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_di吧 关注:11,031贴子:90,221
  • 6回复贴,共1

【搬运】微博上的乌鸡汤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又在重新刷黑大微博,把乌鸡汤转过来,权做备份。之前转的减肥贴直接被系统删除,所以有些内容转不过来。看到哪篇转哪篇,不按顺序来的。
#乌鸡汤# 关于创业的“时机”(2021-1-14)
这些天发生不少事情,有了些感慨,上来和大家分享下,尤其是想对有创业想法的年轻人说说哈。
我这些年的创业之路其实走得蛮顺的,包括这次疫情很多人受到了打击,可因为我们公司的性质不同,反而借此上了一个台阶。我这一整年都心怀感恩,感谢这一路上无私帮助过我的朋友们,也同样,感谢五年前选对了路的那个自己。
也有不少人问过我,什么时候创业,创业应该做什么,我就想和大家聊聊这个所谓的“时机”的问题。
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有很明确的想法,未来我要有自己的公司,要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而我发现自己好像有这方面的能力,就是在我频繁多次“预知”到了某些市场动向的时刻。
年轻时候我时常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有个XXX什么的就好了,怎么没人做呢?这个XXX里包含过很多品类,比如某种服务,某种产品,甚至某个娱乐活动或者综艺节目。我小时候觉得是自己异想天开,可有趣的就是,我多年前想过的那些XXX,总会在五六年后真实地出现在我身边,它们一一都成真了。
再后来我工作了,工作时候我也很快能察觉哪里不对劲,在我还没有权利改变的时候,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些不对劲带来的弊端,也的确都如我所料,我觉得不合适的业务最后差不多都以失败收场。那时候我慢慢意识到,我似乎有提前能看到某事物发展趋势的能力。
而最后最强烈的那一次,是我当年作为公司某业务部总负责人,制定了一整套的发展规划,那项业务当时国内没有多少人做,我是做了很多调研,把信息整理在一起分析之后,算是开创性地制定了这样一套规划。而就在我带团队实施这项计划的时候,我一个在美国的好哥们儿忽然联系我,问我是不是在做XXX,我说是啊,然后和他聊了下我大致的战略方向,他就特别激动,跟我说,他现在加入的那个公司(一家世界知名五百强企业)正在孵化的项目就是这个,请的都是美国顶尖专家,最近正在研发的方案和我计划的相差无几。
我当时自己都震惊了,尤其在我听到他介绍那些专家背景的时候,我都有点不敢置信。因为这个项目专业性很强,我也没想到我仅仅依靠不到三个月的调研数据,整合信息制定的方案,居然和专家组的大方向是完全一致的。
那是我最强烈的一次,发现自己的确有某种前瞻性的天分。然后也是因为这件事,我想我大概是“可以了”,所谓的时机,也许是到了。
之后完成了这个大项目,我就辞职了,决定创业,提前预想了未来至少十年的机遇和风险,选择了一条我认为很有前景但国内还不成熟的路,而当初的这个决定,也让我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不至于伤筋动骨,稍微调整架构后,还算顺利地规避了疫情的冲击。
所以我这些天除了感恩,也在反思,就想到曾经有人问过我的“时机”问题:什么时候创业?以及创业做什么?
