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478,472贴子:16,761,445
  • 3回复贴,共1

【交流】论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审美学札记「II」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物质决定意识,用通俗一些的话来说,就是:人依赖感官从现实世界中获取思维材料用以决定行为。但是这里有个前提,就是行为的主体、现实材料的前提问题。行为的主体显而易见,是人,那么何为现实材料?人又是如何将现实材料与思维统一起来的呢? 物质决定意识,人类生存有一定的需要,最早只是简单的对自然材料的占有,随着社会本身“生产力及生产关系”的发展,人类的需求本身也在发展着,总之,已经不满足于对于自然材料的简单占有。 但我们今天不探讨社会问题。谈谈对物质决定意识这个命题的应用。
人的辩证思维本身是自然的客观辩证法的反映,人的思维具有无限性,即是说人的主观世界是无限的,当人有一个很坏的念头产生,这个念头就已经存在了,而它是否能实现,取决于这个主体是否付诸行动,即实践。这就是说,人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思维付诸于实践,当实践符合客观辩证法规律的时候就能够获得“匹配”,换句话说,与人的情绪无关。
举个具体的例子,实验心理学,或者心理学实验本身是心理学脱胎于哲学思辨成为一门独立实证科学的节点,这是事实,因为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纲要》和冯特建立的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在做的就是这些事情,即试图运用科学技术对心理活动与行为进行客观切量化的考察。如果我们今天学习心理学的时候,只是用纯粹思辨的方法去考察它,就会发现有好多问题是无法解决的,是无法得到验证的,换句话说,即便通过思辨有了一个纯粹的体系,它依旧没有办法普遍的应用于人类本身。 也就是说,物质决定意识这个命题它有一个潜在的假设:人的一切思想都是受一定物质条件制约的,它涉及到我们所能想到的每一个范畴,因而物质决定意识这个命题才具有了超越当前社会的性质。举个更具体的例子来说,5000年前的人类绝对不会想到太阳系的运行模型。
也就是说我们在具体的运用这种哲学观念的时候,要从具体的事实上抽象出能被我们思维所认识的一般。比如我在学习一门新的科学或学科时,我首先要了解它的历史发展以及最新的研究方向和成果,而这些材料都是实际或者说事实上发生过的事情,而不是纯粹的在我们的思维中运动,我们之所以能在思维中感受到它的历史发展,是因为现实中它就是那么发展的。另外一方面,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一些命题,比如说同样的书每看一遍都会有不一样的体会。但是这个命题经常被误解,有的人在30分钟内把同一个段落重复看了两遍,他最多只会有思路上的新发现,而谈不上新的体会。真正的体会是体现在实践上的。就是说当我学习了一种技术以后,利用这种方法应用一段时间。当我们在实践中遇到新的问题的时候,返回来再重新学习一遍,那么必然会有不一样的体会。这时才是所谓的认识的螺旋上升。
还有一个比较危险的误区,就比如说有人在理解了物质决定意识这个命题之后,或者说理解了实践的概念之后,遇到了具体的事情,不去思考与解决去验证,而是抱着这种概念直接代替了他实践的行动过程,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如果用概括性更强的话来说,物质决定意识,这个命题的本质就在于,人通过具体的实践来收集相关的大量的具体材料,进而通过这种逐步的积累,不断让自己的思维和认识上升,从而慢慢接近于事物本来的模样,或者说本质。离开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就有落入形而上学或诡辩的风险。 也许这就是导致一些人喜欢装逼的一个重要因素。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7-16 23:30回复
    物质决定意识这个命题强调的是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是由物质条件和实践决定的。它要求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基于客观现实,通过实践来不断深化和验证我们的认识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7-17 00:3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