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十七、十八回,写贾政带领一帮清客到刚竣工的大观园里题匾额对联,走到一处房子(后来命名为潇湘馆),有这样一段文字:
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贾政笑道:“这一处还罢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说毕,看着宝玉,唬的宝玉忙垂了头。众客忙用话开释,又说道:“此处的匾该题四个字。”贾政笑问:“那四字?”一个道是“淇水遗风”。贾政道:“俗。”又一个是“睢园雅迹”。贾政道:“也俗。”……宝玉道:“这是第一处行幸之处,必须颂圣方可。若用四字的匾,又有古人现成的,何必再作。”贾政道:“难道‘淇水’‘睢园’不是古人的?”宝玉道:“这太板腐了。莫若‘有凤来仪’四字。”众人都哄然叫妙。
这里的“淇水遗风”“睢园雅迹”“有凤来仪”都蕴藏着历史典故,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3月北京第1版、2008年7月北京第3版《红楼梦》(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对“有凤来仪”的注解是:
有凤来仪——《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箫韶:舜所制的音乐;乐一终为一成。意思是箫韶的乐曲演奏了九章,凤凰都鸣叫着配合乐声起舞。凤凰是传说中祥瑞的灵鸟,又是后妃的象征,用在此处正合“颂圣”的要求。仪:来、招来、归来。来仪,为同义连文。
这个注释虽然交代了“凤凰来仪”的文献出处,但是并没有说清楚“颂圣”的准确含义,以致读者看完这条注释,对于“众人都哄然叫妙”到底妙在哪,仍一头雾水。
查《康熙字典》,“仪”字其实没有“招来、归来”的含义;“仪”有“来”的含义,但只是一种方言,见扬子《方言》:“来也,淮、颍之间曰仪。”在古文献里,“凤凰来仪”的“仪”表示“成对起舞”,“来仪”二字并非同义连文。
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贾政笑道:“这一处还罢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说毕,看着宝玉,唬的宝玉忙垂了头。众客忙用话开释,又说道:“此处的匾该题四个字。”贾政笑问:“那四字?”一个道是“淇水遗风”。贾政道:“俗。”又一个是“睢园雅迹”。贾政道:“也俗。”……宝玉道:“这是第一处行幸之处,必须颂圣方可。若用四字的匾,又有古人现成的,何必再作。”贾政道:“难道‘淇水’‘睢园’不是古人的?”宝玉道:“这太板腐了。莫若‘有凤来仪’四字。”众人都哄然叫妙。
这里的“淇水遗风”“睢园雅迹”“有凤来仪”都蕴藏着历史典故,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3月北京第1版、2008年7月北京第3版《红楼梦》(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对“有凤来仪”的注解是:
有凤来仪——《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箫韶:舜所制的音乐;乐一终为一成。意思是箫韶的乐曲演奏了九章,凤凰都鸣叫着配合乐声起舞。凤凰是传说中祥瑞的灵鸟,又是后妃的象征,用在此处正合“颂圣”的要求。仪:来、招来、归来。来仪,为同义连文。
这个注释虽然交代了“凤凰来仪”的文献出处,但是并没有说清楚“颂圣”的准确含义,以致读者看完这条注释,对于“众人都哄然叫妙”到底妙在哪,仍一头雾水。
查《康熙字典》,“仪”字其实没有“招来、归来”的含义;“仪”有“来”的含义,但只是一种方言,见扬子《方言》:“来也,淮、颍之间曰仪。”在古文献里,“凤凰来仪”的“仪”表示“成对起舞”,“来仪”二字并非同义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