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论吧 关注:57,459贴子:2,875,803

哀吾青年之偏激,忧华夏文化之未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嗟乎!吾览当世之青年,颇感偏激之风盛行,致使仁、义、礼、智、信、忠、德、悌、节、恕、勇、让诸德,鲜有所存。
人而不人,鬼而不鬼,善善而不善,恶恶而不恶,何其鄙也!言语粗野,行为鄙陋,令人慨叹。
少年强则国强,然今日之少年,强弱不一,品性不齐,优劣不分,国之风范,何在?
忆往昔文革之乱,国民经济混乱,文物毁坏,传承断绝,中央亦自承其误。
然今之青年,不以历史为鉴,反以过往之谬为荣,实为可悲可叹!中医如松,风雨难摧,历久弥新;道教似水,利物不争,淡泊明志。
此二者,皆为文化之瑰宝,今却遭非议,令人扼腕。
中医之术,起于洪荒,神农尝百草,黄帝论医道,传世之作,千古流传。
而今青年毁谤中医,岂非忘本逐末?
道教之学,上承黄老,下启百家,讲求道法自然,阴阳和合。
《道德经》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岂是迷信所能污?
呜呼!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吾借东坡之词,以寄哀思。
愿青年能觉醒,重拾传统美德,以正国风,以强国力。
否则,人非人,鬼非鬼,国将不国,吾辈当如何面对先祖之地,如何面对后世之子?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愿天下贤达,共鉴中华之精华,勿使瑰宝蒙尘,中医与道教,永为华夏文化之光。
吾辈青年,当以此为志,身体力行,共筑中华文明之基,同铸民族复兴之梦。
愿青年一代,不负韶华,不辱使命,使吾华夏之光,照耀千秋。
吾深知吾所撰此文,必将招致非议,然吾无悔。
岂不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之训诫乎?
若能引导几人迷途知返,亦可谓善莫大焉。
唉!一切皆由天意,吾亦无奈。
毕竟,学校师长未能教好,吾又如何能教好?
哈哈哈哈哈!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7-27 13:44回复
    别惹楼主,离她远点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7-27 13:59
    回复


      IP属地:河北通过百度相册上传3楼2024-07-27 14:03
      回复
        在中医之争中,毛主席认为中西医学各有所长、医理各有特点。1913年,他在读书笔记《讲堂录》中写道:“医道中西,各有所长。中言气脉,西言实验。然言气脉者,理太微妙,常人难识,故常失之虚。言实验者,专求质而气则离矣,故常失其本。则二者又各有所偏矣。”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7-27 14:12
        收起回复
          “我们的西医少,广大人民迫切需要,在目前是依靠中医。对中西医要有正确的认识。中医是在农业与手工业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这是一大笔遗产,必须批判地接受,把其积极的一面吸收过来加以发挥,使它科学化;另一面,对不合理的要研究,分析批判”(《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2卷,第205—206页)。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7-27 14:14
          收起回复
            1958年,中国掀起了西医学习中医运动。中医学院举办了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毛泽东肯定了这一做法,并批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第451页)。从1955年到1966年,共培养了4700多名“西学中”人员,他们成为全国各地、各医学学科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开拓者和权威人物。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7-27 14:15
            收起回复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医药事业逐步恢复发展。1978年,中共中央转发卫生部党组《关于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重申了党的中医药政策,对办好中医院校、培养中医药人才、办好中医医院、加强中医药研究机构建设、组织西医学习中医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措施。邓小平批示,“这个问题应该重视,特别要为中医创造良好的发展与提高的物质条件”(《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第370页)。1979年5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后改为中华中医药学会)成立。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7-27 14:15
              收起回复
                2016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发展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为继承和弘扬中医药,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确立了法律依据。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7-27 14:17
                回复
                  2016年,我国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致力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中医药技术服务能力建设。截至2018年底,全国已有98.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7.0%的乡镇卫生院、87.2%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9.0%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县以下基层中医药事业迅速发展。截至2018年底,我国中医药卫生人员总数达71.5万人,年诊疗人次约10.7亿;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60738个,全国中医类医疗机构床位123.4万张。中医药学强调“治未病”,提供医疗、预防、康复、养生等多种服务的中医馆获得很大发展。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7-27 14:19
                  回复
                    2010年中国申报项目“中医针灸”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国向亚非拉近70个国家派遣援外医疗队,几乎每个医疗队中都有中医药医务人员。中医药以其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受到许多国家民众广泛认可,特别是在流感、埃博拉出血热等传染病的防控中发挥了应有作用。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7-27 14:19
                    收起回复
                      总览中医药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我们党对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医药始终高度重视。中西医各有长处与优点,中西汇通、中西医学优势互补、融合发展,能够为世界医学发展和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而“安全、有效、廉价”的中医药对健康中国、健康世界也将发挥独特作用。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7-27 14:20
                      回复
                        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4-07-27 14:28
                        收起回复
                          请问楼主,中国这些年在发展现代医学上花了多少钱呢?在中医上又花了多少钱呢?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4-07-27 14:51
                          收起回复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23楼2024-07-27 14:56
                            回复
                              好可怕,楼主不会咬人吧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4-07-27 14: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