仅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能够给到年轻创业者们的建议就是,当你在生活和职场中,有过无数次验证了市场前景的经历,再来谈是否要创业。你在别人的平台先有过很多次“证明你的想法可行”的经历,再自己亲身去做这个事。注意我说的是很多次,不是一两次,很多次是证明了你的思维已经是正确的战略性思维了,你能多次看出哪条业务线不正确,哪个方案不可行,而同时你自己所负责的方案又都比较顺利,你才算具备了敏锐的商业嗅觉,未来创业就省去了摸着石头过河的这个坎坷过程。
另一个要素,也是我一直强调的,就是广交人脉,我这些年朋友们帮了我很多,光有能力没有助力一样也会很辛苦,况且老板的本职工作差不多就是谈投资谈合作抓战略大方向,前两点都需要人脉的支撑,后一点大方向的问题,就是上面讨论的内容了。
当你做到了上面这两点,创业要做什么,什么时候该出手,就不需要问别人了,当你还需要问别人这些问题的时候,其实也说明了你的“时机”还未到。
忽然想到这些,就和大家随便聊聊吧,希望有帮助到你们少走些弯路。创业者的失败率非常高,所以做好准备再行动,不要冲动,怎么检测自己足够准备好了,上面两点暂时可以作为检查点吧。
稍作记录,与大家共勉。


IP属地:湖北1楼2023-10-11 10:57回复
    #乌鸡汤#“如何遇到”自己喜欢的人(2020-11-10)
    刚看私信,有女孩子很郁闷地说自己遇不到喜欢的人,我就想和你们聊聊这个事儿。其实在之前有一篇《白马王子在哪里》就有提到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我就再单独拎出来只聊下“如何遇到”的问题吧。
    任何两个物体(人姑且也算是物体的一种)想要最快让运动轨迹重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有一个汇聚的点,大家想象两条动态线,是不是有了一个既定的焦点,就会有明确的走向了。
    那同理,把这种物理思考带动到“相遇”这个场景,就是A物体有一个移动目标,B物体有一个移动目标,当AB的移动目标重合的时候,A和B自然就撞到一起了。这就是我之前在那篇文里提到的,要大家为了“相遇”要做的两件事:
    1: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也就是这个轨迹上的源动力。
    2:这件事要出门做,也就是让你在这个轨道上移动。
    所以一旦满足这两个条件,你自然就会遇到另一个也是“具备同样兴趣爱好且地点与你重合”的人了。
    我一直不怎么赞同相亲这玩意儿,是因为人生各种各样的相遇里,最有趣的就是第一点的“源动力”,不同的源动力让你在各个不同的目标点(场合)遇到各种各样与你某一处重合的人,而相亲普遍来说,源动力实在太过统一了,所以能够通过相亲成功遇到自己特别心仪的人的可能性很低,基本也就这两种情况,要么两个人都是奔着“结婚”这一个目标,其他条件都次要,要么都是奔着“钱色交换”为目的,一方要钱一方要色,当然一拍即合。所以如果你指望通过相亲遇到灵魂契合的人是很难的,尤其如果你恋爱结婚的前提金钱完全不占据重要位置,更看重学识才华情趣性格甚至颜值这些东西的话,相亲的成功率就更低了。相亲其实只是单一一种动力重合的场景,而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用一种涵盖多种显然并不明智。
    不知道我解释明白没有……所以大家如果想遇到自己真正会喜欢的人,最大概率的办法就是思考一下,哪些事情是可以让你真的有兴趣且可以出门见人的,不要勉强自己的喜好,要发自内心做这件事,否则为了“相遇”而依附对方的源动力,而不是你的,那就算遇到了也会交叉错过去,毕竟大家相遇的目的最后都是为了相守嘛。墨迹完了,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IP属地:湖北2楼2023-10-12 09:50
    回复


      IP属地:湖北3楼2023-10-12 09:57
      回复
        #乌鸡汤#如何高效率的学习(2020-9-11)前段时间因为组织过90天的活动,到现在都在超话看得到大家的努力,说实话我挺欣慰的,不过也在旁观这件事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发现大家的学习方式有些问题,怎么学习能够事半功倍其实是有些方法的,我这些天特意留心"观察"了一下我自己的学习方式,得出了如下几个法则供大家参考,都是一些思维方法论的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吧。
        【高效率学习的八大法则】
        一、 从上至下法则
        这个法则其实我在过去的文章中有提到过,这次特意在学习体系中强调一下。
        首先,什么是从上至下?简单说,就是从宏观到微观的过程,是一个典型的管理者思维。本文全篇我都会以"学习如何管理公司"为例,来给大家分享一套体系化的例子——好比说,现在我想要开一家公司,那么我该学习一些什么东西呢?
