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吧 关注:114,865贴子:764,195

立贴,整理和总结文学理论系列书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为了治疗拖延症,开个贴督促自己学习。
不管按现在的水平能不能整理得好,提炼出精华,先开始吧。
毕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图源网络)


IP属地:广东1楼2024-08-28 10:32回复
    1、书名:《写好前五页:出版人眼中的好作品》,英文名THE FIRST FIVE PAGES.


    IP属地:广东2楼2024-08-28 10:38
    收起回复
      加油!


      IP属地:河南3楼2024-08-28 10:55
      收起回复
        我思考了很久应该怎样更好地介绍这本书,但我确信就算只看书名也能推断出这对刚开始舞文弄墨的人很有帮助。
        毕竟多数时候,自己400页的作品,审稿人用400秒就能判断出好坏。哪怕是高考的考场作文,老师们也是在29秒之内就可以把分改出来。
        作者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编辑,不但自己看书,自己也写。
        他的这部著作的思路非常清晰:从大多数作者会犯的一些错误出发,提供自己关于写作的方法论。
        比如先分析细微的毛病,有词语的选用、修辞手法、句子结构和段落的文风。在认真地总结出针对那些问题的解决方案之后,开始着重讲解写故事的时候人物的对话要如何安排。
        倘若上面的错误都没犯,就可以从宏观的角度来进一步提升自己作品的水平——那也正是全书的第三部分,关于人物塑造、叙事视角和环境描写云云。


        IP属地:广东4楼2024-08-28 11:41
        回复
          我打算从第一部分开始,总结一下作者的真知灼见。


          IP属地:广东5楼2024-08-28 11:42
          回复
            加油😊


            IP属地:日本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4-08-28 19:56
            回复
              关于词语的选用,作者对形容词和副词的滥用作了严肃的批评。
              形容词和副词被称作是限定词。顾名思义,就是用于修饰你提及的意象的词语。
              很多情况下,作者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意思,会用各种各样的形容词来描绘自己笔下的意象。同时,他们会认为,多种限定语的使用可以增进自己的语气,更好地显示出自己的笔力。
              举个例子,我们怎么说一个姑娘很善良?如果是我写的话,我可能会这么说——
              她真是一个仁慈的、博爱的、善良的女人。
              这句话当然没有语病。但是,不用这样大费周章来形容。
              面对中国读者,可以写上“她可真是一个活菩萨”;面对外国读者,直接说“她简直就是特蕾莎修女”。
              事实上,不论你如何描述一辆“汽车”,读者脑子想象的“汽车”依然是他们自己理所当然认为的模样。


              IP属地:广东7楼2024-08-28 21:45
              回复
                那么这也就意味着,比起使用大量的限定语,遴选出最合适的名词和动词才是最应该做的事情。下面作者给出的例子,很有参考的价值。


                很明显第二段就没有使用多余的限定语,显得更简洁。


                IP属地:广东8楼2024-08-28 21:49
                回复
                  写故事和写诗歌是一样,要时刻留心语段读起来是否朗朗上口。
                  文字是躺着的言语,言语是立起来的文字。
                  不过我在阅读“声音效果”这一小节的时候,还是感到比较微妙,不好说清楚。
                  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平时不大注意标点符号的用法;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对诗词格律一窍不通。
                  著者写道:“稍有成就的诗人往往很容易成为优秀的散文作家。”我深以为然。
                  写诗的人会花费大量的时间锤炼语言。在哪里停顿,在哪里换韵,一行诗的节奏是怎样的等等都是需要反复推敲的问题。
                  有写诗爱好的吧友也能经常能感受到,写唐诗、作宋词、赋元曲非常烧脑。
                  我总结出来导致文本读起来磕磕绊绊的原因是以下几个——
                  1、断句不当 2、滥用叠声(如咿咿呀呀) 3、同义重复
                  如何保证自己的故事在被读者轻轻读出声的时候给他带来声音的美感?
                  作者给的一些方法其实就不错,实操性最强的正是“反复朗读自己的稿件”。


