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龙子吧 关注:192贴子:304
  • 1回复贴,共1

关于所谓“认识的三重境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所谓认识的三重境界,流传的十分的广。
但我今天再想到几句话,发现这几句话能指向的无非是这么几处。
首先它在暗示你世界是不变的,你认识一圈终究会回到原点。
这契合了人害怕世界变化的心理,也就是所谓的未知的恐怖。
第二点在于它在暗示你认识是无意义的,是虚无的,因为照这几句话的说法你认识了一圈终究会回到原点。
这契合了人的惰性本能。
所以很多人愿意相信这个话。
但是人终究是复杂的,同一个人身上往往既恐惧变化也期待变化,既有惰性本能,又有求解心。
当然这些看起来貌似自相矛盾的本能都是对生存有益的,所以才会同时出现在现在的人类身上。
但基于这种别扭,很多人对这几句话写出了很多十分别扭的解释,这些解释虽意在骗人,但往往追求的不是逻辑自洽,而是槽点多到让你无从下口,这样读者就会在惰性本能的引导下像模糊的相信这几句话一样继续模糊的相信他们的解释。
但仔细想想现实中适合这几句话的其实只有一种情况,
未发现问题(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发现了问题(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干不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本来是很简单的一件事,但是我最近发现件很有意思的事,我发现网上很多人喜欢用这几句话给别人扣帽子。
面对那些通俗易懂的作品,就说别人没有深刻的含义。
面对那些含义深刻的作品,就说作者尚未达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
单看这些评价可能会下意识的觉得这些人至少是看了作品的,可一看他们评论的错漏百出的具体内容……所以既然他们扣帽子之前是不看内容的,那偶尔看到某些作品同时挨到两顶帽子也就不足为奇了。
面对这种情况,我觉得现在网上正火的端木大将军是十分适用的。
那这几句话最初的所指又是什么呢,这只能说纠结这个更无意义。
因为禅宗主张以心传心,以当头棒喝的方式传递真正的知识。这个棒喝不是比喻,是真的拿棒子敲。
虽然这种用棍棒传递知识的手法听起来很神奇,但是人家的技术性问题是否有什么可信性,咱这边也不便评价。
但既然这句话的出处是主张真正的知识不能言传,而只能用棍棒之类的传递知识的,那网上那些乱七八糟的一副言传样子的,一副我说的就是这句话几句话的所指的样子的解读有多不可信也就能明白了吧。
除非让这些解读者先去把这几句话的出处复活了让他们打一架,谁赢了听谁的。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6-16 05:24回复
    以往发的帖子都要被审核半天,这个帖子倒是一点都不敏感。
    看来这类扯蛋的话题,真是可以随便谈的。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6-16 05: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