        从上至下的反例就是从下至上,而大部分人学习一个学问和技术的时候,惯性思维都是从下至上。比如说:我看华为是员工持股制,特别容易激励员工,所以我也要搞这种体制;再比如说,苹果最开始的成功元素之一是简约大气的设计,所以我的产品也要简约大气;再再说,腾讯赚钱方式之一是网罗大批量免费用户,然后从氪金VIP的土豪手里赚钱,这个方法不错,我也要这么做……等等,这些都是典型的"从下往上",也就是看到一个微观的点,看到一篇公众号文章的方法,觉得不错,挺好,我就要学习,这个方法其实是不太科学的。
        举个更通俗易懂的例子,你想考研,然后看到A大神推荐某书单a,B大神推荐某书单b,C大神推荐书单c……你也搞不懂为什么,但是大神推荐肯定没错,叮咣买了一堆书,然后越看越蒙,最后哪套都没掌握完全。
        所以说,当你准备学习一套知识的时候,切记不要一个点、一个点地去研究,或分散地吸收知识,你率先要做的,一定是【从上至下地划定你的战略地图】。
        就比方说,我要攻打一座城池,我要想的一定是一个环环相扣的体系:攻占的这个地方天气如何、地势如何、发兵路上的交通如何、粮草能承担的时间有多久、哪位将领有攻打类似地方的经验、该将领的性格脾气如何、最多能指挥的士兵数量峰值是多少……等等,而绝对不是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直接就开始点兵点将,谁牛逼谁去打,有多少兵就搬多少兵,一定不是这样的。
        那你学习时候就和攻打城池是一个道理,当你决定要攻克某个领域,你第一件事要做的,就是在这块大地图上做战略布局——这个领域可以拆分成哪些部分?
        举个例子,如果你想学习绘画,你至少要解决几个大问题——型准、黑白素描、色彩体系(甚至色彩里头还要分色相、饱和度、明度)、设计构成、透视、场景、材质刻画……等等,也就是说,你第一件事要做的,就是上网通过各种渠道(B站视频、知乎、公众号文章等等),先对这个领域划分的体系有个大致的了解,知道你通向大Boss的路上有多少个关卡要过,让自己站在最高处,朝下俯瞰你即将要攻打的帝国长什么样子,而不是一个技巧、一个程式、一个原理地看到什么学什么。
        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思维,也是能让你从一个执行者逐步过渡到管理者的关键,任何事到你手里,你往后都要养成一个习惯,就是我要做成这件事,涵盖的块面有哪些?
        还是以开公司为例,如果你以后要创业,别看到同行哪里干得好你就学习模仿,这是非常错误的学习方法,因为你明面上看到的广告、营销活动、招聘信息、包装设计等等,它们背后支撑的东西你是看不到的,比如说核心技术、供应链体系、销售体系、甚至某些能力极强的明星员工等等。所以不是别人什么好你就要学什么,你吸收的前提一定是在了解了这个大体系背后的逻辑之后,你再考量别人的某个点和你的大体系也是融洽的,你再吸收,否则你没有亚马逊的供应链就要学习它们的低价战略,破产是分分钟的事了。
        这一段我写的非常多,是因为它是总纲,是学习任何东西的地基,一定要打牢,不论你接下来要做什么,请务必养成这样一个思维模式:这个领域包括哪些关卡?制作一张战略地图,才能让你的攻城变得事半功倍。
        一个小Tip分享:除了上述的几个搜索渠道之外,还有一种传统方式,就是你找一些该领域的书籍,观察这些书的目录,比如你想学房地产销售,那就多找个七八本房地产销售的好书,然后看看它们的目录有哪些重叠的部分,再辅助看一些文章和介绍视频,你就差不多能把这张地图画出来了。
        总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努力的前提是要先动脑子,否则很容易把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事情上,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
        最后再附加提醒一段:
        这个思维是贯穿学习的每个阶段的,这怎么理解呢?就是说,它不仅仅只是大分类从上往下,小分类也同样如此。
        举个例子来说,我要学如何开公司,我就要学营销管理、产品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供应链管理、销售管理等等……但同样的,在我学营销管理的时候,我要再次细分,里头可能包括广告、媒介、内容、促销、品牌、公关、跨品牌联合等等……那其中的媒介部分,我还可以继续细分到传统媒介、新媒介、自媒体、直播、核心官媒、地方官媒等等;同理,自媒体我也可以继续往下分,分到具体的媒体品牌上,例如微博、抖音、快手、公众号……等等;那还能继续往下分么?当然可以,那就是微博上比较火的网红有谁?列个名单;名单拿到之后呢?还能再分到每个人擅长的领域、收费、排期,等等。
