛说陶诗平淡深远、李诗豪迈飘逸,当然是不同的呀!其实,关于这两位诗人,不了解他们的相同之处,就不会真正理解他们的不同——因为陶渊明绝不只是个田园诗人,而李白也不可能是所谓的浪漫主义作家,那是与基督教相关的东西了。
如前文所说,两位诗人都因为饮酒闻名。笔者也是爱酒之人,就从二位诗人写酒的诗歌说起吧。
行文至此,还要顿一顿。因为在说二位诗人的饮酒之前,先要澄清他们在思想上的关联。这里要说的思想,当然不是将诗人的大脑用儒释道一分为三,取最大值的做法,这一点,裴斐先生早就驳斥过了。 但是要谈到陶渊明和李白,佛家暂且不论,儒道则是不能不说的了。
两晋时期,社会长期动荡不安,到陶渊明的时候,文人们的求仙问道、嗑药饮酒的传统已经很成系统了。在为数不多的陶诗中,与酒有关的占了大部分,而表现出仙道之术的更是不可胜举,譬如作为陶渊明“名片”的菊花意象以及在陶集中多次出现的“运”、“大化”等词句。但是陶渊明显然又不是一个只顾求得长生不老的道士、不是一个超出人世的纯粹的“田园诗人”,这在《述酒》等篇目中可以清晰地体现出来,辞官回家之后,他显然不是如同许多前人所说的“浑身静穆”的,这一点也在鲁迅先生的文中说的很充分了。 因此关于陶渊明,我们现在至少可以有这样一个认识:他是一个受过良好儒家教育,又深受道教影响的田园诗人,至于他的“田园”、他的“委运乘化”到底到了什么程度,可以留到后文再谈。
到了李白的时代,境况则大不一样了。李白所在的是一个太平盛世,李白的任侠、归隐都不是像陶渊明时代那样为了避祸、为了理想的破灭,而是有着明确的功利目的的,李白主要把修道当做“终南捷径”,这应该是无疑的了。
渊明之好酒是在他作诗之后我们才知道的,他好酒的“水平”也是在他归隐之后才到达了一个别人永远无法企及的高度。譬如笔者前文所引的他的拟古九首之一的“未言心相醉,不在接杯酒”——陶渊明的境界是不在干杯,只求心醉的“任真”的境界,从某个角度上来说,酒是陶渊明走向“纵浪大化”之路的重要工具。而李白则不然,《月下独酌》之一“独酌无相亲”一句,让我们想到了他与陶渊明相同的一面,即与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将李白写酒的诗再读一读就会发现,李白不像陶渊明那样把酒当做生命的一部分,而是多饮于大喜大悲之时,或者说,多于酒中“饮”出大喜大悲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