                  IP属地:广东9楼2024-08-28 22:26
                  回复
                    除此之外,修辞手法也是编辑们扫读书稿时会注意到的地方。
                    伟大的作品肯定会用最合适的手法讲述艰深的道理。如果想批判国民麻木不仁的劣性,不用说他们面对革命党人的牺牲怎样的无情,描写他们看杀头的时候脖子伸得像鹅颈一样长就足以引起读者的厌恶。
                    这就涉及到了比喻的用法。
                    怎么用比喻?这个我们在念小学的时候已经学过很多次了,到中学的时候又学,如果以后选修文学专业可能还要学。其中核心的要点是要具体一点;具体一点也就专业一点,同时也能压缩文字量。
                    “他像某些温和的中药一样调和着这团体的脆弱关系”干脆变成“他就是这圈子里的甘草”。
                    找到合适的喻体需要足够的词汇量,非日积月累不能达成。
                    所以我在读书笔记里写下了这一段话,
                    “文字工作是终身的事情,生活中到处都要用到合适的文字。一刻不能放缓语言的学习,否则自己的思想会很快变得肤浅。为了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就应该主动地去接触一些抽象的符号。越是抽象,越是晦涩,搞明白之后脑子就会转得越来越快。”


                    IP属地:广东10楼2024-08-28 23:06
                    回复
                      比喻的练习方法——
                      一个是针对身边的一件事情做5个明喻和5个暗喻;
                      二是修改书稿,专门挑选那些自己有点说不清楚,但是脑海里有强烈视觉画面的地方使用比喻。


                      IP属地:广东11楼2024-08-28 23:09
                      回复
                        第二个练习的方法其实就是自己写小品文自己修改。写一个小说的片段,然后把想用到比喻的地方全部用上去。这一个方法可能比较容易坚持下去,因为比较有趣。在电子笔记里我就是这样练习比喻的,
                        日上三竿。毛绵缓缓睁开眼睛后,对着天花板发了会儿愣,然后看向自己的书桌,接着看向四周。那是如鸟笼般的房间,可能任何一个20岁出头的血气方刚的青年都不会满意自己身处这样的境地。他叹了口气,把被子摆在一旁,慢慢坐起来,就像一个70多岁的老人那样——只是不幸地,他可没有养老金能领。转过身以后,开始用心叠那张和被抽光气了的气球一样软塌塌的被子。
                        昨天晚上好像写到小张换上装备和乡亲告别后参军抗日的情节了。接下来应该会发生什么呢?让他跟主角走下去,还是让他为了掩护主角而战死?对了,现在是什么时候了?
                        尽管胡思乱想着,毛绵还是叠出了一个豆腐块。还不错嘛,他暗暗夸了夸自己,高兴地像一个娃娃。然后,他走到窗户边,把窗帘拉开,以便让室内更加光亮。
                        要是挡在前面的烂尾楼本不存在该多好啊,他低声喃喃。
                        当然,能否拥有一个有助于写作灵感迸发的环境不是他能够决定得了的事情。他打开书桌上的电脑,扫了几眼自己昨天深夜里码出来的文字,满意地把电脑关上。
                        有点饿了。毛绵摸了摸放在电脑旁边的手机,犹豫了一下,便把微信里的零钱界面打开。冰冷的数字是一个挂了霜的棍棒,每次出现,就要狠狠敲打一次毛绵炽热的内心。他收起手里的电话,无力地看了一下自己的房间。离开了这里后,向街区里的快餐店走去。
                        关上自己的房间门之前,他照例回头看向了自己的电脑。微笑着,说了一句——
                        “等我回来。”


                        IP属地:广东12楼2024-08-28 23:22
                        回复
                          谢谢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4-08-29 02:46
                          收起回复
                            接下来我们说一说文风和故事之间的关系。相较于前方写到的几个问题,包括限定语的滥用、磕磕绊绊的语句和不太恰当的比喻,作者本人的写作风格造成的困惑是比较难以处理的。
                            因为这可能会要求自己忍痛割爱,换一种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风格。说得好听一些,是否可以把这一举动当作是勇敢地走出舒适区?或许可以,或许不行。
                            作者的观点是这样的:撰写故事的时候,风格和主题不搭边,那么文风就有问题。
                            我不是特别的赞同这句话。
                            因为我认为文风是用来满足读者的。写东西应考虑受众,读者喜欢什么样的文风就采用什么样的文风。文风跟故事关系不大。如果不中意鲁迅的风格,那他故事写得再好也是不会去看的。


                            IP属地:广东15楼2024-08-29 21:16
                            收起回复
                              这一楼是第一部分初级问题的观点整理,
                              1、找到更好的名词比使用各种形容词更好,准确地描述动作比使用各种副词更好;
                              2、朗读书稿是检验句子结构的有效方法;
                              3、想讲一个道理时脑海里有强烈的视觉画面,这个时候可以使用比喻;
                              4、作者的性格决定他的文风,但文风依情况需要改变。


                              IP属地:广东16楼2024-08-29 21: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