        基本上到这儿才是分无可分了,所以这个过程其实是可以一路向下,划分到最最基础的那个单位去的。而不是像很多人的"从下至上"思维一样,别人请了薇娅,那我也要请薇娅——这就是我和你们说的,错误的学习方式。一定要像我这样从上往下全部扒下来,然后确定薇娅和自己的体系是相符的,那你再学别人去请薇娅,这才是有效果的。
        学习也是一个道理。
        (这篇真的太长了,只能分成几个段落来搬)


        IP属地:湖北4楼2023-10-12 10:45
        回复
          二、 目标回推法则
          这是第一个法则的补充,也是用于规划战略地图的方式。第一个法则是从上至下俯瞰,这个法则是从未来到现在的一种回溯。
          也就是说,你要先有个目标,我要做出什么作品/成果来?要有一个很清晰明确的东西在你眼前(一定是非常具体化的东西,而不是虚化的目标),然后你把它拆解,想做出这个成果我要学会什么东西?也就是你先想未来的结果,然后回推这件事需要的模块。
          举个例子:所谓具体化的东西,就是比如说你听了一首歌,是一首古风歌曲,然后定了个目标——我就要写出这样一首歌来。那你就开始回推,这样一首歌需要什么元素?你确定了古风的风格,那其实就是古风歌曲的编曲需要什么模块来支撑?
          这种目标回推的战略制定比第一种法则更具有针对性,如果你学习的知识是普适性的,那就用第一种法则思考,如果有非常明确的作品/成果/风格可参考,那就按照这个法则来思考,道理都是一样的。
          三、 先后次序法则
          这一点和第一二点是相辅相成的,就还是攻打江山的例子,有些平地很好攻占,那像蜀地这种SSR地势就很不好打,纵观咱们国家乱世历史,都可以看出最终成就霸业的帝王们是怎么一步步统一江山的,都是先把好打的打下来,最后再啃最硬的骨头,农村包围城市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那在学习上怎么利用呢?
          就是上两点我说了大家划分好每一个模块之后,要开始排兵布阵了:先学哪个,后学哪个的问题。
          我这里有两个原则给到大家:
          1、 所有一切的地基,务必要先学,不管它有都难。比如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编程语言一定是要先学习的;绘画来说的话,素描和透视一定是要先学习的;学语言的话,语法和单词一定是要先背的……等等,就是最基础的那一块儿,不管多难也一定要率先攻克。
          2、 那同样背单词,什么单词先学,什么后学呢?那就是第二个原则,常用率先行。哪部分的知识是最常用、最简单的,那就先去学那一块儿,然后逐步增加难度。
          总之,先学的要么是最最基础的,要么就是最常用、最简单的,然后慢慢增加难度,一步步攻克,这里就涉及到第四个法则了。
          四、 二八攻克法则
          这也是我发现很多人会犯错误的地方。所谓二八攻克的意思是,把学习边界的拓展分为20%+80%,其中20%是新知识,80%是旧知识,也就是说,当你要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把过去的知识融入利用到新的学习场景中,让旧知识占据主导地位,不熟悉的新知识是辅助地位。
          这话怎么理解呢?我举三个例子。
          第一,一个法学生学习刑法案例。
          当某个案子该怎么判他清楚了之后,他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就是融入到这个熟悉的案子里,只改变其中1-2个变量,例如,当场死亡变成了没死,吊着一口气,这个判决会有什么变化?再或者,一个凶手变成了有另一个帮凶了,那这个判决会有什么变化?也就是说,在其他变量稳固的情况下,学习加入新的变量,从而一步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很多人不是这么学习的,通常都会莫名其妙地和自己死磕,好不容易学会某个知识点,然后又跑去挑战更高难度的东西,然后不断失败,打击自信心,最后从入门到放弃。人能把某件事坚持下来,通常都是因为有正回馈,这种二八法则就是帮助你不断地制造正向回馈,让人更有坚持下去的动力和信心。
          再举个例子,一个计算机学生学编程,终于学会了做一个小程序,那他的下一步最好不是完全开始开发一个新的程序,而是在原有程序基础上增添一部分新学到的功能,让自己原本的知识发挥作用,然后在此基础上去一点点探索新的领域,得到一个进阶版的东西,而不是一个全新的、可能哪哪都拿不出手的残次品。
