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吧 关注:6,010贴子:128,009

妈妈和宝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自称在母亲肚子里便开始“读”《红楼梦》的马瑞芳老师,对于书中人物,她亦像她的个性那样爱憎分明,“我母亲对我是有影响的,她永远不喜欢薛宝钗,喜欢林黛玉。”在马瑞芳教授的眼里,林黛玉是个“诗人”,而薛宝钗是“富贵人家的‘时宝钗’,很会审时度势”。《红楼梦》中薛宝钗总要吃制作复杂的冷香丸,对这一点,马瑞芳评价的非常有趣:“冷香丸的配料都是极为纯洁之物。薛宝钗正因为心术不正,导致内火太旺,需要这些纯洁的东西来调合。”
-------------------------
看见这段文字,忽觉很感慨,遂想到自己的母亲和红楼。
我妈妈怀我的时候也看红楼,我看红楼时问妈妈:喜欢黛玉还是宝钗?
妈妈回答:宝钗,虽然世人都说她虚伪、心机,但我没看出来,我看出来的这是一个好女孩子,是世人太牵强。
马教授的妈妈自然也是大家闺秀,遍读诗书。
而我的妈妈却是寒门小户,工人家的孩子,用黛玉的话谦虚一点“不过识得几个字”。
但我看完上面这段有关马教授与马老太太的文字后,我忽然觉得我老妈真棒。
妈妈虽非学富五车之士,但却教会了我用独立的头脑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即使她也经历过那些疯狂偏执的岁月。妈妈也非机心通透之人,但却教会了我用更朴实宽容的心去感知,体会,而不是无端地猜忌、揣测,以己度人。
“这是一个好女孩子,是世人太牵强。”
一直认为妈妈的这句简简单单的话,足以让那些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所谓红学家,在认知德行上汗颜了。



1楼2010-10-04 00:03回复
    沙发
    对红学专家从无无好感·······


    IP属地:河南2楼2010-10-04 00:34
    回复
      有时候反而是那些所谓的“高人”多作怪。


      IP属地:新加坡3楼2010-10-04 08:10
      回复
        我妈就不一样,《红楼梦》上的人物,她一个也不喜欢。


        5楼2010-10-04 12:39
        回复
          这是个好女孩,是世人太牵强。大爱这句话…越朴实的越是真理,窃以为伯母见识远胜于所谓的学富五车的红学家…


          6楼2010-10-04 13:54
          回复
            妈妈只是以自己的心去看红楼,她认为很多宝钗的行为于常人来看再正常不过了,而且所谓世人未必能做到宝钗那样好。
            她说知书达礼,孝敬父母,尊敬老人为什么要被说成是曲意讨好,别有用心呢?宝钗有喜欢宝玉的权利,这有什么错呢?而宝黛的悲剧又怎么能怪罪到宝钗呢?
            后来我告诉妈妈,马教授说宝钗“心术不正”,她第一反应:这些读书人怎么越读越狭隘了。


            7楼2010-10-04 14:14
            回复
              5楼的,其实喜欢谁不喜欢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老是习惯于用最坏的想法去恶揣测、猜忌别人。


              8楼2010-10-04 14:17
              回复
                另,感谢青山吧主加精。


                9楼2010-10-04 14:23
                回复
                  读书人自命清高,看不起这些俗事,读的越多越是如此,倒不如象宝姐姐说的,读书不明理,不如不读…


                  11楼2010-10-04 14:51
                  回复
                    我妈不看红楼,我奶奶欣赏王熙凤......


                    IP属地:新加坡12楼2010-10-05 13:23
                    回复
                      我觉得和您母亲的经历有关。
                      宝钗早年丧父,母兄无能,不得已年纪轻轻就承担了家庭的重任,如此环境下历练出的性格,没有类似的遭遇是很难理解的。


                      13楼2010-10-23 10:29
                      回复
                        所谓红学家就必须有一个招人不断议论的观点,这样才能长久地立足于这个圈子里,她坚定的排斥宝钗才能把自己独树一帜。(其实,私底下她或许并不是向表面上这样,然而对于公众,为了维护个人的学术研究不得不坚持观点。)
                        而作为普通读者,真正的红迷,却是会从内心去感受每个人物所带来的震撼,体会、理解每个人物与自己的感受、经验的交集。
                        知识的多少并不是判定理解生活、感受人物的标尺。
                        


                        14楼2010-10-23 11:02
                        回复
                          是个好妈妈
                          不是妈妈吗


                          15楼2010-11-20 20: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