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浙版西游记的最初已经有了另一版「美猴王」的完整剧本,当时程力栋对我的改编要求不是很高,他主要是想加入轻松元素跟童趣而已。但是我看了剧本意见却很大,因为这套本子很明显的就是大话西游的套路,青蛇精跟白鸟精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存在了,并且设定上就是要跟孙悟空谈恋爱,这部份我实在是抵触得很,在我的感觉,孙悟空就是永远的彼德潘一样,他是不懂爱情的。
说到这儿,先讲讲我对西游记一书的观感,我必须要自首一件事,那就是上一次看完整本西游记的时候,应该还在上国小,我甚至没把握我看的是不是改写过的白话文书?此后除了央视版的西游记之外,所有不管是叫西游记或是叫齐天大圣的戏,我都没啥兴趣,大话西游我也没看完整过,甚至是到现在浙版西游记都推出了,才知道有动画大闹天宫及悟空传等等作品。唯一完整看过的央视版西游记也是在当年首播时看的,那时候太喜欢里面的特效化妆了,其他港台的西游记都没那样精致的特效化妆,我尤其喜欢孙悟空,觉得他的眼睛好美好美,唐僧比较奇怪,怎麼过没几天又换一张脸?
因为西游记实在不够熟,所以我对写西游记的第一个反应是没兴趣,推掉!如果是找我写红楼梦,我肯定屁颠屁颠的不拿酬劳也去写了。最后因为父母之命难违,只好硬著头皮写了,这麼一写下去,我才开始认真地看西游记。
坦白讲,我对吴承恩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好几次我笑倒在书桌前,我佩服他的幽默感,佩服那个时代的文学底蕴真的是我们现代人远远所不及,更佩服的是他无边的想像力,在那个时代居然有画面性这样强的文字,还有那样灵活的机变设计,尤其是孙悟空的变化,并不只是局限在外表的变化,也在智能机巧上的变化,所谓人心善变,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只「心猿」实在写绝了。
当然,因为时代的不同,加上体裁的不同,吴承恩写的是小说,我们要演的是剧本,那就必定在表现手法上要有所不同,戏剧表现上的扭力跟悬念设计必须与时俱进,虽然我是很希望可以生搬照演,但绝对是不可能的事。
当初「美猴王」虽然有大话西游的影子在,但是程力栋本身似乎更在乎要创作出一位硬朗的唐僧,可以宣扬佛法,这部份却又跟我的希望不谋而合。我没有程力栋那麼巨大的理想,我只是从小就不能了解唐僧那样懦弱又愚痴如何能到西天取经?我很直觉的想写一个真正的唐三藏,把他真实的型貌写出来。所以当美猴王一戏成了新版的西游记,我所有的想法都是往原作上靠,只有唐三藏,我要改写,不然我真的不会写!我必须承认自己是个钻死胡同的编剧,只要有个角色在想什麼我弄不明白的话,我就没办法把戏写下去。所以吴承恩把唐僧塑造成那样到底是为什麼?我不太懂,我看过一些研究文章说孙悟空、猪八戒跟沙僧都是唐僧本体分化出去的人性弱点面等等,但是还是没办法为我解疑,不过我想,正因为我不是专家学者,所以我只能用普罗大众都懂的观念去创作,那麼应该也是比较贴近观众吧?!
接著讲到改编的取舍问题,首先我要说的是,要写几个单元,或是要写哪些个单元,是程力栋跟张平喜都选好的,所以我没有决定权,只有尽力执行下去了。
第一个碰到的问题是那个「金丹」,这是第一个不忠於原作的设定。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中略)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以上是原作文字,坦白讲,这样的文字只好用旁白讲述,是无法用戏剧画面好好表现的,比较起张平喜先生的金丹设定,我觉得还真可以把金丹设计成天外飞来的灵物,那也许可以说是被具象化的「妙明本心」,说服我接受这个想法的还有原作中菩提老祖念的文句如下:
“难,难,难!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闲。不遇至人传妙诀,空言口困舌头干!”
说到这儿,先讲讲我对西游记一书的观感,我必须要自首一件事,那就是上一次看完整本西游记的时候,应该还在上国小,我甚至没把握我看的是不是改写过的白话文书?此后除了央视版的西游记之外,所有不管是叫西游记或是叫齐天大圣的戏,我都没啥兴趣,大话西游我也没看完整过,甚至是到现在浙版西游记都推出了,才知道有动画大闹天宫及悟空传等等作品。唯一完整看过的央视版西游记也是在当年首播时看的,那时候太喜欢里面的特效化妆了,其他港台的西游记都没那样精致的特效化妆,我尤其喜欢孙悟空,觉得他的眼睛好美好美,唐僧比较奇怪,怎麼过没几天又换一张脸?
因为西游记实在不够熟,所以我对写西游记的第一个反应是没兴趣,推掉!如果是找我写红楼梦,我肯定屁颠屁颠的不拿酬劳也去写了。最后因为父母之命难违,只好硬著头皮写了,这麼一写下去,我才开始认真地看西游记。
坦白讲,我对吴承恩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好几次我笑倒在书桌前,我佩服他的幽默感,佩服那个时代的文学底蕴真的是我们现代人远远所不及,更佩服的是他无边的想像力,在那个时代居然有画面性这样强的文字,还有那样灵活的机变设计,尤其是孙悟空的变化,并不只是局限在外表的变化,也在智能机巧上的变化,所谓人心善变,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只「心猿」实在写绝了。
当然,因为时代的不同,加上体裁的不同,吴承恩写的是小说,我们要演的是剧本,那就必定在表现手法上要有所不同,戏剧表现上的扭力跟悬念设计必须与时俱进,虽然我是很希望可以生搬照演,但绝对是不可能的事。
当初「美猴王」虽然有大话西游的影子在,但是程力栋本身似乎更在乎要创作出一位硬朗的唐僧,可以宣扬佛法,这部份却又跟我的希望不谋而合。我没有程力栋那麼巨大的理想,我只是从小就不能了解唐僧那样懦弱又愚痴如何能到西天取经?我很直觉的想写一个真正的唐三藏,把他真实的型貌写出来。所以当美猴王一戏成了新版的西游记,我所有的想法都是往原作上靠,只有唐三藏,我要改写,不然我真的不会写!我必须承认自己是个钻死胡同的编剧,只要有个角色在想什麼我弄不明白的话,我就没办法把戏写下去。所以吴承恩把唐僧塑造成那样到底是为什麼?我不太懂,我看过一些研究文章说孙悟空、猪八戒跟沙僧都是唐僧本体分化出去的人性弱点面等等,但是还是没办法为我解疑,不过我想,正因为我不是专家学者,所以我只能用普罗大众都懂的观念去创作,那麼应该也是比较贴近观众吧?!
接著讲到改编的取舍问题,首先我要说的是,要写几个单元,或是要写哪些个单元,是程力栋跟张平喜都选好的,所以我没有决定权,只有尽力执行下去了。
第一个碰到的问题是那个「金丹」,这是第一个不忠於原作的设定。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中略)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以上是原作文字,坦白讲,这样的文字只好用旁白讲述,是无法用戏剧画面好好表现的,比较起张平喜先生的金丹设定,我觉得还真可以把金丹设计成天外飞来的灵物,那也许可以说是被具象化的「妙明本心」,说服我接受这个想法的还有原作中菩提老祖念的文句如下:
“难,难,难!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闲。不遇至人传妙诀,空言口困舌头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