          同理,比如你想学习唱高音,你的舒适区在中低音,那你要做的就是找到一首歌,只有一两句高音,其他都是中低音,然后一步步增加技巧,慢慢拓展不熟悉的边界,而不是突然拿一首全高音主导的歌,在那儿死磕。
          其实这个法则是一种理工科思维,大家回忆下自己学习理科的过程,任何实验都是从固定大部分变量,只改变一两个变量来探索进一步发现的,学习也是如此,你的战略图规划好了之后(法则一&二),习得了最基础或最简单的部分之后(法则三),你的精进方式就是以二八的比例来前进,固定已有的根基(其实也是复习的一种方式),只改变一两个变量,来探索习得新的知识点,周而复始,稳扎稳打地进步。


          IP属地:湖北5楼2023-10-12 10:51
          回复
            五、 环环相扣法则
            大家学习某项东西的时候,应该会有这种体验,就是某一块领域的学习成果,可以作为另一块领域的素材。举个例子:比如我今天背了某场景的单词,而这些单词同样可以用来学习该场景的口语对话,亦或者,这些单词可以用在某段演讲当中。
            再举个例子:我今天练了一些速写线稿,但同时这些线稿也可以用来做素描的底稿,而素描画完之后,也可以练习在这样的体积基础上怎么上色好看。
            总的来说,这一法则和二八法则是可以结合来利用的,也就是说你有意识地让自己原本学过的某项成果成为你下一个拓展训练的素材,有意识地让某个模块和另一个模块打通串联起来,这样你就可以有逻辑地同时练习3-4个模块,让你的学习效率大大提升。
            当然这个法则不是每个知识领域都适用的,我只是提供这样一个思路,帮助大家打开自己的学习思维。花时间思索一下,自己目前学习的东西是否有这种"可以串联"的可能性,不是点对点地逐个击破,而是尽量给它们串成线,一环套着一环去学习,这会让你的知识体系更加紧密和宏观。
            比如说还是开公司,那我刚刚学到的财务管理知识,就可以和人事管理的知识串联起来,给多少薪水能激励员工,但同时还能让公司最大化盈利?那除了薪水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奖励方式,不需要动用资金就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自主性?比如说集体意识、荣誉意识、个人成就感、归属感等等……当然这一块儿自然而然地就又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模块关联起来了。
            也就是说,前头我告诉大家怎么把知识拆分,而这个法则就是让大家想办法让这些知识相联,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某个模块的成果能作为学习另一个模块的素材,说起来有点抽象,大家具体地思考自己学习的东西,对号入座分析一下,应该能有所感悟。
            六、 输出总结法则大脑学习有这么两种渠道:一种是输入,另一种是输出。两种相互结合效率是最高的。很多人闷头学得很认真,但知识点经常容易遗忘,回头想想忘了很多细节,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加固所学的知识呢?很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输出。
            输出有两种方式,我建议大家两种同时进行:
            1、 记笔记,就是所谓的笔头输出,但一定一定要切记,这个笔记不是在记录关键词、短语这些东西,而是完完整整的句子、段落。这个目的是让大家在大脑中形成完整的段落记忆,你们可以找时间试一试。当你记录完整句子:今天学到了XXX,因为XXXX,所以XXXX,关键是要XXXX,其中重要的是XXXX,等等……记录完整句子和段落,会加深知识点,简单的关键词笔记过段时间是很容易遗忘的,因为它们太短了,记忆停留时间也短,所以容易被遗忘。下次大家记笔记,记得写句子和段落,像我这篇文一样,形成一篇文章去总结,你会发现印象深刻很多。
            2、 口头复述。这一点非常重要,找个很好的朋友,父母,或者镜子……都行,反正就是把刚刚学到的东西明确说出来,和上一点同理,不是词语和短句,而是正常说话,演讲一样把这些知识点说出来,最好对面是个活人……这样对方会和你互动,你的记忆会更深。我自己就是经常把学到的东西和小笛讲,在复述的过程中偶尔还会获得惊喜,就是发现自己说着说着有时候忽然又想到一些突发灵感,原来没太懂的,自己说着说着就懂了,还是很有意义的。


