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防骗锦囊“五警惕”“五注意”一、求职防骗“五警惕”招聘高峰再次来临,为切实维护毕业生切身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我们整理了近几年来同学们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风险,供同学们参考,希望大家在求职过程中提高警惕,防范求职中的风险。(一)警惕“黑中介”“黑中介”是指非法机构以介绍工作为名,向求职者变相收费。防范提示:求职者要核实中介机构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是否包括职业介绍业务,是否具备《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建议同学们尽量避免通过中介机构找工作,建议通过学校校园招聘渠道、各高校就业网、教育部大学生就业网、国聘平台以及正规第三方平台获取就业信息。(二)警惕非法传销非法传销是指组织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其缴费或以购买商品等方式,取得加入或发展他人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防范提示:同学们要了解有关禁止传销的法规,掌握识别传销的基本知识;自觉抵制诱惑,树立勤劳致富、拒绝传销的防范意识。建议同学们了解传销组织的基本常识。“传销是指组织者发展人员,通过发展人员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非法获得财富的行为。传销的本质是“庞氏骗局”,即以后来者的钱发前面人的收益。新型传销:不限制人身自由,不收身份证手机,不集体上大课,而是以资本运作为旗号拉人骗钱,利用开豪车、穿金戴银等,用金钱吸引,让你亲朋好友加入,最后让你达到血本无归的地步。同学们在找工作过程中如有遇到传销嫌疑的单位,第一时间向学院和学校反映。(三)警惕“培训贷”“培训贷”是指某些培训机构以高薪就业为诱饵,向求职人员承诺培训后包就业,但须借贷支付培训费。防范提示:同学们要增强辨别和防范意识,参加培训前要看培训机构是否具备培训资质、经营范围是否包含培训内容、承诺薪资是否与社会同等岗位条件薪资水平大体一致。同时,要注意保留有关材料,一旦发现被骗,立即向有关部门报案。曾有毕业生加入公司以后,公司要求办信用卡,先进行培训,声称“培训以后再上岗”,这就是典型的“培训贷”。(四)警惕“乱收费”“乱收费”是指用人单位或中介机构以用工为名收取报名费、体检费、培训费、押金、岗位稳定金、资料审核费等费用。防范提示:谨记找工作并不需要费用,对于将先交报名费、培训费等作为条件的面试要谨慎对待。入职体检通常是要求求职者自行到二甲以上医院进行,正规单位不会代收体检费。(五)警惕“白嫖”单位有的单位按照项目签合同/协议,结果合同/协议还要约定试用期或者实习期,给很少一点津贴,试用/实习期一结束,项目也结束了,直接白嫖了大部分正式工作的价值。另外,合同签一年,其中试用期就有六个月单位的也要特别注意。防范提示:警惕实习/试用期的不合理规定,明显低于市场价的实习/试用期工资,也要注意。求职找工作,单位HR要求提供个人邮箱、电话之类的联系方式是正常的,但是身份证、户口、家庭关系之类,除非是特殊行业(政府或者涉密企业之类的),其他的建议都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泄露导致的盗办信用卡、电信诈骗、骚扰信息等等问题也是比较多的。(五)关于“自愿解约”的坑如果你和单位确定了录用关系(必须是协议或者合同明确了录用关系,不能只是口头的录用),单位就不能随意要求你走人,如果单位突然说不要你了,你有权利要求单位提供明确的【我不适任这个岗位】的证明。如果单位拿不出来,却要单方面开除/辞退你,你是可以要求赔偿的。如果单位不给予赔偿,个人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诉。如果是自己主动提出的离职/解约,并且本人签了字,那就是自愿离开,单位是没有赔偿义务的。有的单位为了规避赔偿,即使是单位想主动开除你,也会想办法以各种理由劝说你自愿解约/离职的形式离开。个人在和原单位协商是自愿离职还是单位开除的时候,需要自己谨慎选择,选择了其中一种解决方案,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想法,既想回避背景调查的风险,又想要赔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