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集
第6’分钟
百法就是一切法,世出世間一切法,把它歸納起來,歸納為一百個項,每一個項目展開都是無量無邊,絕不是一個很單純的,這個是我們學唯識,學百法首先要了解的。
“相”是講的性相,所謂具有無量無邊的性相,在唯識裡面把它歸納為三性,所謂“圓成實性、依他起性、遍計所執性”,這個都是用歸納的方法來說,百法,每一法都具有三性,這個諸位要曉得,不能說某一法它是依他起的,依他起它就沒圓成實?它就沒遍計執?諸位曉得百法裡面每一法具足三性,百法是世出世間一切法的歸納,換一句話說,世出世間一切法,無論哪一法都具有三性,這個是我們一聽一看就要覺悟,悟入這個道理了,你明了佛法的真實義,才能夠見到宇宙人生的實相,諸法實相才能夠見到。
佛法講到高水平的,給你說空有不二,性相一如,怎麼一得起來呢?怎麼個不二呢?你了解一一法具足三性就不二,我們今天在一切法圓融不過來,就是不曉得一一法都具足了三性,我們初學的人往往把三性分開,圓成實不是依他起,依他起不是遍計執,把它分成三個獨立的,不知道每一個法裡頭,一而三,三而一,從圓成實上來說,萬法一如,自他不二,哪一法不是圓成實呢?在性宗的經論裡面講,我們見性見的是色性,這個就是屬於圓成實的意思;我們用眼識見的是色塵,這個就是依他起的意思;如果生第六意識在一切色法裡面,起貪瞋癡慢,這就是遍計執的意思。你把這些道理想通了,然後讀一切經論你就發現這裡面句句都沒有矛盾的,他說空也好,說有也好,原來空即是有,有即是空,橫說豎說都是正確的。
第29’分钟
唯識研究,特別要注意的,就是“唯識”這兩個字,唯識這個學說與唯心、唯物以及其它的一切哲學是不相同的,這是我們要特別注意到的,這個也就是佛法與世間法它不一樣的地方。歐陽竟無大師他說“佛教非宗教非哲學”,你要了解唯識兩個字的意思,你就曉得,佛法確確實實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學。為什麼呢?因為世間法,就是以一切哲學、宗教來說它是相對的,有能有所。佛法不是相對的,它不同的地方就在此地,它是離開相對,但是諸位要曉得離開了相對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這個才真正的離開相對,禅宗裡面就直截了當運用這個方法,所以說“以心印心,不立文字”,它是直截了當,可是在教下要運用相對的方法,不用相對的方法,不能言說,可是它裡面所說的內容,絕不是相對的。
譬如佛法裡面講能所,它這個能所是一不是二。它不是對立的,能是所之能,所是能之所,能所是一它不是二,我們要體會這一層的深義,所以唯識,唯是唯獨,識是只有識,識是能變,萬法是所變,縱然我們講到所變的萬法,依舊是能變的那個識,所以才經你講一切萬法,一一法都具足三性,道理就在此地,所以我們要曉得這一門學問是超越相對。換句話說,它分別,是自己分別自己,不是自己分別人,分別別人也是分別自己,為什麼呢?自他不二,宇宙萬有就是自己的心理現象,自己的心理現象展開來,就是宇宙萬有,宇宙萬有與自己心理現象是一樁事情,是一不是二,這個是唯識的深義,很難體會的,如果宇宙萬有跟自己是兩回事情,是對立的,這是世間的學說,所以世間哲學與宗教,永遠沒有辦法跟佛法比,這個基本的概念它不相同,不一樣。在佛法裡面看,整個宇宙人生是一個,是一體,在宗教與學說裡面,都把它分類,它不認為是一體的,這個是不一樣的地方,所以此地“唯”是唯獨,換句話說,全是識,識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能力,由於識的功能、分別的幻象,不是它的本來面目,這是講我們整個宇宙人生,是識的分別現象,不是本來面目。