            IP属地:湖北6楼2023-10-12 10:53
            回复
              七、思维导图法则
              首先大家要明白一件事,就是你前期不管准备得有多充分,最开始的战略地图一定是会有遗漏的部分的,这几乎是必然事件,因为毕竟不是你熟悉的领域。所以这里也要提醒大家,第一步的模块划分不用追求完美(因为你基本不可能完美),有个百分之六七十的涵盖范围就可以了,然后就开始行动,开始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务必要谨记这个思维导图法则,也就是说,你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会发现一些超出你最开始制定的战略地图的新领域,这时候你要警觉,先分析看这个新领域是否可以涵盖到子目录里,如果不可以,是完全的新地标,那就把它增添到地图里去。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你作为一个萌新很有可能把一些模块划分错了,尤其某些从属关系的模块划分错了,这都没有关系,你只需要脑子里一直有这个意识,然后根据自己知识领域的扩展,时刻调整这块大地图。
              这种方式有个显然的好处,就是所有的知识点对你来说不再是一个"点",你不会学了这个忘那个,而是很清楚这个"点"属于哪条"线",而这条"线"属于哪个"面",每一次进步都不是盲目的,而是像拼图一样在逐步地有目标地完善整张地图。
              这种思维导图的方式会贯穿你的学习始终,务必要刻进DNA里形成一种总结归纳的本能反应。
              八、劳逸结合法则
              这一部分是玄学了……首先如果大家看过《我就是神》那一篇,并认同的话,有一句话请大家相信:天道酬勤。
              只要你努力了,非常认真地对待一件事,这个宇宙一定会回馈给你正能量。所以当你进入瓶颈期,非常崩溃挣扎无法进步的时候,不要和自己死磕,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宇宙给出的一个信号:你需要休息一下了。
              当你很努力做一件事的过程中,不要惧怕休息,休息也是这个过程中非常必要的一部分,而一部分"天赐的灵感"就来源于这个时候,当你怎么都搞不明白一些事儿的时候,你就去放松一下,洗个澡,跑跑步,旅游一下,胡吃海喝几天,总之,怎么舒服怎么来。而神奇的就是,就在这样放松的几天里,你会突然想明白一些事,突然就有了些神之领悟,豁然开朗了——不用怀疑,这就是天道给你的礼物。
              所以大家要学会平衡自己的心态,不要走到另一个极端去,觉得自己休息了就有负罪感,没必要,人生很漫长,如果你做的一件事是你一生受益的,那不差那么几天的放松,你只要确保你在做的时候是很拼的,那就允许自己休息一下,偶尔接受一些神迹就好了。
              最后,法则讲完了,我来补充一下时间安排的问题。
              科学地来说,如果每天保证学习2-3个小时,一般学会某一个小模块(你自己要给自己分割好这些模块)需要一星期的时间,一个大模块需要3-4个月的时间,完全掌握一门知识/技术需要3-5年的时间,所以大家根据这样的一个科学频率,给自己制定一个又一个小目标去攻克,攻克的过程请参照以上八个法则。
              然后还有一个小技巧分享给大家:每个人的生物钟都是不同的,你自己最清楚自己的身体和大脑反应,也就是说:早晨、上午、下午、晚上,这四个时间段,每个个体的学习效率都不同,那么你就需要先了解自己身体的时间效率,在不同的时间段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
              比如效率非常高的时间段(例如清晨),适合做一些背诵、高度集中注意力的事情,那例如下午这种容易犯困的时候,适合用来做不太需要动脑思考,而是巩固练习的事情(一直做你熟悉的东西就不容易犯困),总之,自己先分析自己,然后把适合的学习内容安插到适合的时间段里。
              差不多就这样了吧,八个学习法则+时间安排大家如果都掌握了,学习其实是比较好玩的事情,和排兵布阵打仗差不多,切记不要急躁,不要总去挑战超高难度的东西,让自己总在失败中沮丧,记住二八法则,好好规划,慢慢进步,利用好已习得的材料打好地基,给自己信心,总有一天你一定会打下属于你的江山的。
              加油吧,奥利给~


              IP属地:湖北7楼2023-10-12 10: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