第6’分钟
百法就是一切法,世出世間一切法,把它歸納起來,歸納為一百個項,每一個項目展開都是無量無邊,絕不是一個很單純的,這個是我們學唯識,學百法首先要了解的。
“相”是講的性相,所謂具有無量無邊的性相,在唯識裡面把它歸納為三性,所謂“圓成實性、依他起性、遍計所執性”,這個都是用歸納的方法來說,百法,每一法都具有三性,這個諸位要曉得,不能說某一法它是依他起的,依他起它就沒圓成實?它就沒遍計執?諸位曉得百法裡面每一法具足三性,百法是世出世間一切法的歸納,換一句話說,世出世間一切法,無論哪一法都具有三性,這個是我們一聽一看就要覺悟,悟入這個道理了,你明了佛法的真實義,才能夠見到宇宙人生的實相,諸法實相才能夠見到。
佛法講到高水平的,給你說空有不二,性相一如,怎麼一得起來呢?怎麼個不二呢?你了解一一法具足三性就不二,我們今天在一切法圓融不過來,就是不曉得一一法都具足了三性,我們初學的人往往把三性分開,圓成實不是依他起,依他起不是遍計執,把它分成三個獨立的,不知道每一個法裡頭,一而三,三而一,從圓成實上來說,萬法一如,自他不二,哪一法不是圓成實呢?在性宗的經論裡面講,我們見性見的是色性,這個就是屬於圓成實的意思;我們用眼識見的是色塵,這個就是依他起的意思;如果生第六意識在一切色法裡面,起貪瞋癡慢,這就是遍計執的意思。你把這些道理想通了,然後讀一切經論你就發現這裡面句句都沒有矛盾的,他說空也好,說有也好,原來空即是有,有即是空,橫說豎說都是正確的。
第29’分钟
唯識研究,特別要注意的,就是“唯識”這兩個字,唯識這個學說與唯心、唯物以及其它的一切哲學是不相同的,這是我們要特別注意到的,這個也就是佛法與世間法它不一樣的地方。歐陽竟無大師他說“佛教非宗教非哲學”,你要了解唯識兩個字的意思,你就曉得,佛法確確實實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學。為什麼呢?因為世間法,就是以一切哲學、宗教來說它是相對的,有能有所。佛法不是相對的,它不同的地方就在此地,它是離開相對,但是諸位要曉得離開了相對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這個才真正的離開相對,禅宗裡面就直截了當運用這個方法,所以說“以心印心,不立文字”,它是直截了當,可是在教下要運用相對的方法,不用相對的方法,不能言說,可是它裡面所說的內容,絕不是相對的。
譬如佛法裡面講能所,它這個能所是一不是二。它不是對立的,能是所之能,所是能之所,能所是一它不是二,我們要體會這一層的深義,所以唯識,唯是唯獨,識是只有識,識是能變,萬法是所變,縱然我們講到所變的萬法,依舊是能變的那個識,所以才經你講一切萬法,一一法都具足三性,道理就在此地,所以我們要曉得這一門學問是超越相對。換句話說,它分別,是自己分別自己,不是自己分別人,分別別人也是分別自己,為什麼呢?自他不二,宇宙萬有就是自己的心理現象,自己的心理現象展開來,就是宇宙萬有,宇宙萬有與自己心理現象是一樁事情,是一不是二,這個是唯識的深義,很難體會的,如果宇宙萬有跟自己是兩回事情,是對立的,這是世間的學說,所以世間哲學與宗教,永遠沒有辦法跟佛法比,這個基本的概念它不相同,不一樣。在佛法裡面看,整個宇宙人生是一個,是一體,在宗教與學說裡面,都把它分類,它不認為是一體的,這個是不一樣的地方,所以此地“唯”是唯獨,換句話說,全是識,識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能力,由於識的功能、分別的幻象,不是它的本來面目,這是講我們整個宇宙人生,是識的分別現象,不是本來面目。